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霖
目的:探究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的发生与喂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指导新生儿湿疹的预防.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其中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分别按照其喂养方式设置为母乳组、混合组和人工组,回顾统计各组婴儿IE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母乳组婴儿发生湿疹31例,湿疹发生率为36.5%,混合组发生湿疹69例,湿疹发生率为42.1%,人工组婴儿发生湿疹57例,湿疹发生率为39.8%.结论: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作者:韩玲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护理,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效果评分测定以统计患者满意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近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茜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氧、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对照组是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树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许多病理产科,特别是梗阻性活功能性难产的终极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输血,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产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大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已达到50%~60%或更高.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子宫切口裂开较为常见,常可导致术中大出血及晚期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现将剖宫产术切口裂开的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从病情恢复情况看,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从生活质量评分角度看,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本院的中药处方进行科学系统化的分析,并探讨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参照中医药相关理论文献资料,重点从中医药物的种类、疾病的诊断、功效等层面上阐述中药处方的实际效果.从我院的中医药资料库中,选取400张中药处方,以上所选取的处方有具体的数目、药草应用的种类、应用频率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地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这400张中药处方中一共有80种中药材,其中20种较为多见.对此,本文选取药方应用频率多的6种中药材:丹参(92%)、当归(80)、赤芍(69%)、红花(61%)、莪术(50%)、葛根(48%).结论:临床医生应当熟悉中药处方的各种药材的药效、剂量及煎煮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指导,以此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房应当将药学服务贯彻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认真地加强中药处方的管理,总结各种中药处方使用的方法,以此推动我国药学服务发展及建设.
作者:张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中巡回护士术前探访对于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巡回护士进行术前探访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访视前以及进入手术室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焦虑发生率对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13.4±2.9)分,对照组评分为(16.7±3.1)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焦虑症状21例 (38.2%),对照组产生焦虑症状38例(69.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巡回护士的术前探访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手术前后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细致的病情观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前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大面积烧伤护理的关键.方法:观察68例在我院接受整体护理的大面积烧伤患儿,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总结烧伤护理方法.结果:有针对性的、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患儿治愈率.本组患儿治愈66例,治愈率为97.1%.结论:细致人性化的护理是确保小儿大面积烧伤治愈的基本保障,可以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病患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79.41%,NIHSS评分(6±2.31)分;对照组总有效率44.11%,NIHSS评分(3±2.6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不仅疗效更好,且能有效缓解病患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阳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人员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中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逐步应用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和综合护理知识,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进行全程的跟踪护理与监护.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任何能够引起患者情绪的事和物都能通过心理器官感受而作用于精神,从而增强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作者:于淑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40例CML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后,定期检测血常规、染色体核型、bcr-abl融合基因,评估其疗效.结果: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平均为26.5个月.慢性期患者累积所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0R)分别是70.0%、80.0%、75.0%和70.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学缓解和分子学缓解,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但是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疗效则不理想.
作者:郭峰;虞国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31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32%.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愈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中度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红霉素(0.125g,3次/日)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ug,2次/日);B组口服安慰剂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ug,2次/日);C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ug,2次/日).三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血清中C反应蛋白以及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A组和C组治疗后的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与各自治疗前及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A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及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A组和C组治疗后的急性加重发生率与B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中度缓解期COPD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保护肺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莫诚航;邓嘉宁;施唯;邝敏;杨双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5例肿瘤内科患者,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差错率、投诉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肿瘤内科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投诉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赵婧;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Ⅰ组患者(76例)给予常规护理,Ⅱ组患者(76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恐惧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恐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凤;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僵直和行动迟缓等,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据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0万人患有此病.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因其定向精确度,缩小了毁损范围,避免了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具有创伤小的优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在帕金森病人的术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雪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推动基层医疗单位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注射器和配液方式进行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调研.结果与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免推注技术是在传统配液方式的基础上的一次革新,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和实际应用,其安全、便捷和实用的特点能满足现在甚至未来一段时间配液的要求.
作者:檀俊东;范盼盼;周治国;丁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产后尿潴留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在我院分娩的48例产妇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按照护理效果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并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显效者16例,有效者7例,失败1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产妇护理后显效者6例,有效者14例,失败4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教育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方法对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2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儿科小儿重症肺炎患者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普通组.其中普通组25例患者使用一般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联合组25例患者在普通组基础上静滴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示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普通组64.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时间显示联合组患者各类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普通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配合消炎、抗感染治疗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艳;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