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幼儿重复游戏的分析及引导

杨雪锋

关键词:
摘要:大班初期,男孩东东在积木区专注地摆弄积木,进行平铺搭路,一连几天重复玩得不亦乐乎.他看到在旁边观察的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设计的火车站和火车道,他的想法极富创意,但是搭建的内容及水平却呈现出小班建构特点.教师对是否“要介入东东的重复游戏”陷入了两难之中:如果介入指导,可能会挫伤东东游戏的积极性;不介入,他的建构水平又“不符合其年龄阶段水平”——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涉及到如何选择与运用具体的指导方式方法,其背后反映出教师如何认识幼儿的儿童观和游戏观等深层问题.只有厘清了幼儿为什么重复游戏及其背后蕴藏的发展价值,教师对是否介入和如何引导才会了然于胸.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创设优质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对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进行锻炼.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这里阐述的语言环境为自然语言环境.一、幼儿园中幼儿语言发展环境的不利现状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氛围,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园多元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韩佳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主题下区域活动”园本课程的探究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老师跟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文本是一种静态表现,但是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只有幼儿活动才是幼儿本质的课程.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课程是教育的灵魂,它集中体现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它反映着教育理念、特色定位、文化生态,是教育目标实施的蓝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据.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用“绿色”区域浸润童心

    儿童绿色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本真的教育方式指引儿童自我生成的建构,使他们获得智慧的增长,拥有健康的身心、自由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等.我园位于“国家森林城市”——漳州市.孩子们生活的龙文区,城市融于田园,繁华拥抱宁静,如诗如画的九龙江畔、大气古朴的湘桥古民居、古姿新貌的龙文塔、宛如绸带的城市绿道、栖息于碧湖的白鹭……都让幼儿感受着家乡的绿色自然生态之美.在课题“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结合“生态龙文,美丽家园”的主题探究活动,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游戏中,在户外创设美工区、探索区、表演区等共享区域,探索开放混龄的户外区域活动.在共享区域中,用平行、互补、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区游戏,从空间的共享走向材料、经验的共享.[1]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中共同游戏和发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不知不觉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时间不算长,但也足够使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每天早晨,当我从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里接过一只只小手的时候,我觉得牵在手里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和嘱托……幼儿教师的工作忙碌并快乐着,从喝水、洗手、吃饭、睡觉到生活常规的培养;从动物世界、自然科学到宇宙世界的神奇奥秘;从成长档案的建立到幼儿行为观察和个体差异的分析;从每一个教育环节的设计到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所有琐碎的事情都点滴地注入我的“快乐容器”,使我的幸福感不断升级.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闽南童谣用于中班打击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幼儿天生喜欢敲敲打打,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可以轻易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打击乐活动以操作性强、音色变化多样等深受幼儿的喜爱.打击乐活动是需要所有幼儿都参与并产生分工的一种活动.当所有的孩子都一起完成一次的合奏,他们从中获得的喜悦、集体荣誉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闽南童谣是用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加上很多闽南童谣演唱时朗朗上口、节奏鲜明,适合进行打击乐教学.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更多的孩子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闽南话作为福建泉州一种的本土语言却不被幼儿熟悉.在学习朗诵闽南童谣时发现闽南语作为泉州人的乡音可以很轻易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和共鸣,并且闽南童谣以其特有的语言直白、旋律优美、贴近幼儿生活的特点,容易让幼儿接受并喜爱.如果二者能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由此我们选择了闽南童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课题“闽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研究和探索”,以闽南童谣为载体而进行多形式的打击乐教学.以下是我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

    作者:陈均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科学活动:在农场

    设计意图: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数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数量是否相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与有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所以,我将幼儿带入特定情景中,通过游戏等方式,理解10以内物体的数量守恒.

    作者:闫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解读

    “要让孩子读得懂,教师自己先读好”是周兢老师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1]中对准备进行阅读指导的教师提出的建议.为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习机会,教师需要先对准备提供给幼儿的绘本进行阅读,分析绘本的图画、文字、符号等特点,理解绘本内容,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本园课题“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欣赏和解读经典绘本,对绘本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艺术活动:《雪花飞》

    设计意图:《雪花飞》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活动.一直以来,“唱歌活动如何体现创新”好像成为音乐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次活动设计采用了大胆的想法,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借助角色游戏和歌曲图谱,调动幼儿的感听视觉,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大班幼儿对“雪”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再予以情感加入,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作者: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探析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育与幼儿生活有机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等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关于数学的认知中多处提出“数学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的问题,实现“学有所用,用源自学”的教育效果.

    作者:郭彩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让材料动起来:语言区投放材料的实践分析

    语言区作为班级创设的基本区域之一,孩子们在这里通过图书阅读、图卡操作、同伴交流、故事表演等活动不断进行自主化的语言学习与练习.但我们也经常看到,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孩子选择语言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老师费时费力制作的操作材料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如何才能让孩子与操作材料一起动起来?一、提高操作材料的耐用性曾经有人说过“孩子是天生的破坏者”.的确,幼儿生来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玩一玩.而3~6岁幼儿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控制能力比较弱,常常会一不小心“失手”将物品弄坏或撕破,这一现象在语言区出现的频率更高.这是因为语言区的许多操作材料大都是纸制作品,如,图书、故事图片、游戏卡等,这些操作材料放在孩子手里,常常是没玩几次就开始出现破损、揉皱的情况,久而久之,操作材料只有无奈地“躺”在角落里呼呼大睡.这样的语言区当然不能再激发起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了.

    作者:李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巧妙设计游戏自主快乐学习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组织和引导的,但是,游戏教学是利用其本身的趣味性来启动和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很好地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幼儿自愿自主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就是游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创设游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呢?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作者:曹秋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语言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

    设计意图:《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我则利用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设悬、释悬来勾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头饰、手工大饼、饼干及动物图片了解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牙齿印的特点;尝试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句话.

    作者:张文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幼儿深度学习:引“计划”进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作为区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幼儿期典型、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角色游戏组织活动中总是存在理念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在组织活动时,由于教师自身精力有限和幼儿年龄特点,幼儿随意乱玩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幼儿深层次游戏体验的获得,同时,这也与当前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相悖.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理解幼儿游戏意图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自主游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理解幼儿角色游戏意图的基础上引入“计划”,以高宽课程主动学习为理念支持,促进角色游戏中幼儿更丰富、更复杂的游戏体验,推动其更高水平的游戏发展.

    作者:赖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主题活动中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确立主题、选择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都需要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既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主题信息,又要为幼儿营造自由探索的学习空间,使环境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交流经验的平台.因此,在准备主题环境的过程中,材料准备这个关键的环节往往需要家长帮忙收集和制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走进孩子们中间,这不仅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还有利于提高主题活动的教育质量,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能力.

    作者:曾佳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幼儿园“古行今当”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职业资源,我园于2014年开始,进行了“古行今当”职业体验游戏的实践探索.一、真景巧造,创设游戏场景.儿童建筑设计师马克·杜德克说过:建筑应该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这个叙事故事之中.我园在设计“西西职业体验馆”时,就通过聊天的方式先征求孩子们的想法,并且从幼儿的视角考虑,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场景.

    作者:冯婷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科学活动更应如此,因为抽象说教永远比不上孩子亲身的体验.一、开展科学活动的误区1.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要以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呈现,老师制定教育内容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开展科学活动.这样的科学活动是远远不能让孩子满意的——孩子是带着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但是老师的教学计划中没有,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得不到满足和应有的回应.

    作者:梁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幼儿园引领家长学习运用《指南》的实践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我园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和理解《指南》,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指南》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家园用《指南》携手乐童年”工作的开展,多途径、多方式地积极引导和帮助家长学《指南》、用《指南》,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一、全面宣传普及《指南》我们首先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指南》,认识《指南》,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推进《指南》的落实.

    作者:戴翠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挖掘·整合:用陕南地域特色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有效的利用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营造幼儿园良好氛围,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拓展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幼儿园园本特色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陕南地处陕西省的南部,北以秦岭为屏,南以巴山作障,与楚蜀相接,横贯东西的汉江川流而过.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理结构,加之北亚热带的温润气候,使得处于几大文化板块交接地带的陕南自古以来就具有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南北荟萃、东西交融的丰富的秦楚文化特色.这些特有的汉水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为开拓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材料.怎样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和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我园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重点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作者:姚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妙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包为幼儿园课程服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囿于多媒体教学资源——虽然多媒体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便捷,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依赖过多,可能会造成师幼间、幼幼间互动不足,幼儿的直接经验不足等;当然,也不囿于操作各类活动材料——虽然各类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能促进师幼间、幼幼间互动等,但活动材料也有些表现内容不够丰富等弱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应具有全面性、整合性,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我们需要善于挖掘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收集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为自己教育教学活动配套的、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从孩子的纠纷中思考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听见涵涵大声向我喊:“老师,祥祥抢我的东西!”我听见后急忙走过去了解情况……很快“纠纷”在我的调解下平息.虽说事件已经平息,但我还是陷入了久久地沉思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争执事件频发,归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其一,祥祥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一直有攻击性行为,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干预,但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和家长沟通过很多次,但是孩子家长总觉得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吃亏就行,不但如此,还会夸大其词地批评其他幼儿的行为.

    作者:丁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