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茹;王广田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减轻骨科门诊患者疼痛感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这些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的作用.结果:这12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疼痛感有效得到减轻,但是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是提高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中医理论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胸闷太息、倦怠乏力、入睡困难等体征;现代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方法.笔者多年来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四逆散合汤加减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汤中“桂枝”与“芍药”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炙甘单”振奋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诸药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作者:孙喜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呼吸疾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各项指标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护理干预组达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明显较常规护理组多(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重症呼吸疾病,更好的达到治愈目的,明显缩短了疾病康复的进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改革并推广.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促进用药合理性.方法:研究我院在抗菌类药物方面的使用方法,采取临床干预方式,对研究对象加强控制.本次研究的总量为600例,在半年时间后,评审药物使用各项目,分析控制效果.结果:在一年时间之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更佳,说明控制对药物的应用优化效果较好.结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需要从使用时限、用药指征、用量、患者送检以及联合用药这几个方面加强控制,这样才能够确保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梁业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31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32%.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愈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对于医院来说,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手段就是消毒灭菌,同时,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也有助于减少病人发生感染的机率.医院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及综合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保证护理和医疗的质量,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的纠纷,从而实现根本的目的.在调查了解中发现,针对若干个不同地区的省市级医院的调查结果证明了,消毒灭菌在整个感染管理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下针对大部分医院的消毒管理和控制的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弊端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方法及措施.
作者:张爱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院前急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珠性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急救医疗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急救病历也像院内病历一样,越来越凸显出其医学及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病案管理人员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对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尚没有统一的模式,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解决.
作者:吴素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创伤,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43例异位妊娠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经1~2个疗程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3例中38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连续2次血β-HCG测定正常,B超提示盆腔异位妊娠病灶消失或明显缩小.结论:本资料证明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邓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LP、HBV-PreS1和HBV-DNA的测定,并对结果作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的阳性检出率(P<0.005);HBV-LP与HBV-DNA有较高相关性(r=0.948,P<0.005).结论:HBV-LP与HBV-DNA呈正相关,较之PreS1,HBV-LP可以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夏伟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和传统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将她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的是联合治疗的方法,即西药抗炎药物及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常规组则采用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98例患者中,治疗组中完全治愈的有42例,好转的有8例,无效的有1例;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1例,好转的有6例,无效的有12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一的抗生素治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治愈率和康复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郁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手术室手术感染防控护理要点,并观察总结感染防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顺序将3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到6月,手术实施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室状况、手术时外部因素存在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对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室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合理的减小误差的对策.方法: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血检科出现明显误差的5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结果:造成此50份标本误差的原因,除2份标本原因不明外,其他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4个方面:①采集原因,共15份,占30%;②送检原因,共10份,占20%;③检验原因,共18份,占36%;④病患本身的原因,共5份,占10%.结论:在血检中,使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预防,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相关操作,重视送检工作,注意与病人的良好沟通,以提高血检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其误差.
作者:张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前不均倾位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产科医生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50例前不均倾位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再同期选择枕前位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产次数、诊治处理方法、发病原因、产程异常及对胎儿的影响等.结果:50例枕前位分娩的产程异常、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明显优于50例前不均倾位分娩,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不均倾位产妇产时与产后的并发症多,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会造成严重的母婴损伤,因此需要尽早进行诊断,确诊后应立即行剖腹产手术结束妊娠.
作者:罗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患者均进行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及心脏功能,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祥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心理护理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心理护理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对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视.
作者:林巨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医治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六十二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治疗,其中这六十二名新生儿患者是2009年至2011年之间收治的.治疗包括三项针对该病的处理手段和五项对该病的疗法支持手段.前者包含减轻颅内压、控制惊厥和脑干症状的消除.五项包括低血糖的纠正、体液的补充、氧的提供、酸中毒的纠正和低血压的纠正.结果:这六十二名新生儿患者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医疗效果,并且这六十二名新生儿的神经后遗症的发病概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减轻.结论: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将病情加以控制的,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患者,我们应当密切的观察他们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对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金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存在的问题不足和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和本院20例护理人员的调查问卷,找出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找出改进的措施.结果:外科护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①少数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匮乏,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感;②一些护理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利用新技术开展工作;③还有一些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④一些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耐心,自身的承受能力不够.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改进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
作者:林明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患者机械通气时机不同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132例行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时间不同分成早期上机组(78例)和及时上机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上机组患者一周存活率为70.8%,窦性心率恢复率为83.2%,平均动脉血压为(75±15)mmHg,平均SP02为(0.85±0.15),复苏成功率为79.2%,早期上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及时上机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使患者的神志尚清醒,但自主呼吸不能维持全身供氧需要,短期内无法恢复时,即使心跳尚未停止,也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从而保证心脑血管氧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黄洁明;黄祖华;钟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78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舒适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每组39例,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持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排气时间、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堵文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7.67%,临床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2.09%,临床总有效率60.46%.观察组在疗效及左心射血分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单纯艾麦舒注射液疗法,在此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