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治妇科常见疾病的普查探究

潘远敬

关键词:普查, 妇科常见病, 病症防治
摘要:目的:了解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防治.方法:妇女体检内容有:常规体检、乳腺状况检查(如触诊、红外线诊断以及B超等)、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子宫颈脱落细胞情况测定,使用方法有宫颈氏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2011-2012年间应前来我站体检妇女人数为8254,实际人数为7783,概率占94.29%,检查出患者1794,患病率为23.05%.另外,本次研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结论:宫颈炎发病率位居妇科疾病发病率首位,本次研究表明发病率高的妇科肿瘤为乳腺癌.在妇科疾病检查基础上进行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肿瘤重点排查,是妇女健康保障的有效措施.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及病患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及病患各50例,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问卷方式对两组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管理模式实行前,护理人员满意度12.00%,病患满意度6.00%;管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满意度42.00%,病患满意度23.00%.实行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实先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显著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自1964年Marshall首次运用输尿管软镜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1971年Tak-agi等制成了可弯曲的输尿管软镜,这些初的输尿管软镜均不具备操作通道,只能用于某些上尿路疾病的诊断[1].近年来,由于光纤技术的发展、主动弯曲技能的设计和工作通道的出现,明显提高了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治中的使用价值.传统的一体式输尿管软镜价格昂贵,且手术过程中极易被钬激光、活检钳、取石网篮等损坏,维修周期长,使用寿命短.新型组合式可拆卸输尿管软镜大限度地保留了软镜的光学成像系统等核心价值部件,工作通道等易损部分设计成组装式配件,克服了上述缺点[2],临床使用价值更为广泛,本文就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姜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中度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红霉素(0.125g,3次/日)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ug,2次/日);B组口服安慰剂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ug,2次/日);C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ug,2次/日).三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血清中C反应蛋白以及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A组和C组治疗后的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与各自治疗前及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A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及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A组和C组治疗后的急性加重发生率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中度缓解期COPD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保护肺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莫诚航;邓嘉宁;施唯;邝敏;杨双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呼吸内科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呼吸疾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各项指标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护理干预组达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明显较常规护理组多(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重症呼吸疾病,更好的达到治愈目的,明显缩短了疾病康复的进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改革并推广.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相关试验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作为A组,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B组,3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C组,2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将其作为D组,另选同期我院所收治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三组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微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行化疗治疗后其血液中的血小板微粒未出现增加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栓性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血小板微粒含量的测定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血栓性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血小板围粒水平的测定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段克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蒙医传统温计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采用蒙医温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两组均举得了良好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之后的症状与体征上,两组较治疗前有着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针眼大小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上,蒙医传统温计与蒙医温针仪均有着显著的疗效,但蒙医温针仪的治疗效果明显好很多,其有着简单的操作、可对温度进行自主调节,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磁敏感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礠敏感成像技术检测治疗颅脑疾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颅脑疾病患者49例,对患者采用礠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常规的MRI成像技术对比,探讨礠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治颅脑疾病的临床作用.结果:与传统成像检查相比,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将患者的颅内异常出血灶以及血管异常等情况更清楚地显示出来.本组49例患者中,11例脑外伤,10例血管异常,12例脑梗死,12例脑出血,4例帕金森病.结论:礠敏感加权成像能够清晰的检测出颅脑疾病患者颅内出血、颅内血管异常等病征,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徐嗣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0例足月妊娠产妇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70例足月妊娠产妇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分析其羊水过少对母婴造成的影响,探讨处理的方法.方法:选取7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病例,并且选取90例妊娠正常孕妇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容易导致胎儿窒息而死,而且羊水过少的产妇的分娩率比正常孕妇的分娩率要低很多.结论:为了减少因为羊水过少导致的胎儿死亡发生,以及产妇的安全,应该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伍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科手术中巡回护士的工作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中巡回护士术前探访对于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巡回护士进行术前探访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访视前以及进入手术室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焦虑发生率对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13.4±2.9)分,对照组评分为(16.7±3.1)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焦虑症状21例 (38.2%),对照组产生焦虑症状38例(69.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巡回护士的术前探访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性宫外孕产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持续性宫外孕产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腹腔镜宫外孕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发生持续性宫外孕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β-HCG,对持续性宫外孕产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针对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做出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22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均为110名,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110名患者实施西药治疗方案,针对实验组的110名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在共同实施过三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结论: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生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25例体会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诊治的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的溶栓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17例血管完全再通,5例血管部分再通,3例血管未再通.尿激酶溶栓总有效率为88.0%.25例患者的NIHSSS评分在溶栓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S平均分为(12.5±1.3),溶栓治疗后NIH-SSS平均分为(3.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66,P<0.05);完全再通组17例患者行溶栓治疗后,脑梗死体征完全消失,全部痊愈.5例部分再通患者溶栓治疗后即刻症状显著好转,15天后痊愈.3例血管未通患者溶栓治疗后即刻无症状改善,15天后症状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充分的诊断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医务人员处理脑梗死的主要责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与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与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对照组按传统开放手术和TME原则及步骤施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癌残留.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国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75例,观察组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的投诉率为2.6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33%,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产妇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投诉率为10.6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9.33%,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产妇满意度为68.0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投诉和风险事件以及护理差错,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汪胜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56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经CTX冲击疗法治疗后,随访2-3年,43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总有效率94.64%.治疗过程中,10例患者轻度脱发,3例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下降,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CTX冲击疗法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增强患者依从性,强化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念,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秋俊;杨冰;马勤;赵雪勤;温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乳腺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康复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值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曲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的同时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规律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所降低,二甲双胍对照组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究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性策略,保障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60份2011.1.1~2012.1.1之间发生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预防性策略.结果: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0份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了标本送检、血液样本采集、标本检测以及患者自身这几个方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15/60)、30%(18/60)、26.67%(16/60)、18.33%(11/60).结论:在对血液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导致标本误差的相关性因素较多,主要原因为相关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合理,在后期的血液检验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和注意多方面的因素,规范操作、重视血液检查等,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升.

    作者:唐朝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脑挫裂伤诊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方法:对120例脑挫裂伤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脑挫裂伤病人死亡24例,4例尚在昏迷中,92例脑挫裂伤患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细心、全面的护理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

    作者:毕凤颖;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室性早搏、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是AMI患者常见的合并类型.其中以合并心室颤动死亡率高,达100%;非ST段抬高病死率高于ST段抬高,P<0.05.结论: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各个类型均可发生,心室颤动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非ST段抬高是影响AMI心律失常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早期预防、及时控制.

    作者:李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