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育与幼儿生活有机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等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关于数学的认知中多处提出“数学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的问题,实现“学有所用,用源自学”的教育效果.
作者:郭彩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雪花飞》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活动.一直以来,“唱歌活动如何体现创新”好像成为音乐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次活动设计采用了大胆的想法,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借助角色游戏和歌曲图谱,调动幼儿的感听视觉,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大班幼儿对“雪”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再予以情感加入,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作者: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群论坛:近日,明珠、娜娜、俊帮等小朋友的妈妈都向我们反映,孩子不愿自己吃饭,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有时边吃边玩.怎样解决宝宝吃饭难的问题呢?请家长们跟帖.群公告:下周我们将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相关“家乡的水果”的资料并带来园,以方便开展相关“家乡的水果”活动,谢谢您的配合!这是我园小一班的QQ群.QQ群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交流的限制,方便了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我园进行家园共育的又一个平台.
作者:白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大雁塔公园有一个剃头的雕塑,旁边写着:剃头、洗脚,胜似吃药.在我给思博解释其含义时,刚说了“剃头”,他立马接说:“剃头磨剪子,我是北里二杆子.”——“北里”是附近的一个村子,可这“二杆子”只有陕西人知道是什么了吧?我坐公交车接思博去小雁塔玩,车停稳后,奶奶把思博从前门送上车……刚坐好,思博就对我表示不满:“木囊得很!”——木囊(mu nang)是陕西方言,意思是磨叽、不利索,已经很少有人用并知道其准确意思,小家伙从哪儿学的?
作者:屈阿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我园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和理解《指南》,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指南》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家园用《指南》携手乐童年”工作的开展,多途径、多方式地积极引导和帮助家长学《指南》、用《指南》,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一、全面宣传普及《指南》我们首先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指南》,认识《指南》,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推进《指南》的落实.
作者:戴翠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必须常抓不懈.每一位教职工对待每天的工作必须细致周到,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认为幼儿园安全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规范.一、教师的安全防患意识1.教师应时刻怀有安全意识教师要有“防忠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多观察,善发现,要随时关注所有孩子,随机进行安全教育.如幼儿来园前检查室内外设备;幼儿来园时做好晨检,要注明病假或事假,作好人数清点和缺课追踪记录;进餐时,教育幼儿专心进食;午睡时,值班人员应巡回检查,并根据气候作好防暑降温工作;盥洗入厕时,应依次有序进行,避免拥挤碰撞,要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上下楼梯时教育幼儿要依次有序靠右走,手扶把手,不推不挤.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组织和引导的,但是,游戏教学是利用其本身的趣味性来启动和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很好地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幼儿自愿自主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就是游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创设游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呢?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作者:曹秋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数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数量是否相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与有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所以,我将幼儿带入特定情景中,通过游戏等方式,理解10以内物体的数量守恒.
作者:闫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多元化的区域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探索机会,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我园地处郊区,走出幼儿园就是碧绿的山坡、彩色的田野.随处可见的瓜果蔬菜、种类繁多的花草、自然流淌的小溪成了幼儿园独有的教育资源.考虑到我园的地理环境和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幼儿成长背景,我们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季节变换等因素,共同制定出本学期的主题活动——亲亲大自然.
作者:张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手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通过手工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认知,还能让幼儿亲自体验探索动手的情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本活动通过启发幼儿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帮助他们在感受小房子外形特征的同时,尝试运用卷、折、画的方法把小房子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观察房子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探索用半圆形纸制作尖尖的屋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情况下,激发幼儿制作房子的兴趣.
作者:俞春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大班初期,男孩东东在积木区专注地摆弄积木,进行平铺搭路,一连几天重复玩得不亦乐乎.他看到在旁边观察的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设计的火车站和火车道,他的想法极富创意,但是搭建的内容及水平却呈现出小班建构特点.教师对是否“要介入东东的重复游戏”陷入了两难之中:如果介入指导,可能会挫伤东东游戏的积极性;不介入,他的建构水平又“不符合其年龄阶段水平”——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涉及到如何选择与运用具体的指导方式方法,其背后反映出教师如何认识幼儿的儿童观和游戏观等深层问题.只有厘清了幼儿为什么重复游戏及其背后蕴藏的发展价值,教师对是否介入和如何引导才会了然于胸.
作者:杨雪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一线教师在区域游戏观察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令自己疑惑不解、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园在市级课题“借助‘区域观察记录’研讨,提升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各种形式的积极研讨,教师们往往会碰撞出比较好的、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方法,进而解决困惑或棘手的问题.其中“特长协作研讨”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研讨形式.本文所指的的“特长协作研讨”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内部在区域游戏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或是在这方面有特长的草根专家教师专门成立协作组针对某个或某些“难题”进行的研讨,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观察到的某些共性或个性问题,变“问题”为“契机,”进而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
作者:陈锂;陈海霞;朱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儿童绿色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本真的教育方式指引儿童自我生成的建构,使他们获得智慧的增长,拥有健康的身心、自由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等.我园位于“国家森林城市”——漳州市.孩子们生活的龙文区,城市融于田园,繁华拥抱宁静,如诗如画的九龙江畔、大气古朴的湘桥古民居、古姿新貌的龙文塔、宛如绸带的城市绿道、栖息于碧湖的白鹭……都让幼儿感受着家乡的绿色自然生态之美.在课题“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结合“生态龙文,美丽家园”的主题探究活动,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游戏中,在户外创设美工区、探索区、表演区等共享区域,探索开放混龄的户外区域活动.在共享区域中,用平行、互补、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区游戏,从空间的共享走向材料、经验的共享.[1]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中共同游戏和发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囿于多媒体教学资源——虽然多媒体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便捷,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依赖过多,可能会造成师幼间、幼幼间互动不足,幼儿的直接经验不足等;当然,也不囿于操作各类活动材料——虽然各类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能促进师幼间、幼幼间互动等,但活动材料也有些表现内容不够丰富等弱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应具有全面性、整合性,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我们需要善于挖掘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收集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为自己教育教学活动配套的、为幼儿园课程服务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职业资源,我园于2014年开始,进行了“古行今当”职业体验游戏的实践探索.一、真景巧造,创设游戏场景.儿童建筑设计师马克·杜德克说过:建筑应该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这个叙事故事之中.我园在设计“西西职业体验馆”时,就通过聊天的方式先征求孩子们的想法,并且从幼儿的视角考虑,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场景.
作者:冯婷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对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进行锻炼.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这里阐述的语言环境为自然语言环境.一、幼儿园中幼儿语言发展环境的不利现状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氛围,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园多元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韩佳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语言区作为班级创设的基本区域之一,孩子们在这里通过图书阅读、图卡操作、同伴交流、故事表演等活动不断进行自主化的语言学习与练习.但我们也经常看到,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孩子选择语言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老师费时费力制作的操作材料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如何才能让孩子与操作材料一起动起来?一、提高操作材料的耐用性曾经有人说过“孩子是天生的破坏者”.的确,幼儿生来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玩一玩.而3~6岁幼儿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控制能力比较弱,常常会一不小心“失手”将物品弄坏或撕破,这一现象在语言区出现的频率更高.这是因为语言区的许多操作材料大都是纸制作品,如,图书、故事图片、游戏卡等,这些操作材料放在孩子手里,常常是没玩几次就开始出现破损、揉皱的情况,久而久之,操作材料只有无奈地“躺”在角落里呼呼大睡.这样的语言区当然不能再激发起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了.
作者:李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老师跟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文本是一种静态表现,但是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只有幼儿活动才是幼儿本质的课程.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课程是教育的灵魂,它集中体现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它反映着教育理念、特色定位、文化生态,是教育目标实施的蓝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据.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天气渐冷,小朋友们戴上了五彩缤纷的手套,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或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比较自己和朋友手套的异同,或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手套的独特之处.于是,我想何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对手套这一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与创作,有效地引导幼儿获得艺术领域的发展呢?
作者:林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我则利用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设悬、释悬来勾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头饰、手工大饼、饼干及动物图片了解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牙齿印的特点;尝试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句话.
作者:张文爱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