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检查对比病理结果对150例乳腺占位病变的临床分析

黄莲金

关键词:B超, 病理, 乳腺, 诊断,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的B超诊断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符合率,旨在为临床B超医学诊断乳腺占位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乳腺肿瘤的15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肿块显像的边界、回声特点、有无钙化和血管开头及血流供应.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89例,术后病理证实84例,符合率为94.38%;B超诊断为乳腺癌61例,术后病理证实56例,符合率为91.81%.结论:B超诊断乳腺肿块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符合率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性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适应此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则要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潇;李密;林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产后乳汁淤积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热敷+吸奶器吸奶处理,研究组50例采用热敷+手法按摩乳房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一次治愈率高达90.00%(45/50),对照组则为55.56%(25/4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乳汁淤积患者经手法按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建议临床采用.

    作者:杨鸿燕;郝俊乔;张焕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析药品零加成后对于公立医院的影响

    施行药品零加成是我图为取缔“以药养医”运行机制而对公立医院进行的改革.这些措施对遏制临床反复用药、滥用贵药的现象以及大程度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起到了明显作用.同时,这些措施也比将对以公立医院为重点的医疗机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药品零加成对公立医院产生影响的分析,探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公立医院面临的问题.

    作者:陈旋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规范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提高诱导期透析患者依从性.方法:调查诱导期透析患者在透析方案、体重增长、心理、用药及血管通路维护方面的依从性,结合患者问题和对知识需求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诱导期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诱导期透析患者依从性.

    作者:刘顺玉;吉小静;石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品管圈,意思是品质管圈管理.在1962年,日本的石川馨博士创建的.品管圈的运用既可以节减医院在管理上的成本支出,又能够在护理管理的措施上加强力度,这可以培养整个护理团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凝聚力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工作的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有科学性的,在护理管理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临床上采取剖腹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旨在降低临床剖腹产后出血的几率.方法:选取124例于2011年07月-2013年09月我院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术后出血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引发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有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障碍以及胎盘因素等;而本组124例术后出血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后,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依据患者术后出血病因以及病情的需要,通过联系本院自身条件,对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有助于止血,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弥可保糖尿病膀胱病变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利用弥可保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利用膀胱功能配合训练来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饭后2h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腓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有十分明显的改善,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高峰尿流率以及平均尿流率与膀胱残余尿量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组中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膀胱功能训练与弥可保相联合来对糖尿病膀胱病变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使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使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抑制病情恶化.

    作者:郭新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18例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其中15例治愈,3例因原发颅脑损伤严重而死亡.结论:正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对颅脑损伤性尿崩症,患者病情的恢复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王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巴胺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用酚妥拉明静滴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两种药物联用互相协同,起效快,作用显著.

    作者:王金宇;方洪伟;王建莉;王萍;郭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微血管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根本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神经病变[1].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在200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2例,给予药物、物理及手术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围血管神经病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路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药物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后2h、24h QT间期离散度及24h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①溶栓2h、24h后,两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30例,为78.9%;治疗组患者发生22例,为57.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以减小QT间期离散度,起到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张孟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思路与方法

    目的:对目前临床上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治疗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治愈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则是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且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此外,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上脑梗塞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医学界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思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究手术室出现创伤性休克的情况,并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20例,对急救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急救配合护理,全部抢救成功,抢救率为100%.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增加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和中消滞合剂的化气消食和感冒型肠胃病的疗效

    目的:探究和中消滞合剂的化气消食和感冒型肠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和中消滞合剂,两组均用药3d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和中消滞合剂具有健脾和胃,利湿解表,化气消食之功效,对治疗感冒型肠胃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梁永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美克霜与液氮联合治疗股体癣2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克霜与液氨联合治疗股体癣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经诊断确诊为体癣患者28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先给予液氨擦洗股体癣患处,再用美克霜涂布,而对照组只用美克霜涂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和有效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缩短3-6d,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结论:液氨与美克霜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体癣效果显著,疗程缩短,疗效提高.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加强心理护理,做好阴道准备、肠道准备、皮肤准备,术后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会阴护理、导尿管护理,饮食、活动、出院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系统地、连续地、主动地、积极地整体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思想腰虑和恐惧心理,提高了阴式子宫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围手术期适当的护理,对保障术后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温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尖锐湿疣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8.1%(43/55),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2/5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2/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明显,且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的方法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不同临床带教的方法和效果,总结护理学大专实习生的有效带教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学大专实习生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方法和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实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高,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程度更高,组同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学大专实习生临床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带教联合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是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

    作者:蒋俊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析奥美拉唑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100例,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行口服奥美拉挫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口服雷尼替丁口服治疗,临床观察二者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患者,比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其不良反应和对器官的损害必须予以重视.在应用阶段,必须对该类药物联用进行有效控制,以更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石尚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外科实施胃肠减压的相关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将胃肠减压应用于新生儿外科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有外科疾病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总结需要给予的护理.结果:发现在将胃肠减压实施于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时存在新生儿配合问题,胃肠管植入问题,鼻出血问题,以及连接处密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总结.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