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爱武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高血压(3例)以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发病时患者的收缩压高值平均为188mmHg,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患者恢复时间为2-14d。头颅MRI:病变主要发生于额叶(1例),脑干(3例),基底节区(1例),3例伴其他部位病灶,其中仅1例伴右侧顶枕叶病灶。T1WI病变区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病变区呈高信号;大部分(4例)DWI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小部分(1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患者于治疗后2-4周复查MRI,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不典型PRES临床表现亦不典型,但是结合MRI表现还是有其特征性,影像诊断医生应当提高对其认识,尤其是对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表现明显不符,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作者:莫本成;张自力;刘振华;李华菊;杨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中,发生在腹部5例,1例发生于盆腔。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不均匀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可见索条状及斑片状更低密度区,未见明确钙化征。增强扫描肿瘤均显著不均匀强化,肿瘤内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强化形式呈“快进慢出”。1例肿瘤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结论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谢再汉;黄丽嫦;舒予静;彭辉;沈冰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方法选择6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钼靶X线摄影征象,包括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重点分析肿块及钙化特征。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比。结果1.乳腺癌主要征象包括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合并钙化及钙化合并结果扭曲等。其中表现为肿块多,共52例,比例为83.9%,表现为钙化次之,共23例,比例为37.1%。2.在肿块径线方面,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边界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分叶及边界模糊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病变中泥沙、短棒及针尖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而乳腺良性病变圆点、小片及蛋壳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主要包括肿块及钙化,且其主要征象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冯锦兰;郑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外周叶前列腺癌包膜外扩散敏感性和分级。方法51例患者在前列腺切除术前行3.0T磁共振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应用T2WI评估外周叶包膜外扩散情况,应用ADC图显示及ADC值测量肿瘤和包膜外扩散情况。病理学专家测量包膜外扩散的程度。结果28/102叶发现包膜外扩散,12例测量≦1mm,11例测量>1mm和≦2mm,5例测量>2mm。2名放射医师在T2WI图上检测每叶具体包膜外扩散准确性分别为68.6%、74.5%,ADC图分别显示肿瘤为66.7%、60.8%,ADC值测量分别为75.5%、69.6%。对于包膜外扩散>2mm,2名放射医师利用ADC图或测量ADC值的敏感性为100%,T2WI为80%;对于包膜外扩散≦2mm,除经验不足放射医师应用T2WI检出包膜外扩散敏感性为17.4%,2名放射医师用3种方法检出包膜外扩散敏感性为58.3%-81.8%。2名放射医师应用3种方法检出结果一致性分别为0.18、0.37、0.60。结论 DWI对于评估每个外周叶前列腺癌包膜外扩散术明显准确于T2WI,尤其对于经验不足放射医师评估包膜外扩散2
作者:王丽霞;吴朋;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肿瘤DWI信号强度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女性盆腔良性肿瘤病变DWI信号表现不同,可以呈等、较高或高信号,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大部分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5±0.48)×10-3mm2/s,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23±0.37)×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低于良性现变(P=0.023)。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和ADC值可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岩;金彪;黄汉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比较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依据临床通用分度和影像学各自分度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HIE临床及CT、MRI资料,临床和影像分度符合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水准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60例均做了CT检查,其中25例同时行MRI检查。临床分度:轻度29例(48.3%),中度21例(35%),重度10例(16.7%);CT分度:正常7(11.7%)例,轻度24例(40%),中度20例(33.3%),重度9例(15%),显示颅内出血21例(35%)。HIE检出率88.3%。以临床分度为标准,CT诊断吻合率为82.4%,X2=10, P=0.019<0.05。MRI检查共25例:轻度12例(48%),中度9例(36%),重度4例(16%),显示颅内出血6例(24%)。HIE检出率100%,与临床分度吻合率达93.5%。复查CT对轻中度HIE显示率分别为6.5%、45%,MRI分别为25.3%、58.3%。结论 CT和MRI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MRI优于CT;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CT优于MRI。
作者:徐恒昀;曹和涛;徐金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LGMS的影像学表现。5例LGMS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其余4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5例LGMS,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筛窦及蝶窦,1例累及左侧各鼻窦。5例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检查,T1WI为中等及稍低信号, T2WI为中等及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可见中度-明显强化。5例肿瘤周围均出现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窦LGMS的影像学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的侵犯范围。
作者:杨晓燕;董帜;周丽莎;崔敏毅;冯仕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CA的MRI检查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①病灶均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肝右叶5例,左叶3例,平均直径5.8cm。4例肿块内有出血;7例有包膜。②MRI平扫:T1WI同相位呈稍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反相位信号均减低;T2WI稍高信号6例,等或稍低信号2例,DWI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1例。③MRI增强: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3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均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稍低信号。7例有包膜并延迟强化。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HCA的病理成分,可以提高其与肝内含脂质病变的鉴别诊断,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艳芹;孙培祥;张啸波;叶慧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CT灌注判别函数,用于提高宫颈癌宫旁浸润CT灌注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科100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和非宫旁浸润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分别利用CT形态学和CT灌注判别参数对于宫旁浸润进行诊断,对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宫旁浸润组的BV、BF和PBV均显著高于非宫旁浸润组,TTP、TTS、Permeability均显著低于非宫旁浸润组,P<0.01。结论宫颈癌宫旁浸润的CT灌注判别函数术前诊断可提高对于宫旁浸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董莹;亓燕;亓子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作者:童远和;倪晓雷;王敏;肖友平;廖江;陈韵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0T MRI T2-mapping在膝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6例患者(男26例,女20,平均年龄56岁)膝关节行3.0T MRI常规序列平扫及T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软骨退变按ICRS标准分级,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髁、髌软骨外侧、内侧软骨T2值。结果轻度OA组、重度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A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轻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软骨退变随病变的严重程度T2值增加,MR T2-mapping成像对OA的诊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龙斌;董进;宋少辉;马志娟;涂茜;彭红芬;蒋宇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其CT、MRI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少见肿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资料,总结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7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0例,内皮性囊肿5例,囊性淋巴管瘤、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皮质腺癌各2例,畸胎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各1例。肾上腺少见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和方式等各不相同。结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CT、MRI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华;王正元;杨智强;柏永华;骆科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荟萃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为MR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检索查找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恶性征象提示,并经由病理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试验,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各个MRI恶性征象的诊断效能进行逐一评价。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终有19项独立研究纳入本次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毛刺状形态AUC值为0.8167, Q值0.7506。②边缘模糊不清AUC值为0.6881,Q值0.6435。③环状强化AUC值为0.6879,Q值0.6433。④washout曲线AUC值为0.7955,Q值0.7320。⑤ADC值测量AUC值为0.5610,Q值0.545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总灵敏度为0.497,特异性为0.810,AUC值为0.7071,Q值0.6585。结论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对于恶性肿瘤的价值效能不同,恶性征象中毛刺状形态和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的washout型曲线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而环状强化和ADC值的测量的诊断价值较差。
作者:石宇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用于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各检查的优缺点。结果四肢软组织静脉超声检查可表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蜂窝或网状液性暗区,软组织中的畸形静脉多表现为可压缩的低回声,明确病变畸形静脉的形态、大小以及范围,并可用于术中动态观察,但该检查方式的病变界限欠清。而MRI检查能够清楚分辨畸形静脉的部位、大小。定位准确,明确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并能明确软组织成分,虽相对较昂贵,但对于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MRI以及超声检查对于畸形血管的诊断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汪建华;陈源;苏斯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与肿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体检中心随机选取的健康研究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CT灌注成像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包处理后的血流量(Perfusion)(即单位时间内每100g肾组织内通过的血液量)、血容量(即100g肾组织内的血液容量(BV)),峰值强化(PEI),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相关肿瘤因子水平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肿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erfusion、PEI、TTP、P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MT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因子CEA、AFP、CA199、CA72-4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fusion、PEI、PS与肿瘤因子CEA、AFP、CA199、CA72-4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TTP与肿瘤因子CEA、AFP、CA199、CA72-4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通过对胃癌患者胃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可以有效分析肿瘤因子的水平,两者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张颖颖;范小波;亓子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别分析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 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优劣。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CTA检查,在钙化积分图像基础上测量心外膜脂肪和心周脂肪体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积分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2支、3支冠脉病变的EAT、PAT体积大于单支病变(P<0.05),2支、3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两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相仿。结论 EAT体积与PAT体积显著相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均;吴青山;陆锦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其中9例发生于不规则骨,20例发生于规则骨。结果29例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影像表现:1、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7例,CT 18例,MRI 19例;2、病灶内骨间隔及骨脊:平片3例, CT 7例; MRI 3例;3、病灶周围骨或纤维组织硬化:平片0例, CT 3例, 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15例;4、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 5例, MRI 3例;5、液-液平面: CT 2例,MRI 20例;6、骨膜反应:无;7、软组织肿块:CT 0例,MRI 1例。结论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常见部位ABC影像学特征大致相仿,多层螺旋CT与MRI综合分析更有助于ABC术前诊断。
作者:陈利军;陈文静;杜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而导致的急性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漏诊、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诊断率低的特点。AP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三大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住院病人中1%死于APE,所有医院死亡病例中,10%与PE有关[1,2]。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疗效的前提。因此,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基础。
作者:罗显丽;李邦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诊断临床常见腹部急症炎性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375例经我院门诊诊断急性腹痛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共发现病变212例(约占56.5%)。164例(约占77.4%)接受了住院治疗,从中选择常见的腹部炎性病变115例(占70.1%)进行研究。结果急性胆囊炎44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胰腺炎2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1例,肝周炎2例。结论各种腹部急性炎症性病变根据其发病部位,发病机制,均有其特征性CT征象。本研究为临床诊断腹部急症炎性病变提供诊断思路。
作者:王银国;邓乾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18例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其中5例行关节镜手术,将手术结果与MRI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8例中,病灶均位于髌骨关节面中下部,大小约11×11×7mm,其中软骨下骨质缺损区16例,软骨下囊变4例,反应性骨髓水肿8例,骨质缺损区上面覆盖的关节软骨异常14例,关节内游离体2例,合并股骨髁发育不良者7例,髌骨高位者8例,滑膜炎者4例。在5例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例中,MRI所显示的软骨异常均为手术结果所证实。结论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主要MRI表现是:髌骨关节面中下部软骨下骨质缺损区及其表面覆盖的软骨信号异常。
作者: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