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型活动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探讨

李劲楠;冯化梅;李可心

关键词:重大活动, 食品卫生安全, 卫生监督工作, 肠道传染病, 食物中毒, 控制措施, 节日庆典, 接待单位, 危害性, 食源性, 群众性, 餐饮业, 思想, 目标, 基础, 定点
摘要:重大活动、节日庆典,餐饮业定点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是以防止群众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为主要目标.其基本思想是:在对食品制售的各个环节作危害性(HA)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CCP)采取控制措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应用氨茶碱引起的过敏反应2例报告

    氨茶碱是临床常见的解痉平喘、防治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之一,我院近年来应用氨茶碱静滴或静注治疗支气管炎、急慢性哮喘,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应用氨茶碱治疗的过程中,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少见.

    作者:于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青霉素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观察及护理

    青霉素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疗效快、价格低、毒性小.随着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迟发性过敏反应时有发生.

    作者:刘国芬;李波;赵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2例宫外孕的急救与护理

    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也称异位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约占95%以上.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而凶猛,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会造成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李玉波;王鑫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输血前五项传染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输血传播疾病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输全血、血液成分或血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理论上凡发生病原血症的疾病,均能通过输血传播.

    作者:毕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拆除角膜缝线患者的护理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的拆除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拆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传玲;刘翠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 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方强;王志强;朱子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针刀加痛点封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

    自2004年以来采用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LEDVT预防和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3例,部分溶解5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LEDVT是妇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早预防,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是LEDVT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晚期癌症疼痛直肠给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及副作用.方法 初始剂量为美施康定30mg,每12h一次,疼痛不能缓解时加量为60mg,每12h一次.直肠给药组作为观察组,口服给药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91.7%,观察组副作用较对照组轻.结论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效果明显,P>0.05,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直肠给药副作用轻.

    作者:张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诱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早在20a前,心肌梗死只在欧美国家中常见,在我国却不常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各地区患有心肌梗死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作者:岳梅;孟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晚期妊娠应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

    笔者通过对我院68例晚期妊娠应用缩宫素引产的护理观察,得出了临床中切实可行的一些护理经验,目的 是减少应用缩宫素引产的不良后果发生.

    作者:邵玺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中心摆药与药品质量的关系,保证病人的用药质量及用药安全.方法 调查、分析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虽带来一些影响,但通过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极改进,终确保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路元珍;王翠娥;初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坤灵丸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内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效果肯定,成功率92%~93%左右,但与人工流产相比,也存在完全流产率低及出血时间长的不足之处.

    作者:史静;甘德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再次入院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

    笔者对116例糖尿病(DM)患者再次入院原因按年龄、性别、分型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感染、酮症、酮症酸中毒、血糖增高等是其主要的再次入院原因.其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男女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酮症、酮症酸中毒者,与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而提示我们在对DM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在共性教育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强调预防感染、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与管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防止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避免患者再次入院,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关守萍;康莹;赵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面痛患者,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40~70岁之间;病程3d~2a不等.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刺阿是穴、合谷及疼痛部位的相应俞穴作为主穴,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用俞穴作为配穴.针刺完成后给予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达到缓解标准后结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症状都得到改善.其中第1个疗程结束时症状缓解人数为12人,占20.0%;显效20人,占33.3%;有效26人,占43.3%;无效2人,占3.3%.第2疗程48人参加治疗,缓解人数为20人,占41.7%;显效21人,占43.8%;有效7人,占14.6%;无效0人.第3疗程28人参加治疗,缓解人数为25人,占89.3%;显效2人,占7.1%;有效1人,占3.6%;无效0人.总有效率为100%.疗程越长,效果越佳.结论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痛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又体现了西医封闭治疗的用药原则.不失为中西结合、标本兼顾治疗面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妇幼保健院对院内感染的预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已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而且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妇幼保健院较综合医院来讲预防医院感染比较单纯,但非常重要.

    作者:赵晓霞;庞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出血微创治疗临床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5月至今,利用CT定位,以针钻一体的微创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配合

    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将传统根治性、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手术.

    作者:张红伟;杨丽敏;袁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倍美力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摘取31例

    雌激素主要是由卵巢产生,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绝经后的妇女因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故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皱襞消失,宫颈萎缩,使宫内节育器的取出有一定困难.

    作者:粘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6例好转;手术探查33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26例;7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4例作Brauns吻合,3例仅作探查空肠造瘘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纹窄征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wk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黄权;朱旻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