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斌;董进;宋少辉;马志娟;涂茜;彭红芬;蒋宇宏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中,发生在腹部5例,1例发生于盆腔。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不均匀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可见索条状及斑片状更低密度区,未见明确钙化征。增强扫描肿瘤均显著不均匀强化,肿瘤内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强化形式呈“快进慢出”。1例肿瘤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结论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谢再汉;黄丽嫦;舒予静;彭辉;沈冰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其中9例发生于不规则骨,20例发生于规则骨。结果29例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影像表现:1、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7例,CT 18例,MRI 19例;2、病灶内骨间隔及骨脊:平片3例, CT 7例; MRI 3例;3、病灶周围骨或纤维组织硬化:平片0例, CT 3例, 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15例;4、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 5例, MRI 3例;5、液-液平面: CT 2例,MRI 20例;6、骨膜反应:无;7、软组织肿块:CT 0例,MRI 1例。结论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常见部位ABC影像学特征大致相仿,多层螺旋CT与MRI综合分析更有助于ABC术前诊断。
作者:陈利军;陈文静;杜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作者:童远和;倪晓雷;王敏;肖友平;廖江;陈韵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比较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依据临床通用分度和影像学各自分度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HIE临床及CT、MRI资料,临床和影像分度符合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水准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60例均做了CT检查,其中25例同时行MRI检查。临床分度:轻度29例(48.3%),中度21例(35%),重度10例(16.7%);CT分度:正常7(11.7%)例,轻度24例(40%),中度20例(33.3%),重度9例(15%),显示颅内出血21例(35%)。HIE检出率88.3%。以临床分度为标准,CT诊断吻合率为82.4%,X2=10, P=0.019<0.05。MRI检查共25例:轻度12例(48%),中度9例(36%),重度4例(16%),显示颅内出血6例(24%)。HIE检出率100%,与临床分度吻合率达93.5%。复查CT对轻中度HIE显示率分别为6.5%、45%,MRI分别为25.3%、58.3%。结论 CT和MRI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MRI优于CT;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CT优于MRI。
作者:徐恒昀;曹和涛;徐金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用于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各检查的优缺点。结果四肢软组织静脉超声检查可表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蜂窝或网状液性暗区,软组织中的畸形静脉多表现为可压缩的低回声,明确病变畸形静脉的形态、大小以及范围,并可用于术中动态观察,但该检查方式的病变界限欠清。而MRI检查能够清楚分辨畸形静脉的部位、大小。定位准确,明确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并能明确软组织成分,虽相对较昂贵,但对于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MRI以及超声检查对于畸形血管的诊断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汪建华;陈源;苏斯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而导致的急性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漏诊、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诊断率低的特点。AP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三大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住院病人中1%死于APE,所有医院死亡病例中,10%与PE有关[1,2]。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疗效的前提。因此,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基础。
作者:罗显丽;李邦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结果17例中,小儿11例,成人6例。其中幕下11例(64.7%)。肿瘤12例为囊实性,4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肿瘤边缘光整,伴有轻度水肿者6例,梗阻性脑积水12例,瘤内出血3例。肿瘤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儿,成人患者发病相对较少,肿瘤多为囊实性,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一萍;徐凯;路莉;席建宁;程丽;刘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超高速螺旋CT(双源CT/MSCT)心脏冠状动脉CTA与造影结果的相对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双源CT冠状动脉CTA及造影影像资料,并将二者病变血管狭窄段数相对比。结果冠状动脉CTA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动脉,与造影结果相对比,符合率达91%。结论心脏冠状动脉CTA更易于发现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产生的管腔狭窄。
作者:尹所;汪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别分析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 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优劣。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CTA检查,在钙化积分图像基础上测量心外膜脂肪和心周脂肪体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积分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2支、3支冠脉病变的EAT、PAT体积大于单支病变(P<0.05),2支、3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两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相仿。结论 EAT体积与PAT体积显著相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均;吴青山;陆锦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对实现骨盆低剂量检查的意义。方法将86例需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低剂量组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进行CT扫描和原始数据重建,检查完毕后对两组所得图像进行成像质量和检查剂量的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检查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t=82.34,P<0.05),两组的成像质量没有差别(t=2.17、2.58,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以低剂量技术进行骨盆CT检查是可行的,可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作者:温琳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方法选择6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钼靶X线摄影征象,包括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重点分析肿块及钙化特征。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比。结果1.乳腺癌主要征象包括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合并钙化及钙化合并结果扭曲等。其中表现为肿块多,共52例,比例为83.9%,表现为钙化次之,共23例,比例为37.1%。2.在肿块径线方面,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边界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分叶及边界模糊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病变中泥沙、短棒及针尖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而乳腺良性病变圆点、小片及蛋壳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主要包括肿块及钙化,且其主要征象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冯锦兰;郑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临床表现、CT表现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胰母细胞瘤的术前的CT表现、临床表现与术后病理表现的特征,总结该病的特点。结果胰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不同程度的贫血及肿瘤标准物NSE的升高。CT表现为腹腔巨大占位,多跨越中线,边界清,多伴有囊变坏死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呈中度延迟性不均匀强化,由腹腔干分支供血,周围或腹膜后多有肿大淋巴结。上皮细胞构成的巢状小体是胰母细胞瘤典型的病理改变,EMA、CK、Ki-67和Syn是主要的阳性标志物。结论胰母细胞瘤临床表现、CT表现可提高该病诊断,但其确诊依靠病理。
作者:刘洋;高剑波;高献争;梁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白质纤维示踪术研究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方法比较50例不同程度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DTI、MRI表现差异,并且分析其FA值以及临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方法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性脑疾病在不同区域内的FA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度脑损伤和重度脑损伤组织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昌爱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CCF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TOF-MRA)及3D-CE-MRA,其中7例为外伤性,3例为自发性,男性6例,女性4例,均经临床及DSA确诊,比较分析3D-TOF-MRA与3D-CE-MRA在CCF的显示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3D-TOF-MRA可见6例显示海绵窦扩张,9例可见眼上静脉扩张,2例岩上窦、2例岩下窦引流,海绵间窦扩张2例,瘘口显示2例;3D-CE-MRA可见全部10例患侧海绵窦扩大,3例为两侧海绵窦显影并扩大,可见海绵间窦扩张,眼上静脉扩张10例,岩上窦引流5例,岩下窦7例,瘘口显示6例。结论3D-CE-MRA较3D-TOF-MRA在CCF诊断对海绵窦扩大及瘘口显示、静脉回流等细节显示更清楚,但对双侧海绵窦同时显影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征象鉴别。
作者:陈泽文;陈忠;张子钦;叶文钦;王晓波;梁长松;李伟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岳炫彤;邬颖华;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18例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其中5例行关节镜手术,将手术结果与MRI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8例中,病灶均位于髌骨关节面中下部,大小约11×11×7mm,其中软骨下骨质缺损区16例,软骨下囊变4例,反应性骨髓水肿8例,骨质缺损区上面覆盖的关节软骨异常14例,关节内游离体2例,合并股骨髁发育不良者7例,髌骨高位者8例,滑膜炎者4例。在5例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例中,MRI所显示的软骨异常均为手术结果所证实。结论髌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主要MRI表现是:髌骨关节面中下部软骨下骨质缺损区及其表面覆盖的软骨信号异常。
作者: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荟萃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为MR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检索查找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恶性征象提示,并经由病理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试验,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各个MRI恶性征象的诊断效能进行逐一评价。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终有19项独立研究纳入本次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毛刺状形态AUC值为0.8167, Q值0.7506。②边缘模糊不清AUC值为0.6881,Q值0.6435。③环状强化AUC值为0.6879,Q值0.6433。④washout曲线AUC值为0.7955,Q值0.7320。⑤ADC值测量AUC值为0.5610,Q值0.545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总灵敏度为0.497,特异性为0.810,AUC值为0.7071,Q值0.6585。结论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对于恶性肿瘤的价值效能不同,恶性征象中毛刺状形态和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的washout型曲线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而环状强化和ADC值的测量的诊断价值较差。
作者:石宇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胶质细胞瘤,探讨MRI表现与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①13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11例为囊实性,实性为主,6例无强化,3例呈斑点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2例完全囊变呈环状强化;②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为大囊伴壁结节且附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为完全囊变不强化;③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4例混合性胶质瘤均为囊实性,10例斑点状或线状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④1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均呈囊实性并呈花环状及不规则环状、斑块状明显强化;⑤7例室管膜肿瘤中6例表现为囊实性,囊性为主,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1例为完全囊状不强化;⑥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均表现为均匀实性肿块且显著强化。结论脑胶质瘤的囊变形态、类型、强化方式和程度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作者:刘遂平;曹丽霞;腾海英;曹勇;李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0T MRI T2-mapping在膝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6例患者(男26例,女20,平均年龄56岁)膝关节行3.0T MRI常规序列平扫及T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软骨退变按ICRS标准分级,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髁、髌软骨外侧、内侧软骨T2值。结果轻度OA组、重度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A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轻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软骨退变随病变的严重程度T2值增加,MR T2-mapping成像对OA的诊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龙斌;董进;宋少辉;马志娟;涂茜;彭红芬;蒋宇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肿瘤DWI信号强度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女性盆腔良性肿瘤病变DWI信号表现不同,可以呈等、较高或高信号,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大部分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5±0.48)×10-3mm2/s,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23±0.37)×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低于良性现变(P=0.023)。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和ADC值可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岩;金彪;黄汉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