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丰;祖素云;李松;张玉振;张瑞娟;梁玉磊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并为探索出控制策略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得出2010年9月至2013年9三年进入我院生产,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概率,并对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三年来进入我院进行剖腹产率分别为49%.60%.62%,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结论:解决无指征、降低巨大儿的出生以及lcp剖宫产的指征放的太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罗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进行肺复张,观察复张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30例,对其进行肺复张,采用CPAP通气模式进行,FiO2不变,PEEP为0,在5~10s内逐渐将压力上调至40cmH2O,维持40s,然后在5~10s内将CPAP压力下调至复张前的压力,改用基础通气模式,采用LIP+2cmH2O为PEEP,其他参数不变,期间不能吸痰.观察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和静态顺应性(staticcompliance,Cs)的变化,以及复张中有创持续动脉压(ABP)的变化.
作者:陈淑萍;郭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实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2至5个月时间的随访,结果显示26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占86.67%,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指标得到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宣教、服用降糖药物等防治方法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优化.
作者:蒋先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日常的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性因素.并且这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就此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从50例外科临床资料中进行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详细不足之处,找出解决的措施来降低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特点以及麻醉方式,探讨有效的麻醉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的麻醉方式、麻醉有效时间、麻醉药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围术期未发现因麻醉死亡患者,术后意识苏醒迅速,10例患者术后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而死亡,死亡率为10%,6例轻度残疾者,4例重度残疾者,植物人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术前全面检查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加强围术期的麻醉管理,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用量,严密监测术中、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管理组的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20例诱导期透析患者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度过诱导透析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新入院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使其顺利度过诱导透析期,提高透析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钱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医学治疗和手术的要求,基于医学物理理论研究而发明的高频电力在医学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频电刀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功能也是越发的完善而多样化,虽然高频电工因为诸多的优点而在医学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潜在的危险也是十分严重,如若在手术操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高频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以及电流大等特点就会化为造成操作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因此,如何在手术中做到安全使用高频电刀,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大程度的避免潜在的危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选择就手术室高频电力的安全使用进行一番研究.
作者:匡亚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LP、HBV-PreS1和HBV-DNA的测定,并对结果作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的阳性检出率(P<0.005);HBV-LP与HBV-DNA有较高相关性(r=0.948,P<0.005).结论:HBV-LP与HBV-DNA呈正相关,较之PreS1,HBV-LP可以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夏伟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让放射检查受检者做好放射防护的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行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检者辐射安全的危险因素.结果: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作者:黄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种新型宫内节育器(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临床放置使用一年后的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3个月内临床放置300例无宫环,200例爱母环和100例吉妮环,临床随访一年,观察三种环的副反应、脱落率及带器妊娠率结果:元宫环副反应较大,下移脱落率高,但带器妊娠率低;爱母环副反应小,下移及脱落率后中,但带器妊娠率偏高;吉妮环脱落率小,副反应和但带器妊娠率居中.三种环各有优势,续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庄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痛必定注射液对癌症痛大鼠痛行为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初步探讨了痛必定注射液缓解癌症痛的机理及对和肿瘤生长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在成功造模后,痛必定组(52.68%±18.25%)、塞来昔布组(46.58%±19.84%)和吗啡组(13.28%±15.67%)大鼠左侧足底对2g yon Frey纤毛刺激的缩足反应百分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必定组和塞来昔布组大鼠的骨破坏程度也均明显减轻,放射学评分下降(t=5.25、4.88,P<0.05).结论:痛必定注射液在大鼠乳腺癌骨痛模型上有效,能明显减轻癌性骨痛模型大鼠痛行为.
作者:付荣;张昊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9例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及腹腔镜手术采取的特殊体位可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CO2蓄积,胃内容物反流,血压降低及心动过速,神经损伤,术后肩部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合理安置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多层螺旋CT具有各项同性、极快的扫描速度、超薄层厚等优势,能显示更小的血管分支.本研究对36例患者行肝脏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旨在探讨对肝脏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沈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自1958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近几年在我国临床应用也很广泛.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留置针病人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使用替硝唑进行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用替硝唑进行牙周封闭治疗牙周炎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跟踪治疗.结果:经过替硝唑的封闭治疗,80例患者中,治愈者有71例,占88.8%;有显著好转者有8例,占10%;未显效者1例,占1.2%.结论:使用替硝唑封闭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来美;许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3年6月92例进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借助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照组(借助常规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Glasgow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Barthel指数与Glasgow评分更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医学意义.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品管圈,意思是品质管圈管理.在1962年,日本的石川馨博士创建的.品管圈的运用既可以节减医院在管理上的成本支出,又能够在护理管理的措施上加强力度,这可以培养整个护理团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凝聚力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工作的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有科学性的,在护理管理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伟;黄碧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颅内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和总结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各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满意率较高.结论:良好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