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期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影像学分析

廉鸿

关键词:肺癌, 肿瘤倍增时间, 研究文献, 良性病变, 增长率, 出血时, 病理学, 诊断, 评价, 检查
摘要:肺癌增长率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一般认为肿瘤倍增时间长于2a或短于2wk者以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瘤内发生出血时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笔者通过对6例2wk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X线、CT征象的分析,旨在评价X线、CT检查在诊断本病方面的作用及其发生的病理学机制.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住院次数多、时间长,能否满足他们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对病情康复有直接影响,也体现心理护理工作是否到位.

    作者:王东红;李小静;李桂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龄妇女乳腺肿瘤切除后合并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笔者熟悉的一位年近8旬老人因乳腺肿瘤入住青岛海慈医院,作了一侧乳房切除手术,术后因血糖偏高,在引流管撤除之后,刀口迟迟不能愈合,临床给予降糖并控制饮食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案,45d后,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张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发其它疾病的认识(附40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以及结核病疫情的持续走高,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相互影响下,出现增多趋势.

    作者:郑连忠;朱应学;申万玲;王锐;郑月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面痛患者,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40~70岁之间;病程3d~2a不等.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刺阿是穴、合谷及疼痛部位的相应俞穴作为主穴,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用俞穴作为配穴.针刺完成后给予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达到缓解标准后结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症状都得到改善.其中第1个疗程结束时症状缓解人数为12人,占20.0%;显效20人,占33.3%;有效26人,占43.3%;无效2人,占3.3%.第2疗程48人参加治疗,缓解人数为20人,占41.7%;显效21人,占43.8%;有效7人,占14.6%;无效0人.第3疗程28人参加治疗,缓解人数为25人,占89.3%;显效2人,占7.1%;有效1人,占3.6%;无效0人.总有效率为100%.疗程越长,效果越佳.结论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又体现了西医封闭治疗的用药原则.不失为中西结合、标本兼顾治疗面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碘伏和微波用于感染伤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碘伏和微波联合使用对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口感染者5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碘伏与微波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的方法进行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5d和27.64d,平均换药次数分别为10.45次和21.32次.结论 采用碘伏与微波有助于感染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晓平;崔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方法.妇科手术和剖宫产给产妇和患者带来诸多不利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术后疼痛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疼痛的评估就是基于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使用可靠有效的工具并了解一些有关疼痛的问题,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的或定性的评估.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亭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体会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 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皮瓣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 本皮瓣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作者:朱凤杰;柴晓颖;刘敏;徐明凤;姜亚昌;郑铁辉;宋基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再次入院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

    笔者对116例糖尿病(DM)患者再次入院原因按年龄、性别、分型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感染、酮症、酮症酸中毒、血糖增高等是其主要的再次入院原因.其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男女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酮症、酮症酸中毒者,与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而提示我们在对DM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在共性教育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强调预防感染、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与管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防止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避免患者再次入院,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关守萍;康莹;赵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就诊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例心理咨询门诊12~25岁青少年就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精神障碍求医方式、诊断、主诉、诱因等各有不同.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种类很多,诱因明显,学校和家长应重视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聂所成;严冬梅;张钰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 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方强;王志强;朱子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短期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影像学分析

    肺癌增长率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一般认为肿瘤倍增时间长于2a或短于2wk者以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瘤内发生出血时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笔者通过对6例2wk内迅速增大性肺癌的X线、CT征象的分析,旨在评价X线、CT检查在诊断本病方面的作用及其发生的病理学机制.

    作者:廉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的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已成为21世纪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

    作者:孟青;杨喜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对3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采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摘除(SICS)或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三联术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疗效比以前明显提高.

    作者:王雪梅;刘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人无症状缺血性ST-T变化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

    无症状缺血性ST-T变化(隐性心肌缺血),是近年心脏病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又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及时诊断老年性隐性心肌缺血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精神病患者X线检查误诊原因分析

    精神病患者X线诊断工作中常见发生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1 精神病患者摄片时不合作而导致误诊精神病患者发病期间由于精神错乱,表现在摄片时不合作.

    作者:张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出血微创治疗临床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5月至今,利用CT定位,以针钻一体的微创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邵勇;任景艳;胡伟;郭美华;任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8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85例接受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肌壁间肌瘤51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19例,宫颈肌瘤4例.结果术后1、3、6mo进行随访,总有效率达94.11%,其中黏膜下肌瘤及宫颈肌瘤有效率达100%.结论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王朝馨;官慕芹;林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针刀加痛点封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

    自2004年以来采用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指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患者需求相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的方法.

    作者:温艳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