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陆志锋;邓福珠;邱子维;高文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支气管结核患者多排螺旋MSCT影像学特征性.方法 收集我院15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支气管结核患者的MSCT影响学特征.结果 MSCT检测单侧病变、双侧病变、支气管病变数、病变气管等检出率与临床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MSCT诊断Ⅰ-Ⅵ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灵敏度依次为83.3%、94.7%、90.9%、95.7%、92.8%、100.0%,特异度依次为98.6%、97.3%、95.7%、95.2%、97.1%、98.6%,准确率依次为97.3%、96.7%、94.7%、95.3%、96.7%、98.7%;Ⅰ型MSCT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Ⅱ型表现为累及各层气管,可不伴闭塞征但出现肺炎、肺不张;Ⅲ型表现为管壁增厚并出现增生;Ⅳ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明显狭窄,可伴有闭塞征;Ⅴ型表现为累及气管环,管腔狭窄,可不伴闭塞征;Ⅵ型表现为累及主支气管管腔,伴有结节并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结论 不同分型的支气管患者,其MSCT表现不一,临床可考虑使用MSCT检查其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疾病分期.
作者:石广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探讨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图像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收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分析50例胃癌患者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胃体部、胃窦部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对胃癌总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为74.00%、50.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98.00%、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中患者图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广泛增厚者未见胃壁自然弧度,胃壁僵硬,胃轮廊不清,周围脂肪层模糊或完全消失.CT三期增强中,胃腔内、胃壁内外对比梯度较佳,可直观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及与毗邻组织结构,36例患者增强扫描图像中均显示胃壁增厚变化不均匀,胃体内肿块向腔内外突出,侵犯周围组织.41例患者病灶内侧粘膜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面积增大,平衡期完全强化.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图像表现特征,检出率及诊断准确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白少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辅助甘露醇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患者血肿扩大、脑水肿、血清AQP4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ICH(幕上出血)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头颅CT检查,对照组明确诊断后即开始进行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以CT检查结果为指导,对重度出血者立即进行甘露醇治疗,对轻中度出血者发病6h后开始进行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8h血肿增大、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颅内水肿及血清AQP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颅CT检查辅助下适宜延迟甘露醇用药时间能够提高预后效果,降低血肿增大、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发生风险.
作者:袁璞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经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CT平扫加增强扫描,将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结合并且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比较;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分析,并计算直肠癌T、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CT检查对照手术病理诊断定位定性准确率100%.75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5.33%,灵敏度为76.28%,特异度为64.39%,诊断准确率为71.50%,阳性预测值为79.83%,阴性预测值为62.24%.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2.67%,灵敏度为72.35%,特异度为67.76%,诊断准确率为62.23%,阳性预测值为65.71%,阴性预测值为64.55%.CT术前平扫可见结肠管壁明显增厚;CT术前增强扫描动脉期肠壁中等程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呈轻度强化;CT术后平扫可于结肠见金属缝合线影,吻合口处管壁未见明显增厚.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可以为结直肠癌术前进行更准确的TNM分期,且能显示术后的缝合情况,在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凯;王晓芬;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典型RAML自发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的认识和诊断效能;为临床合理选择RAML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48例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比分析自发破裂出血组和未破裂出血组的病灶生长方式、大小、血管异常等征象.结果 RAML的CT表现具有典型特征,肿瘤内部具有脂肪组织、软组织密度,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破裂出血组RAML表现为含有脂肪、出血等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自发破裂组多表现为外生型(18/24)、大径≧50mm (19/24)、肿瘤内血管异常(21/24);且与未破裂出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典型肾血管平滑肌瘤破裂出血具有一定提示征象,对于未破裂出血病灶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德樟;周小忠;刘翠钰;黄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66例经产前超声诊断提示异常或可疑异常胎儿,均接受MRI检查,并以产后随访结果为对照,评价超声与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466例胎儿异常中,以神经系统畸形为常见(44.21%),其余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 8.2 4%)、胸部畸形(13.95%)、消化系统畸形(7.3 0%)、胎儿水肿与肿瘤(6.22%)、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3.86%)、心脏畸形(3.22%)、腹壁缺陷(2.36%)、颜面异常(0.64%);与尸检及随访结果对照,MRI诊断胎儿畸形的总符合率为94.42%(440/466),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85.00%(39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胎儿畸形检出时孕周分布:396例超声确诊的胎儿异常者中,35例(8.84%)发现于孕<18周,153例(38.64%)发现于孕18-24周,136例(34.34%)发现于孕25-30周,72例(18.18)发现于孕>30周.结论 超声、MRI均对胎儿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以超声为主要筛查手段,合理运用MRI,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云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与CT血管造影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1 3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完成CDUS、CTA两种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易损斑块检出上的差异.结果 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51 7块、250块、322块,CTA分别为504例、244块、341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85块、13块、23块;CTA分别为228块、104块、85块.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数目分别为39块、10块、16块,CTA数目分别为42块、20块、23块.以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异的CCA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易损斑块上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在易损斑块检出率上,超声(53.17%)明显高于CTA (22.41%).结论 CDUS与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各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李媛媛;姚晓松;陈菲;王淳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CT(volumetrichighresolut ioncomputedtomography,vHRCT)在儿童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所有患儿均行vHRCT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支气管扩张类型、分布、支扩合并病变种类及不同支气管扩张类型的CT表现.结果 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柱状支气管扩张42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囊柱状支气管扩张5例,比例分别为84.00%、6.00%、10.00%;共计1 36个肺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上叶、舌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分别为1 7个、12个、32个、19个、23个、33个,比例分别为12.50%、8.82%、23.53%、13.97%、16.91%、24.26%;柱状支气管扩张主要CT表现为特异性的“印戒征”及“轨道征”;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多囊腔相邻时观察到蜂窝状,支气管表现为囊袋状扩张;囊柱状支气管扩张既表现为囊状又有柱状,支气管扩张粗细不均,表现为静脉曲张状.结论 儿童支气管扩张以柱状支气管扩张为主,各肺叶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特征性CT表现是儿童支气管扩张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宋贵良;秦秀;张文举;陈艳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记录其CT-MPI灌注结果及量化指标[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狭窄面积<5 0%)、灌注异常组(狭窄面积>5 0%),比较两组MBF、MBV、TTP,应用ROC曲线分析CT-MPI诊断效能.结果 CT-MPI显示35例共52支血管、329个节段显示心肌灌注减低,灌注异常率为58.33% (35/60);灌注异常组MBF、MBV低于灌注正常组,而TTP较灌注正常组延长(P<0.05);在患者、血管、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90.00%、93.75%、91.17%%,特异度为57.50%、85.13%、97.21%,准确度为68.33%、86.67%、95.20%,Kappa值为0.400、0.634、0.891,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0.719、0.951.结论 负荷动态CT-MPI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灵;张福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ET-CT在路易体痴呆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入我院就诊的21例路易体痴呆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MRI检查及PET-CT显像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PET-CT结果显示:DLB患者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枕顶叶皮质以及颞上回前部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前扣带回及中央沟邻近皮质局部葡萄糖代谢轻度降低.且AUC=9.865时,PET-CT诊断DLB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47%和95.23%,OR (95%CI)为1.535 (1.025-3.166),且明显较常规MRI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PET-CT用于DLB诊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且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胡淑丽;曹辉;张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肺内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N)与微小血管的关系及类型,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45例GGN的CT图像.将GGN与微小血管的关系分为5型:Ⅰ型,血管从旁绕行未进入GGN内部;Ⅱ型血管走行于病灶内,无增粗、扭曲、僵直及分出微小血管;Ⅲ型,单支血管伸入病灶,且病灶内血管增粗、扭曲及僵直;Ⅳ型,一支血管进入病灶且发出微小血管;Ⅴ型,2支或以上血管进入病灶形成的微小血管,且相与联通.对GGN的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GGN炎症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原位腺癌7例;微浸润腺癌11例;浸润性腺癌21例.45例GGN与微小血管的关系5种类型(Ⅰ-Ⅴ)分别为3、3、12、11、16例,其中Ⅴ型多.16例Ⅴ型的均为浸润性腺癌;11例Ⅳ型中浸润性腺癌8例.Ⅳ型+Ⅴ型为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较大.三组GGN病理(炎症组、浸润前病变组、浸润性腺癌组)与微血管关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GGN与微小血管的关系不同,对GGN的性质判定有一定帮助.
作者:毛伍兵;李水连;张英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8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2周完成钼靶X线、超声、MRI检查.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钼靶X线、超声、多模态MRI、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结果 8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共发现,乳腺良性病变60例,乳腺恶性病变23例.钼靶X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9%、76.7%、75.9%,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2.6%、83.3%、83.1%,多模态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7.0%、88.3%、88.0%,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100.0%、95.0%、95.4%.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总符合率显著高于多模态MRI检查(P<0.05).结论 钼靶X线、超声与多模态MRI各有优缺点,通过联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MRI检查,记录病灶数量,根据阅片结果对脑损伤MRI表现进行分型.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度为标准,计算MRI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本组患儿MRI检出脑水肿19例,颅内出血24例,脑白质受损75例,9例基底节信号异常.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检出129枚病灶,T1WI103枚,T2WI检出72枚,FLAIR检出117枚.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度,轻度37例,中度25例,重度18例.以临床分度为标准,MRI正确分度65例,轻度诊断符合率为87.5%(70/80),中度诊断符合率为81.3%(65/80),重度诊断符合率为93.8%(75/80),诊断总符合率为81.3%(65/80),Kappa值为0.707.结论 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特征与病变程度,对临床医师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探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58例,收集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8例肾癌患者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或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4 3例,准确诊断率为74.13%,明显低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8.27%(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210,P<0.001);CT平扫中58例肾癌患者平均CT值(32.17±8.54)HU,平均病灶直径(4.95±4.30)cm;多数病灶呈等密度状态密度较均匀,主要表现为病灶旁肾周间隙内出现“毛刺”、“线状”结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平均CT值(85.11±30.44)HU,实质期平均CT值(62.10±21.64)HU,多数患者病灶外观呈个类圆形, 6例患者呈不规则形;动脉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高度强化,其中49患者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多数患者可见假包膜、“短刺”征,中心区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未出现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逐渐减弱,病灶区域呈现“快进快退”特征,静脉期扫描强化程度减弱明显.结论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准确诊断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秋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术前PTC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术前CT检查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方面,术前CT检查、术后病理证实53例患者有明显钙化26例;淋巴结有囊性变2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后病理证实转移者造影模式、造影峰值强度、灌注区、边界、灌注面积同灰阶面积相比、PI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PTC及其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王锦玉;杜峰;吴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脑胶质瘤患者外科手术时对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拟在全身麻醉下应用MRI技术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研究组),同期行颅内肿瘤常规手术患者10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手术不同时段[麻醉诱导后(T0)、开颅后60min(T1)、扫描前即刻(T2)、扫描后15min(T3)、扫描后30min (T4)、扫描后1h (T5)、手术结束时(T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同时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肿瘤体积、切除体积、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研究组T2-T6时段MAP、T2-T5时段HR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切除体积、肿瘤切除率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应用MRI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较常规手术明显延长,在MRI扫描后至手术结束时MAP、HR波动大,应加强监测,对于伴严重心脏疾病患者选择此项技术应慎重.
作者:赵方;银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测量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伴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全脑灰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T2DM并CI (D-CI组)与45例T2DM无CI患者(T2DM组)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三组均完成常规MRI及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检查,获取全脑容积数据,并采用VBM8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对三组脑灰质、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并将其与CI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三组脑白质总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总灰质体积低于T2DM组与对照组(P<0.05),T2DM组总灰质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D-CI组左右侧海马体积均低于T2DM组与对照组,T2DM组左右侧海马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分区灰质结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左侧颞中回体积、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均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负相关(r=-0.697、-0.415、-0.512,P<0.05).结论 T2DM与T2DM伴CI患者均伴不同脑区灰质体积萎缩,但T2DM伴CI患者脑区萎缩程度更高,以颞中回灰质体积及海马区体积缩小更为明显.
作者:姜华;宛丰;吕衍文;高聚;周刚;王佳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宫颈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检查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MRI检查对阴道受累、淋巴结转移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判断结果与其进行比较,分析MRI检查在阴道受累、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MRI诊断阴道受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次为75.00%、92.31%、90.00%;误诊率和漏诊率依次为7.69%和25.00%.②MRI诊断淋巴节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次为76.92%、97.87%、93.33%;误诊率和漏诊率依次为2.13%和23.08%.③与病理结果相比,临床分期总体准确度为68.33%,MRI分期总体准确度为85.00%,临床分期总体准确度与MRI分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以提高临床FIGO分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传亚;孙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DAI患者(DAI组)的临床资料,选择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分析DAI组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比较两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结果 DAI组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FA值和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I能够客观反映DA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对DAI的诊断和与预后评估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马连菊;张郡;刘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曲ted imaging,WB-DWI)的佳成像参数.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扫描,将以上被检查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主要扫描参数:第1组采用体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2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3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PAIR-EPI、b值=800s/mm2,第4组采用相控阵线圈、STIR-EPI、b值=400s/mm2.对所有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参数下的WB-DWI图像质量.结果 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线圈(P<0.01);STIR-EPI的图像质量优于SPAIR-EPI(P<0.05);b=400s/mm2与b=800s/mm2时,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FOV 40cm× 40cm、TR=8000ms,并且呼吸均匀时获得的WB-DWI图像质量好,扫描时间适中.
作者:李志娟;邹玉林;漆强;刘晓;苏丽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