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生化指标和颅脑CT的影响

田丹丹;胡宁

关键词:围生期窒息, 新生儿, IGF-1, CT
摘要:目的 探究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血生化指标水平和颅脑CT影像表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围生期窒息于我院NICU接受治疗的6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窒息程度将患儿分为重度窒息组32例(足月儿1 8例,早产儿14例)和轻度窒息组3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选择同时期33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足月儿17例,早产儿16例).采集3组新生儿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比较上述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所有新生儿均行颅脑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儿血清AST、α-HBDH水平: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P<0.05),早产儿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血清AST、α-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足月儿、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P<0.05).窒息患儿颅脑CT图像可见脑实质不同程度的低密度灶,部分合并出血灶.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窒息程度的新生儿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和颅脑CT影像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性,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指标.
中国CT和MRI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6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分别设为肺癌组、肺炎组.均在术前行CT检查,对两组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CT影像特点.结果 肺癌组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边缘清晰、深分叶、长细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肺炎组(P<0.05),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与左或右肺下叶、短毛刺征、边缘模糊、紧贴胸膜、液化、坏死、局部胸膜增厚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即两组影像学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是否紧贴胸膜、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无纵隔瘤体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增强CT增加值明显低于肺炎组(P<0.05),两组其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及强化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及特征性,可从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有无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谭于飞;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RI征象特点,提高其MRI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资料,对其病理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灶T1WI上呈均等信号,T2WI上呈均匀等或稍高信号,2例表现为高、等、低混杂信号;16例DWI为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增强扫描15例早期明显强化,各期强化均高于子宫肌层,3例为中晚期强化.结论 “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早期强化” 是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MRI特征性表现,MRI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霞;杨朝湘;陈园园;汪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49例脊柱结核(结核组)、6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收治时间201 3年1月-2017年1月,对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在鉴别诊断脊柱结核、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位于椎体部位分布情况、累积椎间盘发生率、病灶形态的影像学形态、椎旁肿块信号强化发生率、椎体内部T2加权像表现、软组织病变信号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单发或多发情况、骨质破坏类型、椎体轮廓压缩变形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MRI检查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6.96%、漏诊率为8.16%、误诊率为13.04%、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转移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郭艳娜;翟冬枝;刘小玲;顾志强;张彦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分型支气管结核患者多排螺旋MS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支气管结核患者多排螺旋MSCT影像学特征性.方法 收集我院15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支气管结核患者的MSCT影响学特征.结果 MSCT检测单侧病变、双侧病变、支气管病变数、病变气管等检出率与临床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MSCT诊断Ⅰ-Ⅵ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灵敏度依次为83.3%、94.7%、90.9%、95.7%、92.8%、100.0%,特异度依次为98.6%、97.3%、95.7%、95.2%、97.1%、98.6%,准确率依次为97.3%、96.7%、94.7%、95.3%、96.7%、98.7%;Ⅰ型MSCT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Ⅱ型表现为累及各层气管,可不伴闭塞征但出现肺炎、肺不张;Ⅲ型表现为管壁增厚并出现增生;Ⅳ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明显狭窄,可伴有闭塞征;Ⅴ型表现为累及气管环,管腔狭窄,可不伴闭塞征;Ⅵ型表现为累及主支气管管腔,伴有结节并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结论 不同分型的支气管患者,其MSCT表现不一,临床可考虑使用MSCT检查其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疾病分期.

    作者:石广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辅助甘露醇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脑水肿、血清AQP4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CT辅助甘露醇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患者血肿扩大、脑水肿、血清AQP4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ICH(幕上出血)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头颅CT检查,对照组明确诊断后即开始进行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以CT检查结果为指导,对重度出血者立即进行甘露醇治疗,对轻中度出血者发病6h后开始进行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8h血肿增大、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颅内水肿及血清AQP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颅CT检查辅助下适宜延迟甘露醇用药时间能够提高预后效果,降低血肿增大、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发生风险.

    作者:袁璞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新生儿MRI检查中判断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48例行MRI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中26例(5 4.2%)病变表现为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FLAIR呈低或高信号,SWI呈低信号,部分SWI显示的病灶数量更多;22例(45.8%)病灶仅SWI有显示,呈低信号.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MR序列能更敏感的显示微小出血灶,弥补了常规MR序列的不足,在判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指导临床治疗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沁萍;黄瑞岁;刘春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时间唯号强度曲线(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6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常规MRI、DWI及TIC对比分析,评价DWI联合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与ADC或TIC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联合TIC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较单一指标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I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宫颈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检查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MRI检查对阴道受累、淋巴结转移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判断结果与其进行比较,分析MRI检查在阴道受累、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MRI诊断阴道受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次为75.00%、92.31%、90.00%;误诊率和漏诊率依次为7.69%和25.00%.②MRI诊断淋巴节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次为76.92%、97.87%、93.33%;误诊率和漏诊率依次为2.13%和23.08%.③与病理结果相比,临床分期总体准确度为68.33%,MRI分期总体准确度为85.00%,临床分期总体准确度与MRI分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以提高临床FIGO分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传亚;孙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分析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RI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局部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例病灶合并导管原位癌,1例并黏液癌,1例并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14例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脉管内出现癌栓.乳腺内病灶MRI强化方式表现为以肿块样强化的病灶18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呈不规则或呈见毛刺,边缘强化较内部强化明显,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早期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TIC)显示均为流出型曲线;呈非肿块样强化病灶4例,分布形态呈段样分布(2例),呈区域分布(2例),病灶内部强化不均匀,TIC显示3例流出型,1例平台型.MRI显示腋窝可疑转移淋巴结17(21)例,12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达为7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MRI表现高度提示病变的恶性特征及淋巴脉管转移特点.

    作者:陈园园;张嫣;王霞;郭庆禄;江魁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源CT心肌灌注检测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心肌灌注检测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33例(共41个冠状动脉病变)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临界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将41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按FFR检测值分为FFR<0.80组和FFR≥ 0.80组;按照标准A(两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B(一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 FFR<0.80和FFR≥0.80两组间心肌灌注检测A、B标准均有统计学差异(标准A:x2=11.303,P=0.001;标准B:x2=12.812,P=0.000);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灌注检测标准A和标准B对心肌灌注检测均有统计学意义(AUCA=0.734,P=0.017;AUCB=0.798,P=0.002),采用标准B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心肌灌注检测有助于双源CT“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作者:高立;袁旭春;胡国迎;聂伟霞;廖文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旨在探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58例,收集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8例肾癌患者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或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4 3例,准确诊断率为74.13%,明显低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8.27%(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210,P<0.001);CT平扫中58例肾癌患者平均CT值(32.17±8.54)HU,平均病灶直径(4.95±4.30)cm;多数病灶呈等密度状态密度较均匀,主要表现为病灶旁肾周间隙内出现“毛刺”、“线状”结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平均CT值(85.11±30.44)HU,实质期平均CT值(62.10±21.64)HU,多数患者病灶外观呈个类圆形, 6例患者呈不规则形;动脉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高度强化,其中49患者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多数患者可见假包膜、“短刺”征,中心区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未出现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逐渐减弱,病灶区域呈现“快进快退”特征,静脉期扫描强化程度减弱明显.结论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准确诊断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秋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DP联合5-FU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MRI的临床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MRI在评估奈达铂(NDP)联合氟尿嘧啶(5-FU)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MRI检查,计算治疗后总有效率,并比较复发和纤维化患者MRI曲线斜率.结果 化疗后肿瘤面积较化疗前明显缩小,边界较前清晰,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DWI低信号,DCE-MRI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R 31例、PR 24例、SD 2例、PD 3例,有效率=91.67%;化疗前肿瘤平均面积为(5.23±3.42) cm2;化疗前肿瘤平均面积为(1.25±1.67) cm2,化疗后的肿瘤消退率=76.11%;随访半年后,复发有1 3例,纤维化47例,DCE-MRI扫描显示,复发组斜率为(19.23±9.27),纤维化组斜率为(4.53±1.57),纤维化组的斜率明显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2,P<0.05).结论 MRI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对鼻咽癌患者肿瘤信号和生物学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化疗后疗效的评估和复发与纤维化组织的鉴别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炜;王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W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鉴别诊断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鉴别诊断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WI检查并获取ADC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DWI影像特点,比较DWI影像、ADC值及DWI影像联合ADC值鉴别变性子宫肌瘤的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差异.结果 72例患者经病理学确诊,其中子宫肉瘤22例,良性变性子宫肌瘤50例.变性子宫肌瘤在DWI影像中大多可表现出囊变、坏死征象;其中子宫肉瘤多见信号强度较高,肿瘤边缘模糊,周围内膜受累明显;而良性变性子宫肌瘤信号强度高低不定,多见规整肿瘤边缘,周围内膜基本无受累情况.DWI联合ADC鉴别诊断结果准确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DWI与单独ADC诊断(P<0.05);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DWI诊断(P<0.05),而与单独ADC诊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类变性子宫肌瘤DWI影像特点差异明显,联合ADC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白洁;段芙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1例腹部囊性肿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肿块CT特点,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1例患儿腹部囊性肿块中,真性囊肿24例(29.63%),假性囊肿12例(14.81%);囊性畸形19例(23.46%),均呈边缘清晰囊性肿块;囊性肿瘤21例(25.93%),呈囊性肿块、微腔肿瘤或大囊肿瘤,部分可见钙化或强化;腔道积水或积脓5例(6.17%),单侧肾盂积水可见中央密度低、外围呈半月形,增强扫描外围肾实质可见强化;阑尾脓肿可见盲肠周围积聚有液体,壁厚且不规则;CT诊断正确的有77例,符合率为95.06%.结论 CT可全面、直观显示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特征,为病变肿块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耀光;湖湘萍;王昀;汪广兵;赵腾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研究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测量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伴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全脑灰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T2DM并CI (D-CI组)与45例T2DM无CI患者(T2DM组)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三组均完成常规MRI及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检查,获取全脑容积数据,并采用VBM8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对三组脑灰质、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并将其与CI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三组脑白质总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总灰质体积低于T2DM组与对照组(P<0.05),T2DM组总灰质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D-CI组左右侧海马体积均低于T2DM组与对照组,T2DM组左右侧海马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分区灰质结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左侧颞中回体积、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均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负相关(r=-0.697、-0.415、-0.512,P<0.05).结论 T2DM与T2DM伴CI患者均伴不同脑区灰质体积萎缩,但T2DM伴CI患者脑区萎缩程度更高,以颞中回灰质体积及海马区体积缩小更为明显.

    作者:姜华;宛丰;吕衍文;高聚;周刚;王佳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的技术及流程优化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的技术及流程优化.方法 对58例肺部小于2cm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以及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发现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病灶三维重建能有效呈现肺内结节的各种影像细节,通过对其影像分析能有效提高肺内早期肺癌的诊断率.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病灶三维重建可以作为基层单位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小宇;陈进军;马关华;梁宇豪;梁洪生;欧剑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SCT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58例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良性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恶性病变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58例GGO中单纯型GGO者23例(良性12例,AAH6例,恶性5例),混合型GGO者35例(良性5例,恶性30例);良性GGO、AAH、恶性GGO的发病年龄及病灶大小比较,良性GGO年龄<AAH<恶性GGO,恶性GGO病灶大小>良性GGO>AA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艮性GGO、AAH、恶性GGO患者的MS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状、边界清晰度、边缘形态及病灶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GO含多种疾病,不同类型GGO的MSCT征象表现不同,MSCT对GGO的良恶性鉴别具较高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介.

    作者:董志辉;陆方方;高鹏;莫哲恒;杜诗霖;刘庆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经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CT平扫加增强扫描,将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结合并且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比较;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分析,并计算直肠癌T、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CT检查对照手术病理诊断定位定性准确率100%.75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5.33%,灵敏度为76.28%,特异度为64.39%,诊断准确率为71.50%,阳性预测值为79.83%,阴性预测值为62.24%.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2.67%,灵敏度为72.35%,特异度为67.76%,诊断准确率为62.23%,阳性预测值为65.71%,阴性预测值为64.55%.CT术前平扫可见结肠管壁明显增厚;CT术前增强扫描动脉期肠壁中等程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呈轻度强化;CT术后平扫可于结肠见金属缝合线影,吻合口处管壁未见明显增厚.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可以为结直肠癌术前进行更准确的TNM分期,且能显示术后的缝合情况,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凯;王晓芬;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动脉瘤应用64排CTA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64排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4排CTA影像资料,采用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手段对所获取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结果 49例SAH患者中,经DSA共检出45例52个IA,其载瘤动脉依次为大脑前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2个、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3个、颈内动脉C1段17个、椎动脉2个;经64排CTA共检出46例55个IA,载瘤动脉依次为大脑前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6个、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6个、颈内动脉17个、推动脉5个,64排CTA检查诊断IA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75.00%、准确率93.87%、阳性预测值97.72、阴性预测值60.00%,一致性为0.846,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 64排CTA应用于动脉瘤的临床检查,不仅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佳,亦能清晰反应IA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作者:汤韬;王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胰腺癌并肝转移患者的CT检查资料,针对性分析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并肝转移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43例患者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39例患者被检出胰腺癌并肝转移瘤,检出率达90.70%.胰头癌并肝转移瘤的病灶部位在CT图像上显示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且病灶边缘显示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胰头癌并肝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临床医生实施外科干预,因此,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首选为胰头癌并肝转移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影像资料.

    作者:李香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