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娟;邹玉林;漆强;刘晓;苏丽兴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X线、CT、MRI影像征象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牟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脊柱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X线、CT、MRI检查,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本组良性骨肿瘤13例,主要分布于腰椎,其次为颈椎、胸椎,以血管瘤、纤维结构不良常见;中间性骨肿瘤15例,主要分布于胸椎、腰椎,以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多见;恶性骨肿瘤34例,主要分布于胸椎,其次为腰椎,以浆细胞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②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准确率高(76.92%、80.00%、83.33%),其次为CT(61.54%、73.33%、75.00%),其中MRI诊断整体准确率(8 0.7 7%)高于X线(5 5.77%)(P<0.05).结论 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脊拄骨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对X线、CT无法确诊脊柱骨肿瘤可进一步进行MRI筛查,以减少漏诊,为临床治疗奠定影像学依据.
作者:李锋;程天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血生化指标水平和颅脑CT影像表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围生期窒息于我院NICU接受治疗的6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窒息程度将患儿分为重度窒息组32例(足月儿1 8例,早产儿14例)和轻度窒息组3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选择同时期33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足月儿17例,早产儿16例).采集3组新生儿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比较上述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所有新生儿均行颅脑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儿血清AST、α-HBDH水平: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P<0.05),早产儿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血清AST、α-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足月儿、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P<0.05).窒息患儿颅脑CT图像可见脑实质不同程度的低密度灶,部分合并出血灶.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窒息程度的新生儿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和颅脑CT影像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性,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指标.
作者:田丹丹;胡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6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分别设为肺癌组、肺炎组.均在术前行CT检查,对两组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CT影像特点.结果 肺癌组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边缘清晰、深分叶、长细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肺炎组(P<0.05),病灶部位左或右肺上叶例数与左或右肺下叶、短毛刺征、边缘模糊、紧贴胸膜、液化、坏死、局部胸膜增厚例数所占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即两组影像学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是否紧贴胸膜、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无纵隔瘤体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增强CT增加值明显低于肺炎组(P<0.05),两组其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及强化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及特征性,可从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分叶、毛刺及有无支气管充气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瘤体显示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谭于飞;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曲ted imaging,WB-DWI)的佳成像参数.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扫描,将以上被检查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主要扫描参数:第1组采用体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2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3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PAIR-EPI、b值=800s/mm2,第4组采用相控阵线圈、STIR-EPI、b值=400s/mm2.对所有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参数下的WB-DWI图像质量.结果 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线圈(P<0.01);STIR-EPI的图像质量优于SPAIR-EPI(P<0.05);b=400s/mm2与b=800s/mm2时,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FOV 40cm× 40cm、TR=8000ms,并且呼吸均匀时获得的WB-DWI图像质量好,扫描时间适中.
作者:李志娟;邹玉林;漆强;刘晓;苏丽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核磁共振(MRI)诊断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 is,PM)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拟诊为PM/DM的7 6例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肌肉活检检查,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kinaes,CK)水平,观察皮肤损害情况;以EMG、肌肉活检、CK、皮肤损害情况联合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观察PM/D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76例受试者中,综合诊断呈阳性者58例,呈阴性者18例;MRI诊断PM/D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94.44%、84.21%、97.92%和60.71%.肌肉炎性水肿4 7例(61.8 4%)、皮下结缔组织水肿20例(26.32%)、肌筋膜炎32例(42.11%)、脂肪浸润肌肉萎缩5例(6.58%).结论 MRI诊断PM/D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图像特点明显,且为无创检查,重复性好,对及早检出病变部位、指导后续病理活检有一定帮助.
作者:王瑞;王菲菲;杨俊亚;曹鸿玮;郑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DAI患者(DAI组)的临床资料,选择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分析DAI组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比较两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结果 DAI组ROI(胼胝体压部、内囊、额叶白质、丘脑)的FA值和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I能够客观反映DA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对DAI的诊断和与预后评估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马连菊;张郡;刘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CT(volumetrichighresolut ioncomputedtomography,vHRCT)在儿童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所有患儿均行vHRCT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支气管扩张类型、分布、支扩合并病变种类及不同支气管扩张类型的CT表现.结果 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柱状支气管扩张42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囊柱状支气管扩张5例,比例分别为84.00%、6.00%、10.00%;共计1 36个肺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上叶、舌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分别为1 7个、12个、32个、19个、23个、33个,比例分别为12.50%、8.82%、23.53%、13.97%、16.91%、24.26%;柱状支气管扩张主要CT表现为特异性的“印戒征”及“轨道征”;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多囊腔相邻时观察到蜂窝状,支气管表现为囊袋状扩张;囊柱状支气管扩张既表现为囊状又有柱状,支气管扩张粗细不均,表现为静脉曲张状.结论 儿童支气管扩张以柱状支气管扩张为主,各肺叶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特征性CT表现是儿童支气管扩张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宋贵良;秦秀;张文举;陈艳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探讨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图像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收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分析50例胃癌患者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胃体部、胃窦部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对胃癌总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为74.00%、50.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98.00%、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中患者图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广泛增厚者未见胃壁自然弧度,胃壁僵硬,胃轮廊不清,周围脂肪层模糊或完全消失.CT三期增强中,胃腔内、胃壁内外对比梯度较佳,可直观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及与毗邻组织结构,36例患者增强扫描图像中均显示胃壁增厚变化不均匀,胃体内肿块向腔内外突出,侵犯周围组织.41例患者病灶内侧粘膜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面积增大,平衡期完全强化.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图像表现特征,检出率及诊断准确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白少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V R)等后处理进行血管成像,以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向肝性侧支静脉情况.结果 40例CTPV患者中,37例能清楚地显示CTPV向肝侧支静脉起源部位、走行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从而判断侧支静脉来源,占92.5%.主要表现为以下3支向肝性侧支静脉:①胆囊周围侧支开放者28例,占75.6%;②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 6例,占4 3.2%;③胰十二指肠周围侧支开放者11例,占29.7%.另外3例只能显示门静脉周围蜂窝状例支血管网,无法识别侧支静脉的起源及走形途径,占7.5%.结论 MSCT检查能优化CTPV侧支静脉的显示,能准确地识别向肝性侧支血管的起止和走行路线,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是诊断CTPV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陈健湘;杨欣欣;吕涵青;胡元明;段柯;蒲学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的技术及流程优化.方法 对58例肺部小于2cm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以及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发现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病灶三维重建能有效呈现肺内结节的各种影像细节,通过对其影像分析能有效提高肺内早期肺癌的诊断率.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全肺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靶扫描+病灶三维重建可以作为基层单位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小宇;陈进军;马关华;梁宇豪;梁洪生;欧剑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66例经产前超声诊断提示异常或可疑异常胎儿,均接受MRI检查,并以产后随访结果为对照,评价超声与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466例胎儿异常中,以神经系统畸形为常见(44.21%),其余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 8.2 4%)、胸部畸形(13.95%)、消化系统畸形(7.3 0%)、胎儿水肿与肿瘤(6.22%)、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3.86%)、心脏畸形(3.22%)、腹壁缺陷(2.36%)、颜面异常(0.64%);与尸检及随访结果对照,MRI诊断胎儿畸形的总符合率为94.42%(440/466),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85.00%(39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胎儿畸形检出时孕周分布:396例超声确诊的胎儿异常者中,35例(8.84%)发现于孕<18周,153例(38.64%)发现于孕18-24周,136例(34.34%)发现于孕25-30周,72例(18.18)发现于孕>30周.结论 超声、MRI均对胎儿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以超声为主要筛查手段,合理运用MRI,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云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58例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良性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恶性病变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58例GGO中单纯型GGO者23例(良性12例,AAH6例,恶性5例),混合型GGO者35例(良性5例,恶性30例);良性GGO、AAH、恶性GGO的发病年龄及病灶大小比较,良性GGO年龄<AAH<恶性GGO,恶性GGO病灶大小>良性GGO>AA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艮性GGO、AAH、恶性GGO患者的MS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状、边界清晰度、边缘形态及病灶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GO含多种疾病,不同类型GGO的MSCT征象表现不同,MSCT对GGO的良恶性鉴别具较高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介.
作者:董志辉;陆方方;高鹏;莫哲恒;杜诗霖;刘庆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3D flash增强扫描技术在小听神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听神经瘤患者,分析比较磁共振常规增强扫描及3D flash增强扫描两种成像技术在小听神经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结果 两种扫描方案所得肿瘤的体积及轮廓无差别;两序列增强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3D flash增强扫描技术在小听神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大波;侯刚强;谢井文;姜梅;张刚;张刚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8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2周完成钼靶X线、超声、MRI检查.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钼靶X线、超声、多模态MRI、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结果 8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共发现,乳腺良性病变60例,乳腺恶性病变23例.钼靶X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9%、76.7%、75.9%,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2.6%、83.3%、83.1%,多模态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7.0%、88.3%、88.0%,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100.0%、95.0%、95.4%.多模态MRI联合钼靶X线、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总符合率显著高于多模态MRI检查(P<0.05).结论 钼靶X线、超声与多模态MRI各有优缺点,通过联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振;冯云;李振宇;曹效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1例腹部囊性肿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肿块CT特点,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1例患儿腹部囊性肿块中,真性囊肿24例(29.63%),假性囊肿12例(14.81%);囊性畸形19例(23.46%),均呈边缘清晰囊性肿块;囊性肿瘤21例(25.93%),呈囊性肿块、微腔肿瘤或大囊肿瘤,部分可见钙化或强化;腔道积水或积脓5例(6.17%),单侧肾盂积水可见中央密度低、外围呈半月形,增强扫描外围肾实质可见强化;阑尾脓肿可见盲肠周围积聚有液体,壁厚且不规则;CT诊断正确的有77例,符合率为95.06%.结论 CT可全面、直观显示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特征,为病变肿块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耀光;湖湘萍;王昀;汪广兵;赵腾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64排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4排CTA影像资料,采用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手段对所获取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结果 49例SAH患者中,经DSA共检出45例52个IA,其载瘤动脉依次为大脑前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2个、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3个、颈内动脉C1段17个、椎动脉2个;经64排CTA共检出46例55个IA,载瘤动脉依次为大脑前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6个、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6个、颈内动脉17个、推动脉5个,64排CTA检查诊断IA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75.00%、准确率93.87%、阳性预测值97.72、阴性预测值60.00%,一致性为0.846,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 64排CTA应用于动脉瘤的临床检查,不仅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佳,亦能清晰反应IA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作者:汤韬;王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胸部X线及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47例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胸片X线检查,15例另行胸部CT平扫.结果 47例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不一,形式如下:6例属于支气管炎型,肺间质受累;8例属于局限型,局限于单个肺叶或肺断;19例属于混合型,病灶累及至多个肺叶,甚至整侧肺受累;11例属于广泛型,双肺多个肺叶受累;3例属于肺水肿型,双肺呈对称片状阴影,密度由内至外渐淡.随着重症HFMD患儿病情变化,其胸部X线亦随之变化,部分患儿可见反复.结论 重症HFMD患儿胸部X线及CT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以片絮状阴影为主,并伴有肺部其他表现,且随病情呈动态变化,有一定特征.
作者:张义堂;王中晓;杨红;张伟东;吕亚洲;刘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MRI检查,记录病灶数量,根据阅片结果对脑损伤MRI表现进行分型.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度为标准,计算MRI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本组患儿MRI检出脑水肿19例,颅内出血24例,脑白质受损75例,9例基底节信号异常.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检出129枚病灶,T1WI103枚,T2WI检出72枚,FLAIR检出117枚.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度,轻度37例,中度25例,重度18例.以临床分度为标准,MRI正确分度65例,轻度诊断符合率为87.5%(70/80),中度诊断符合率为81.3%(65/80),重度诊断符合率为93.8%(75/80),诊断总符合率为81.3%(65/80),Kappa值为0.707.结论 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特征与病变程度,对临床医师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与CT血管造影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1 3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完成CDUS、CTA两种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易损斑块检出上的差异.结果 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51 7块、250块、322块,CTA分别为504例、244块、341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85块、13块、23块;CTA分别为228块、104块、85块.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数目分别为39块、10块、16块,CTA数目分别为42块、20块、23块.以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异的CCA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易损斑块上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在易损斑块检出率上,超声(53.17%)明显高于CTA (22.41%).结论 CDUS与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各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李媛媛;姚晓松;陈菲;王淳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时间唯号强度曲线(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6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常规MRI、DWI及TIC对比分析,评价DWI联合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与ADC或TIC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联合TIC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较单一指标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