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李文清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血清浓度变化,探讨CRF,对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例95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35例,单纯2型糖尿病26例,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 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组血清CRP浓度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CRP的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转复治疗体会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发作突然,需要在急诊室进行复律治疗.自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我科收治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88例,现将病人复律的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9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次2.5mg,每日1次,疗程8周,出现不良反应即停药.如用2周后,血压下降不理想,将剂量增至每次5mg.结果 经过8周治疗患者坐位血压明显下降,血压降压显效率73%,有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3.6%.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确切、持续平稳、作用时间长.

    作者:刘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带蒂肝圆韧带腹膜补片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H式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尤其是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的良好处理,是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术后近期死亡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用带蒂肝圆韧带腹膜补片包裹十二指肠残端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庆海;林立明;张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典必殊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传统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为泪道探通和鼻腔泪道吻合术等[1].前者疗效欠佳,后者损伤较大.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门诊58例泪道阻塞患者施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并术中使用典必殊眼膏填充泪道,经过2~15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高亮;陶华;韩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某高校教职工体检血糖血脂浓度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中教职工血糖、血脂浓度水平.方法 早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GOD-PAP法测血糖(Glu)、CHOD-PAP法检测总胆固醇(CHO)、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TG),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五组进行试验:<30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结果 GLu、CHO、LDL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50~59岁组达高峰,>60岁组由于我校两地办学,离退休教师大部分留在原校区,参检人数少,所以结果不能代表真实的水平,仅供参考.40岁以下各组和>60岁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测定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组,分别与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59岁组与总均数及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CHO、LDL两者之间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LU、TG则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高校中教职工应注意健康自我监护,避免血糖血脂增高带来的危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曹龙宇;苏长兰;陈彤颂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点法抬体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

    1 技术方案的验证传统的预防褥疮翻身方法是平卧与左右侧身交替,在许多病人身上都不适用,如骨牵引病人、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人、骨盆骨折病人、肋骨骨折、胸腔引流管的病人、左右侧重度创伤的病人、脊柱损伤病人(除医务人员帮助外禁止自行左右侧身)等等.

    作者:谢琳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心理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 针对患病婴儿、幼儿、学龄期儿童、惠儿家长不同情况特点,分别时待,精心护理,使护患间形成一种相融、互信的氛围.结果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不同的护理,使患儿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能感到安全,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专业的范畴和内容在不断扩大,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文科学,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58例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病急骤、易反复,痛止如常人,其病情缠绵难愈,治疗较为棘手,笔者根据历代前贤经验,结合自己的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自拟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现将笔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韩陈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改良式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术式探讨

    回顾性分析平谷镇医院2002年开始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该术式在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此手术顺应解剖生理特点,简化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秀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颅骨钻孔穿刺治疗小脑出血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5%,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及外伤等.典型的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眼征:双眼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小脑征:头痛、眩晕、呕吐及平衡障碍;脑干受压征:意识障碍,颅神经及锥体束损害的局灶体征.小脑出血病情多凶险,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笔者采用颅骨钻孔穿刺治疗小脑出血21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消化道出血2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例1 男,30岁.因头痛、发热、上腹痛,伴恶心、柏油样便于当地乡卫生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感染,给予抗酸、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4d无效,于21307年10月6日转入我院.

    作者:闫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胃内息肉222例内镜检查及治疗分析

    1995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胃镜检查共18920例,发现胃内息肉222例,共计约 280枚.镜下治疗210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申继东;李瑞英;毛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非Q波心肌梗死(NQMI)16例临床分析

    32例NQMI LDH1/LDH2皆>1,平均为1.24.早在发病后9h出现,平均持续13.5d,认为可作为NQMI诊断指标.心电图按Ogawa分类,Ⅰ、Ⅱ、Ⅲ型CK均值分别为286、406、304U,此分型与心肌酶谱活力升高无相关性(P>0.05).

    作者:潘恩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38例报告)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我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 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丁华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进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刘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防治孕妇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率的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不同年龄孕妇与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关系,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随机采3500名孕妇静脉血液,将孕妇按年龄、地区、接触动物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IgM阳性和随机抽查IgM阴性的孕妇结局进行随访及统计比较.结果 近期孕妇弓形虫抗体IgM阳性3.6%,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3个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来自农村孕妇阳性率高于市区孕妇,差异显著(P<0.05),接触动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接触动物者(P<0.01),阳性孕妇流产、早孕、死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孕妇(P<0.005).结论 积极开展弓形虫病防治,对孕妇进行弓形虫IgM检查,常规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及早诊断,早检出胎儿畸形,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英;李伟;黄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例鼻腔牙经鼻内镜摘除术的护理

    鼻腔牙亦各额外牙或逆生牙,多发生于鼻腔底部和上额窦底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它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发育障碍、鼻源性或牙源性感染、外伤或囊肿后的移位等,临床上少见.治疗上以手术摘除为主.我科在2007年9月收治了1例成人鼻腔牙患者并成功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引弟;王东芳;黄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乳喂养中乳汁分泌不足的护理干预

    随着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纯母乳喂养成为全球人们的共识.母乳经济、安全、可靠、方便,还富含免疫球蛋白、ⅱ抗体、维生素、葫萝卜素等.对于哺乳期的母亲,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的复旧、减少出血,利于产后恢复、延迟排卵、减少妇科癌症的发生.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大脑和牙齿的发育,提高免疫力,还能增加母子感情.因此保持充足的泌乳是关键.通过实践,将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作者:孟祥华;董宪梅;卢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其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全面有效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科应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佩兰;刘福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药,不仅有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而且对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还扩大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现将笔者收集的40例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连;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