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因素与诊治体会

肖红梅

关键词:结肠炎, 溃疡性,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及其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我院明确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析其复发的年龄、性别以及复发的可能因素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52例患者中,10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19.2%,42例进行了随访.其中1年复发率为15.3%,2年复发率为30.7%.随访发现,性别、民族、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部位、血沉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维持治疗时间0~53(15.3±3.4)个月;复发患者维持治疗中,维持治疗方案复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口服5一氨基水杨酸组(52.6%)、局部治疗组(49.6%)、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1 7.6%)和口服免疫抑制剂组(12.1%).结论: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高于男性,性别、民族、CRP及维持治疗方案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入院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遵循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以获得理想疗效,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惠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的特点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的特点,提高护理配合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32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护理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经进一步处理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患者.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行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甲荣;王丽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计算机辅助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

    目的:探讨CT引导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对颅内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总结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定位与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进行脑部病变的活检手术共67例,应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工作站,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入路.结果:52例确诊为各种脑肿瘤,12例为炎性病理.3例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5.52%.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是颅内病变获得定性诊断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8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引导不规则出血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引导不规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治疗组给予针对性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消炎治疗.治疗之后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定期复查.结果:治疗组患者40例,经针对性方案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患者40例,经常规止血与消炎治疗,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采用的针对性方案治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疗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阴道不规则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妇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莉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外科ICU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但血钠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予机械通气与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血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GCS评分3-5分者,观察组40例中有38例,对照组40例中有2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发病率比较高,病情多危急,能够影响预后,要积极加强对症治疗.

    作者:王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防治早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防治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在常规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抑制宫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妊娠与新生儿结局.结果:①观察组延长妊娠天数、剖宫产率、足月分娩构成比、药物副反应分别为21.5±4.6d、15.6%、88.6%、18.2%,对照组为18.7±4.3d、34.1%、73.2%、12.2%,其中两组延长妊娠天数与剖宫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活产数分别为42例、36例;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618.4±265.2g)、Apgar评分(9.1±1.8)、NRDS发生率(11.9%)与对照组(2494.7±228.6g、8.3±1.5、3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7.1%VS.19.4%)、感染(9.5%VS,25.0%)构成比,两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防治早产能明显的延长妊娠周数,改善新生儿预后;但要注意联合用药中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2例胆囊癌的CT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胆囊癌疾病在CT影像中的表现与诊断意义.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收集整理32例胆囊癌疾病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文32例病例经过CT扫描后,其临床结果显示:肿块型19例,结节型5例,浸润型胆囊癌8例.结论:通过采用螺旋CT诊断胆囊癌,其可强效的扫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胆囊癌的基本特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提高准确依据.

    作者:王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利用血液循环——足部按摩治疗失眠12例

    足部反射区按摩——若石健康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而现代的实用保健方法,笔者自2003年学习足反射健康疗法以来,为患者治疗各种疾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失眠疗效神奇,糖尿病效果显著.通过许多例患者的实践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联系临床比较分析发现更多原理进行探讨便于更好地掌握运用和指导临床.

    作者:严春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生素联合微波在盆腔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2例盆腔炎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抗生素联合微波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36%,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韦兰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临床在治疗疝气时,采用横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3±2.3min,切口长度平均为2.1±0.4cm,术中平均出血量35.5±5.6ml,住院时间平均为3.6±0.6d,无并发症,无复发,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7±8.3min,切口长度平均为4.1±0.5cm,术中平均出血量74.2±10.5ml,住院时间平均为7.8±0.5d,有3例并发症,1例出现复发,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疝气时,采用横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切口小,缩短住院天数,而且术后无复发,无并发症,是效果明显的手术方式,值得学习推广.

    作者:周振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铸造全冠修复与护理体会

    改良铸造全冠采用牙合面开窗的形式,使改良单冠或改良联冠完全就位,并且牙合面开窗并未涉及到牙合面更多,所以给调磨带来极大便利;联冠修复对防止食物嵌塞效果显著优于单冠修复,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注意牙体预备时聚合度,备牙时磨具粒度的选择,以更大限度的优化体现机械嵌合力、粘固力和约束力在全冠固位中所起的作用;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修复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刘国华;张彬;殷忠平;王铁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生儿烫伤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烫伤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例新生儿烫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结果:经过护理后,2例患儿的病情持续稳定,趋向好方向发展.结论:针对新生儿烫伤,给予正确评估,加强护理干预,以确保内环境扎实稳固,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刘湘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检查研究报告

    目的:为了防止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内真菌感染病原学调查,抽取700例ICU病房送检的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结果:真菌引起医院感染64例,患者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病原体的26%,发生率为9%.医院感染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存在较低敏感率,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敏感率较高.低水平的耐药率比较突出,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对药物的抵抗力明显提高.结论:必须加强对真菌的细菌检测,杜绝滥用抗生素.真菌治疗必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性按照说明书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毕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及作用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及作用.方法:我院的152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从入院至出院全程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可比性.结论:实施正确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郑丽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严重胰岛素抵抗治疗体会

    报道1例IAA阳性、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采用赖脯胰岛素静脉泵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体会.结合病例回顾严重性胰岛素抵抗的各种针对性治疗策略.

    作者:徐姣君;曾文衡;任跃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草酸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

    甘草酸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为主.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研究证实甘草酸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受甘草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影响.本文针对甘草酸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作者:梁雨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蝮蛇抗栓酶(蛇毒蛋白水解酶)在临床上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作用机理并得出体会.方法:对我院17例药源性迟发性运动障碍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观察该药治疗药源性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并收集有效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后得出结论和心得体会.结果:17例药源性迟发性运动障碍经过蝮蛇抗栓酶的治疗,其中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占总数的41.2%.结论:蛇抗栓酶在临床上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较明显,恢复状况较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张守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对3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工作理念,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的护理,其核心是强凋实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失血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更高.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而且大多发生于产后2h内,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加强责任心,高质量的观察及护理,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印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与护理决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的相关因素复杂,VAP的发生已引起临床护理的普遍重视.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周璐;丁钰桐;贾晓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手足口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52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52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作者:杨付章;王翠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