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氨茶碱过敏患者的抢救

吴玉梅;王丽萍

关键词:氨茶碱, 过敏, 患者, 胸外心脏按压, 慢性支气管炎, 氧气吸入, 人工呼吸, 临床资料, 静脉注射, 颈项强直, 呼吸困难, 葡萄糖, 肺气肿, 肺感染, 止推, 医嘱, 收入, 麻木, 病人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感染收入院.遵医嘱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氨茶碱0.25g,推注5ml时,约2min,病人自诉口舌麻木,随即出现颜面青紫、呼吸困难、颈项强直.立即停止推注,即刻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氧气吸入.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应用

    科学技术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技术是靠人员来实现的,人员稳定是科室稳定的基础,只有每位护理人员同心协力、热情高涨,才能将临床护理工作作好,才能使患者满意,医院受益.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护理人员努力完成工作,实现护理目标,同时实现护理人员个人目标,增加其满意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循环不断的发展下去.

    作者:崔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对3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采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摘除(SICS)或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三联术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疗效比以前明显提高.

    作者:王雪梅;刘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病例对照数据的统计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简单利用病例对照考察疾病与某些因素的关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通过生物技术测定的病例对照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建立重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模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考察了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ROC曲线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初春;王善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药,不仅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而且对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还扩大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谱.

    作者:王桂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同型半胱氨酸首次在尿中被发现,1969年Kilmer Mecully首次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受到了极大关注,现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一种独立风险因子[1].

    作者:王宝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社区人群中开展高血压普查,并针对其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结果 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能自觉地避免本病的危险因素,遵医嘱按时用药,血压的控制率大大提高.结论 只有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才能更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秀河;王见玉;付琳;孔令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

    围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我们对298例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了分析,并在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脐部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通天口服液与尼莫地平合用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遗传、内分泌与代谢因素、饮食与精神因素有关.

    作者:韩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急性阑尾炎属常见病,诊断看似简单,但仍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诊断方法即麦氏点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的病例也只有不到80%的确诊率.

    作者:朱春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住院次数多、时间长,能否满足他们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对病情康复有直接影响,也体现心理护理工作是否到位.

    作者:王东红;李小静;李桂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4年始探索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成人表浅静脉输液固定法

    静脉内治疗是近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约50%患者接受此治疗,而输液程序中的胶布固定是主要的一个环节.胶布的固定效果关系到输液顺利与否.

    作者:王丽萍;吴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采血部位及血样干燥时间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前,通过实验筛查出来,并得到及早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降低致残率及小儿的病死率,这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刘翠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音乐与指导语对麻醉前病人心理应激影响

    目的 探讨背景音乐与指导语对麻醉前病人心理应激影响.方法 将75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麻醉前给予音乐与指导语干预30min,对照组于麻醉前只聆听单纯背景音乐30min.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入手术室、麻醉开始前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血糖和血皮质醇水平.结果 (1)音乐干预30min后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后病人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2)干预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音乐干预不同时间点之间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干预前后血糖、皮质醇水平比较,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音乐与指导语的干预方法较单纯音乐更有助于减轻麻醉前病人焦虑心理,且能稳定血压和心率,并对麻醉前病人血糖和血皮质醇水平的波动调节有积极影响.

    作者:杨晓莹;潘小美;石恒林;朱翠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100例妇科成年女性宫颈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临床感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及抗生素的药敏谱现状,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100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并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2100例可疑病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155例(55%),其中单纯Uu阳性者940例,占44.8%,单纯Mh感染者67例,占3.2%,Uu与Mh混合感染148例,占7%.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交沙霉素(95.5%)、克拉霉素(93.6%)、阿奇霉素(91.7%)、而耐药高为环丙沙星(61.1%),其次为氧氟沙星(59.4%).结论 本地区女性宫颈口临床感染支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Uu;交沙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

    作者:龙辉;肖淑君;崔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阴道前壁部分缺损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5例总结

    笔者于2004年11月~2006年12月于也门共和国援外工作两年,由于多产的原因,子宫脱垂相当常见,而又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一些病人长期脱出磨擦,使得阴道前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现将两年间手术治疗15例总结如下:

    作者:马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银粉在根充术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坏疽物质,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病变的愈合.

    作者:张翠;程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3例脑性瘫痪临床漏、误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早诊断、早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基本正常.但早期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临床上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平;刘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理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疗法治疗疼痛从古至今在治疗效果上是不容质疑的.心理治疗是医学科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治疗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同等重要,笔者长年从事颈腰肢痛的治疗工作,对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均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均收到良好的疗效,具体应作到如下几方面.

    作者:杨喜红;孟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输血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输血传播疾病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输全血、血液成分或血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理论上凡发生病原血症的疾病,均能通过输血传播.

    作者:毕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