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玲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是一种高发型的耳鼻喉疾病,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要摆脱慢性鼻窦炎的侵害,应当重视日常生活的预防,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
作者:李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流浪精神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多,他们给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鉴于他们存在的特殊性,对其护理存在很大的风险.本文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析总结出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倪素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的选择临床手术方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依次为(一组)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二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三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40例病例.观察手术前、中、后各衡量指标.结果:一组与二、三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性差异.二与三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明显.三组卧床时间短.一、二组的并发率高于三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8个月后进行一般体征评分,一组患者明显低于二、三组(P<0.05).结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一样的愈后疗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好.
作者:王国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地、快速地、准确地建立其患者的静脉通道,从而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方法:选择普通输液患者1000例次,其中男性650次,女性350次,年龄6-88岁.采用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结果:一次输液成功率达到98%.结论:针头和药液对皮肤和血管的刺激而产生疼痛,故要求护理人员在作业中做到无痛穿刺、一针见血及无痛拔针和拔针后无淤血,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纪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低位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完成从单纯的对症治疗,消除病症到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治疗之后的生存质量的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如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以其突出的优势给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已经能基本达到患者的保肛、生殖器保护、排尿保护要求,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将治疗推动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莫锦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放置吉妮IUD147例一年的临床观察显示新型的吉妮IUD续用率高,年续用率93%,脱落率低仅为1.36%,妊娠率为0,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剖宫手术后、宫腔偏大、带器妊娠、宫口松、反复脱环者.
作者:陈伏兰;潘小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深化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践价值,为更好的服务病人做出理论论证.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接受外科手术的500例患者,并进行是否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结果比对.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比实现常规化护理服务的患者能有效的缓解术前焦虑,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较为安心,并更快的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治疗及康复.
作者:王玉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阎彩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这一认知,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期推进该项工作的探索和完善.
作者:高春茹;王广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伟;黄碧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78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舒适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每组39例,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持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排气时间、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堵文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通常人们俗称为“五十肩”、“漏肩风”或“凝肩症”等,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性疾病.笔者从2011年3月-2012年6月运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45例,并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价(NRS)积分、肩关节功能积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卫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了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方法,文章主要对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分析了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主要临床特点,对活血化瘀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外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此让人们更加的了解这种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和科学的治愈中医外科血管病,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的方法.
作者:黄智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4例患儿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具体实施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各照医院使用.
作者:瞿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临床显示,所有意外妊娠者均能够在没有任何痛苦的状态下接受人流手术,流产后应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过量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手术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作者:马国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让放射检查受检者做好放射防护的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行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检者辐射安全的危险因素.结果: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作者:黄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健康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模型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王泽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疾病的治疗不仅取决于临床医师正确的诊断和药物治疗,而且还取决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与患者进行用药信息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无论是医院还是医药商店,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药物信息,预防、解决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为疾病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笔者针对药物咨询工作浅述如下.
作者:蒋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并将其分成三组,其中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称为观察1组;另外一组采用心理治疗,称为观察2组;后组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称为对照组.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中观察2组患者改善效果差,三者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治疗中,佳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加上心理治疗,其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
作者:高哈尔·布郎巴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组(MBPS组)32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76例.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术(IVMI).结果:MBPS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71.8%(23/32),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31.6%(24/76)(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血压晨峰是影响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婉玲;徐贻谋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