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邝红漫;刘英
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应该从孕期保健开始做起.母亲孕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胎儿发育和健康.不少先天性眼病,就是由于母亲在孕期的营养不良或患某种疾病所致.比如怀孕期间患风疹时,可致婴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所以,妊娠妇女要保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家族中有先天性畸型或遗传性眼病以及本人曾经生育过畸型或患有遗传性眼病婴儿的孕妇,可在妊娠第14~20wk期间,用羊膜穿刺取羊水进行化验分析和染色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胎儿某些遗传病,并终止妊娠,以防止遗传性眼病和先天性眼病患儿的出生.
作者:郑瑾;张建平;金祖慧;徐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可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发现和确诊糖尿病足患者,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正确处理创面,采用辨证施治的医学方法,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才能减少骨髓炎的发病率,降低截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幼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阴道出血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07年10月以来共收治的2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观察前置胎盘阴道出血情况,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应急处理等几方面的护理.结论 通过对前置胎盘出血的用药观察、精心护理,使前置胎盘孕妇的阴道出血量减少,提高了围产儿的成活率.
作者:王乐;李觅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解岷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5名健康人群的IgG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抗体阳性率77.89%,保护率为64.2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64.90;6~8岁组和13~15岁组人群抗体保护率(依次为75.00%、88.89%)均高于2~4岁和25~39岁(依次为48.28%、54.17%);乡村人群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均高于城镇人群.表明城、乡间接种工作开展不平衡,2~4岁组和25~39岁组不能完全排除麻疹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建议今后在加强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对成人采取相应有效免疫对策,开展必要的免疫措施;加强冷链管理、MV质量和再免疫成功率的监测.
作者:胡元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以便找出干预措施,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发生,本文对近5年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铅是人类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机会较多,可引起铅中毒.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铅中毒33例,在应用依地酸钙钠驱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乙肝疫苗于1992年就已纳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系统管理,并于2002年1月由国务院颁文对儿童全面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然而,对于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如何,免疫成功率是多少,却少有报导.为了增强儿童家长和预防保健医生对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视,增加其可信度,我科于2007年1~12月对60家托幼园所的3~7岁325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对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1820人进行了预防接种,观察其接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终止12~20wk妊娠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妊娠且要求行终止妊娠者分为2组,每组60例,第1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第2组采用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终止12~20wk妊娠较传统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所致腹痛明显减轻,且能人为控制宫缩开始时间,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用于终止12~20wk妊娠,安全性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
作者:王付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血糖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起着不利影响,增加死亡率、延缓康复的问题相对突出.早期控制血糖是减少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1].
作者:陈军华;张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面部复合外伤合并视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头面部复合外伤病例,早期检查瞳孔光反应,详细检查眼底,同时作视觉电生理检查,并结合眼眶CT.给予脱水、皮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等营养神经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结果 经早期诊断治疗后视力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头面部复合外伤的病例应早期检查瞳孔光反应,详细检查眼底,并结合视觉电生理检查,以早期发现视神经损害,早期治疗,减少视力损害.
作者:冯宝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血小板输血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创伤,高难手术出血抢救的重要手段[1].目前由于国内血小板相关抗原、抗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及普及面小,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时只考虑ABO血型相同,而忽视了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问题[2].临床上需为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提供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血小板,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血小板配型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赵惠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1].胆管结石病人常伴有非异性消化道症状,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导致典型胆管炎症状:如腹痛、寒颤、高热、黄疸等,统称为Charot三联征.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它病变.胆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炎性狭窄、胆源性肝脓肿等,术后并发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因素、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局部因素等.现将胆总管多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并发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麦翠;肖伟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入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导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
作者:李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显著提高和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神经外科手术逐渐微侵袭化,锁孔入路也进一步广泛开展和应用于鞍区病变、桥小脑角肿瘤、神经内窥镜手术中.传统的锁孔入路开颅手术是用铣刀和微钻,而笔者用环钻行开颅手术,应用于垂体腺瘤和听神经鞘瘤的锁孔入路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加味萆(艹)/(解)汤治疗,治愈10例,显效4例,无效2例.结论 加味萆(艹)/(解)汤治疗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疗效显著.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上存在许多患者对义齿长时间不能适应.影响其适应性的因素较为复杂,通常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患者的年龄、性别、修复史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对患者的自身条件对全口义齿修复后的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作者:周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119例麻疹的流行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总结云南省马关县夹寒箐镇么龙村民委2005年10月25日~2005年11月17日119例麻疹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次麻疹暴发流行为输入性;②119例痊愈出院.结论 ①麻疹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高[1];②自20世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已显著下降.但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局部易感人群积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1];③麻疹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及防治并发症.
作者:陆克茂;戴江;滕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使用MEK-6318血液分析仪对静脉血、指尖血和耳垂血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静脉血和指尖血结果接近,耳垂血有明显差别.
作者:付振艳;别如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们采用来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了78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来得时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危险,同时也不增加患者的体重,患者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虞艳芳;张永红;施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解除呼吸抑制并使血压回升,主要用于阿片类及其他镇静药的急性中毒,解除呼吸抑制症状.近年来救治乙醇中毒、药物中毒、休克、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等效果较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对阿片受体有拮抗作用.其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及毒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经肝代谢,由尿排出,血浆半衰期短.近期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急性药物中毒、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等应急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多,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内源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就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