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强;刘泽;陈著学;吴新涛;吴文元
手术前临床医生给每一位患者检测凝血指标,目的 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老年组手术患者118例,青年组手术患者129例手术前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手术后患者DD、vWF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凝血指标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地芬诺酯又名复方苯乙哌啶,为白色无味片剂,有收敛和抑制肠蠕动作用.对腹泻的对症治疗,尤其是对结肠功能紊乱的腹泻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诊所及基层医院对婴幼儿腹泻的患儿应用较多.但该药用量稍大,即可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将我院2005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地芬诺酯中毒28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
作者:鲁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07年8月,我院分娩总数1251例,剖宫产306例.将入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60例,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146例,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平均年龄27.5岁,孕周38~44wk,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174例,臀位62例,胎儿窘迫28例,双胎12例,妊高征21例,珍贵儿9例.
作者:滕秀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时,若术中处理不当会引起早期粪瘘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的痛苦.现回顾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1月行阑尾切除术中根部坏疽、穿孔124例的患者,经术中相应处理,减少早期粪瘘的发生;对早期粪瘘有效的处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及调脂作用.方法 12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80~160mg.d-1,尼莫地平10mg.d-1,阿司匹林100mg.d-1;治疗组98例,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750~1500mg.d-1,测量两组患者血压,记录SBP及DBP,12wk后均在空腹状态下取血作血脂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2wk,SBP及DB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治疗6、12wk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6、12wk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12wk后血脂指标TC、TG、LCD-C明显下降,HDC-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李明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32例病人中,10例出现并发症,无1例死亡、流产及胎儿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有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成功实施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8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症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顺利,麻醉效果好,术后5~6d出院.
作者:郑荣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2005年17例闭合性股血管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5岁,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1例死亡,2例截肢,3例残留缺血性肌挛缩,9例效果满意.结论 对闭合性股血管损伤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保存肢体即恢复功能的关键.
作者:刘国强;刘泽;陈著学;吴新涛;吴文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20世纪60年代全国推广应用宫内节育器(IUD)至今,已有上千万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后IUD未取出,给大部分中老年妇女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由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并逐渐消失,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致使宫内节育器错位嵌顿,给取器带来很大难度.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8月,给80例妇女一次性口服尼尔雌醇取器,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黄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的比例成逐渐增高.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的体质差,往往合并内科疾病及手术操作刺激等因素,极易诱发老年患者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代偿功能的失调.尤其多见的是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其发生对术后康复影响很大,因此术后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关键.据我院统计,自2001年9月~2006年9月,我院对207例腹部手术老年病人,手术后清理呼吸道无效的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分析,总结护理体会,为今后更好的保证老年患者手术顺利康复提供了依据.
作者:姚磊;陈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病例分别应用干扰素α-1b及干扰素α-1b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组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与单用α-1b干扰素组比较,ALT复常率高(P<0.05);HBeAg及NBV-DNA阴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α-1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增强抗病毒作用,但对于肝脏损伤较重者,可考虑两者合用.
作者:任建勋;马锋;王剑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发性拇长伸肌腱的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手外科疾病,但由于部分的基层医生缺乏手外科的知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不清楚,常因漏诊、误诊为软组织损伤、腱鞘炎等而延误治疗,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自2004年4月~2007年4月收治自发性拇长伸肌腱的患者25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对58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及3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心功能情况.结果 HLVH组反映左室功能障的LVEF、CI明显减低;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E/A、舒张早期减速度显著减低.结论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积极改善左心室重塑有助于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刘志远;肖培育;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是医学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动物模型的质量对实验研究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死亡率较高,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得到了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晶;张晓昀;王丽;王旭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2组,左氧氟沙星组为30例,0.2~0.4g静脉滴注,qd或bi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为30例,3.0~6.0g静脉静滴注,qd或bid,疗程均为7~14d.结果 左氧氟沙星有效率为93.3%,细菌清除率为93.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92.9%.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为治疗泌尿系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洁;吉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突发性聋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65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恢复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法作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一种综合疗法,效果显著.
作者:李俞晓;韩丽慧;吴红;田希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院自2005年~2007年8月在临床上采用硬膜外封闭,行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昌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以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率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10月成功施行的1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均顺利施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且手术效果良好,十二指肠乳头损伤、胰瘘或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景岗;赵作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肺动脉栓塞是指体静脉或右心栓子脱落,随血流漂流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以往临床对于此病的正确诊断比较困难,经常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越来越值得关注,尤其是对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更加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杜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为了解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2007年5~6月对部分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检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城区及农村10个乡镇的孕妇598人,每人采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统一检测.
作者:慈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