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病例单的档案管理

吴素香

关键词:院前急救, 病历记录, 档案管理
摘要:院前急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珠性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急救医疗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急救病历也像院内病历一样,越来越凸显出其医学及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病案管理人员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对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尚没有统一的模式,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解决.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围产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8月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128例HI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脐带缠绕是HIE发病的主要围产期危险因素(占46.9%),其次是羊水Ⅲ度污染(占31.3%);HIE以胎盘过小和母亲并发症(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损伤重,均为重度,发生率均为100%.结论:HIE与围产因素密切相关.认识围产期高危因素,积极做好产前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对降低HIE发病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作者:黄跃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血常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对手足口病患者应用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常规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儿童共6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进行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联合检查.对比2组患者血常规指数,以及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血常规指数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指数均要高出许多,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CRP指数显著下降,相对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指数相对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白细胞联合C反应蛋白的血常规检测,对其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卢浩棠;卢爱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深度的探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深度.方法:随机将52例胸外科病者分组:1胸外科组(26例)与2胸外科组(26例),1胸外科组行单纯全身麻醉,2胸外科组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2胸外科组诱导之后的各个时间点的HR、Dp、Sp值比诱导之前明显要低,P<0.05,1胸外科组之中的HR、Dp、Sp于强刺激时点(切皮时期、插管时期以及拔管时期、术中时期)的数值都比诱导之前要高,P<0.05.2胸外科组的指标情况比1胸外科组好,P<0.05.1胸外科组的BIS参数比2胸外科组高,P<0.05.结论:和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深度相对更好.

    作者:李大茂;李勃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单纯溃疡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单纯溃疡治疗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我院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8月1日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给予试验组患者三联根除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溃疡治疗,疗程均为两周.两个月后行胃镜检查溃疡的复发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疗法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以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溃疡治愈率(95.0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复发率(15.0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溃疡治疗相比,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联合根除疗法的临床效果明显更佳,复发率更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洪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20世纪90年代,丹麦Kehlet等早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称术后促进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采用一系列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地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急,加快术后康复.然而目前基层医院就这一科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的普及和应用,现就FTS理念对围术期综合治疗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杜红;魏继鸿;何凤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干姜临床配伍应用及药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现代药理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了干姜的性味、归经和临床配伍应用.并对干姜与大黄、巴豆、黄连、五味子、附子等配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左树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早期症状进行观察和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3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早期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痊愈,只有1例出现了轻度语言障碍.结论:通过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病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保障.

    作者:段素伟;乔凌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3年3月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复方阿米洛利;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疗程12w.观察两组的血压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w时,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2w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在早期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的血压,耐受性较好.

    作者:王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期住院老年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进行听音乐、心理疏导、讲笑话等组合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观察周期均为两周,治疗前后分别对100患者进行次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患者在自我感觉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针对于此类患者综合护理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传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丁桂儿脐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小儿腹泻使用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以及记录治疗时间,患者中显效有62例,占62%;有效有32例,占32%;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达到94%.结论:通过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丁桂儿脐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福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结果,探讨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在治疗后均明显缩小,观察组缩小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蒙素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所接诊的20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对他们采取高频及相控阵的探头对这些新生儿的颅内出血中的超声检查的结果实施有效地分析.结果:本组2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16例,诊断符合率为80%.结论:应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开始成为常规性的栓测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好选择,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105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05)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是一种一线护理方法.

    作者:张凌;刘晓燕;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邓国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的方法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不同临床带教的方法和效果,总结护理学大专实习生的有效带教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学大专实习生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和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实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高,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程度更高,组同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联合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

    作者:蒋俊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的探讨

    在日常的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性因素.并且这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就此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从50例外科临床资料中进行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详细不足之处,找出解决的措施来降低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医院所收治的一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情况及其诊疗方法和终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本组共25例患者中,存活于死亡病例分别为9例和16例.死亡率为64%,死亡率很高.结论:在颅脑损伤的患者中,神经源性肺水肿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项并发症.

    作者:胡京涛;曹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计划生育国策实行已逾30年,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为日趋复杂的人口问题开避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提出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改进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建议.

    作者:叶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吗啡与不同镇痛药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吐,恶心,延迟性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现象.结果: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VAS评分观察,B组C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各组的镇痛效果均符合临床手术后质控标准.各组的镇痛医疗费比较,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联合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明显,医疗费用比较合理,性价比和医疗质量中较高,所以推荐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进行镇痛时使用该种用药方法.

    作者:谢端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难治性鼻出血7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的部位及主要供应血管,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78例难活性鼻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下鼻道顶部及下鼻甲后端占50%(39/78),嗅裂及鼻中隔占12.8%(10/78),中鼻道及中鼻甲占35.9%(28/78),钩突占1.3%(1/78).78例中除10例鼻中隔偏曲骨嵴处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外,其余均行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1次治愈77例(98.7%),2次治愈1例(1.3%).随访1个月无复发,1次治愈率98.7%.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绝大多数为蝶腭动脉供应.鼻内窥镜下找出血部位并电凝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丁肖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