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华
目的:比较阿托品凝胶和青少年渐进镜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将视力门诊就诊的207例近视青少年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取1%阿托品凝胶滴眼、渐进多焦点眼镜佩戴和普通框架镜佩戴进行干预,定期观察屈光度并随访一年.结果:阿托品治疗组、渐进多焦点眼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组球镜和等效球镜子增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柱镜增长方面三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60).阿托品组与渐进多焦点眼镜一年的等效球镜控制效应分别为1.13D和0.71D.结论:与普通框架眼镜相比,渐进多焦点眼镜与1%阿托品凝胶治疗均具有明显抑止青少年近视的进展,但后者效果更佳.
作者:吴燕宁;王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目前,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有些新药的不良反应还有待于临床的密切观察,为了尽可能避免药物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要求药剂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还要做到思想重视,精力集中,在调剂发放药品时要做到认真查对各种药品的配伍禁忌.熟练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合理配伍用药知识,积累临床用药经验也是一个药剂人员必须做到的.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吉西他滨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50例患者有效率42%,一年的生存率41.9%,肿瘤中位缓解时间为6.7个月,肿瘤中住进展时间为6.1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6个月.结论:药物吉西他滨在临床上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抑制了肿瘤发展的速度,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而且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新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对颅内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总结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定位与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进行脑部病变的活检手术共67例,应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工作站,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入路.结果:52例确诊为各种脑肿瘤,12例为炎性病理.3例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5.52%.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是颅内病变获得定性诊断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廓软骨内无菌性浆液渗出,使组织间出现反应性渗出液积聚,以致耳廓局限性隆起,常无明显病因,症状也不明显,有部分病例仅有局部灼热或耳胀;本病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常采用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等方法,但往往达不到一次治愈的效果,需多次进行,极易造成软骨感染、坏死而导致耳廓畸形,且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愈合后局部形成结节性增生,长时间伴有隐痛;置管能保证引流通畅,并能促使软骨与软骨之间愈合,避免新的浆液渗出,消除了假性囊肿再形成的病理学因素,且软骨与软骨膜极易愈合,从而达到治疗期短、愈合率高的良好效果.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泌尿外科已进入内镜微创手术时代,成为拥有多种诊断和治疗内镜的专业学科.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普及,对手术室泌外内镜护士的护理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泌外腔镜专科护理管理模式也成为值得探索的新问题.
作者:潘秀丽;耿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为了防止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内真菌感染病原学调查,抽取700例ICU病房送检的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结果:真菌引起医院感染64例,患者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病原体的26%,发生率为9%.医院感染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存在较低敏感率,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敏感率较高.低水平的耐药率比较突出,ICU病房真菌性医院感染对药物的抵抗力明显提高.结论:必须加强对真菌的细菌检测,杜绝滥用抗生素.真菌治疗必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性按照说明书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毕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给予术前三烯高诺酮治疗,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1cm左右.12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切除受害腹膜,术后愈合良好;8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2例涉及肛门括约肌,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治疗后伤口延期愈合,术后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作为后续治疗,随访无复发症状.结果:20例患者术后检查均证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愈合良好,无恶变情况发生.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情况.结论: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在确诊后尽快治疗,并尽量采取手术切除法进行治疗.
作者:贾超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为创伤性手术,宫颈条件直接影响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发生[1].人们对人工流产引起的疼痛有惧怕心理,因为疼痛引发人工流产综合症,影响手术的操作的效果,有时因为宫颈条件差易导致宫颈损伤、子宫穿孔[2].为了减轻和消除并发症和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我院采用宫颈局部麻醉的方法来减轻疼痛,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本观察选取早期妊娠人工流产200例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用利多卡因宫颈麻醉(简称单纯用药法),另一组是口服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多卡因宫颈麻醉(简称联合用药法),两组均取得很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β-阻滞剂对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所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法:将我院44例充血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为22例.采取常规的充血性心衰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β-阻滞剂进行治疗,分析β-阻滞剂对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改善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改善,生存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阻滞剂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方面,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使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极为广泛.
作者:张晓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另外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景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血糖随着人体的饮食、活动以及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波动很大;因此,越是严格控制血糖,就越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所以,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当老年人糖尿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检查血糖,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急症,减少死亡率.
作者:葛文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烫伤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例新生儿烫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结果:经过护理后,2例患儿的病情持续稳定,趋向好方向发展.结论:针对新生儿烫伤,给予正确评估,加强护理干预,以确保内环境扎实稳固,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刘湘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及其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我院明确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析其复发的年龄、性别以及复发的可能因素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52例患者中,10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19.2%,42例进行了随访.其中1年复发率为15.3%,2年复发率为30.7%.随访发现,性别、民族、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部位、血沉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维持治疗时间0~53(15.3±3.4)个月;复发患者维持治疗中,维持治疗方案复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口服5一氨基水杨酸组(52.6%)、局部治疗组(49.6%)、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1 7.6%)和口服免疫抑制剂组(12.1%).结论: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率高于男性,性别、民族、CRP及维持治疗方案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相关.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药酒制是运用中药炮制制作而成的,在中药炮制中,结合了中医药理论以及现代中药化学知识,本文主要对中药酒制的历史以及相关的目的和原理进行阐述,并对中药酒制的改革和发展做比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黄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形成非常罕见.本文报道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形成病例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展开讨论.
作者:俞册砚;姜力骏;倪一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对症治疗与分娩措施,在此基础上护理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两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都痊愈或者分娩后出院.随访6个月,护理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面对的患者属于医学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妇产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朱祥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后的护理方法,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我院2009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胆囊结石患者98例,将其作为本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9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保胆取石成功,无胆囊穿孔、胰腺炎、胆管炎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且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结石取净率达到100%,护理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8天.结论: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是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效果显著,而科学的护理则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侯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根据患者阿托品化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中毒后的4小时内达到阿托品化,对照组患者在中后的4小时后达到阿托品化.比较两组治愈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18/20),死亡率为10%(2/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16/20),死亡率为20%(4/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2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毒后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
作者:庞艳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急诊栓塞治疗妇产科继发性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继发性出血患者2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10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经动脉内栓塞治疗,并给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7.03%,对照组疗效优良率88.1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8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2±6.12)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23±3.12)分.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经动脉内急诊栓塞治疗妇产科继发性出血患者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感染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