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如何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

姜敬爱;李静

关键词: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不合理, 用药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分析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结果:药师在临床用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结论: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重视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在肝胆外科治疗中使用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为了更深入研究使用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胆病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治疗的肝胆病患90人,采取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5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的病患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象,都得到治愈可以出院,对照组中有1例病患因失血过多引发休克,有3例病患术后产生感染,经过相应治疗后,病情得到治愈.结论:在治疗肝胆外科病患时,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患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病患痛苦.在肝胆外科病症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使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陈朝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柱凝胶配血次侧不合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法在配血次侧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者750人,分别通过应用围拄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750份血液标本进行配血,对两种方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微柱凝胶法发现15例存在配血不合的状况,其中10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5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而应用凝聚胺法仅发现4配血不合的状况例,其中3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1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与配血的过程中,微注凝胶法能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邱思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有研究资料表明,50~60%的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出现过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5%.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包括牵引、理疗、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在国外臭氧消融术已确认是免除开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希望的手段,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氧化髓核蛋白多糖,破坏髓核细胞来达到使突出的髓核回缩,神经根压迫缓解的目的.另外臭氧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释放的免疫因子,炎性介质,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达到抗炎的目的.臭氧可抑制无髓损伤感受器纤维,激活机体中的抗损伤系统,并通过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呔而起镇痛作用.它应城市人民医院骨科郭应林较传统方法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费用省、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在欧洲得到普遍认可.

    作者:陈杰;鄢卫平;柳直;牛喜信;王玉泉;强天明;李景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绝对卧床休息是腰痛病的“第一”治疗方法

    本文就绝对卧床休息是腰痛病的“第一”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说明可以对椎管内的软组织,起到缓解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

    作者:邓麒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25例体会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诊治的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的溶栓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17例血管完全再通,5例血管部分再通,3例血管未再通.尿激酶溶栓总有效率为88.0%.25例患者的NIHSSS评分在溶栓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S平均分为(12.5±1.3),溶栓治疗后NIH-SSS平均分为(3.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66,P<0.05);完全再通组17例患者行溶栓治疗后,脑梗死体征完全消失,全部痊愈.5例部分再通患者溶栓治疗后即刻症状显著好转,15天后痊愈.3例血管未通患者溶栓治疗后即刻无症状改善,15天后症状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充分的诊断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医务人员处理脑梗死的主要责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切口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采用小切口撬拔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经6~20个月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天峰;杨波;郝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带教内容规范化的探讨

    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带教方法,按带教计划认真对每一位护生进行带教,才能使她们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实习任务,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有个周密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现阶段科室的大中专及本科实习生实习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到实习结束大多护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护理操作也不够规范.因此要规范带教内容,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根据科室专科特点,归纳带教内容,将带教内容做好分类,根据护生到科室实习的时间划分好时段的全面给护生进行带教,帮助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行为和专业技术能力.

    作者: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和查找相关资料将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配合的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腹腔镜手术它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是高科技在临床手术学科中应用,它更多依赖设备与手术器械,所以护士术前必须熟练掌握操作各种设备、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及程序,才能减少术中的失误,熟练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160例,采取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对照组160例,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很大必要,既能提升医院的对外形象和服务质量,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又能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减轻痛苦、恢复病情,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关节置换手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尿潴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VA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骨科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易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需要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蔚;丁芳;宋俊雷;沈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全程护理应用.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室均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多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迷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刘翠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十枣汤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十枣汤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十枣汤和当归补血汤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腹围和24h尿量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80.0%),且P<0.05.结论:联合十枣汤和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志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对危重患者行生化检验时动脉血气剩余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危重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液标本收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性失血情况.结果:两组标本的AKP、Cr、TP、DBIL、A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的CK、CKMB、HBDH、hs-CRP、GLU、LDH、UA、BUN、GGT、TBA、ALB、TBIL、AST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危重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时,动脉血气剩余血诊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检验性失血的情况,患者的抽血次数也相对减少,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王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以分析其应用特点.方法:针对腹股沟疝病例55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均为2010年7月-2013年8月,术中有28例病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称为观察组,27例病例接受常规疝修补术,称为常规组,统计两组的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及复发比例.结果: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短(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观察组复发比例为2.1%(1/28),常规组复发比例为10.6%(5/27),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对生理条件的改变,始终保持无张力操作,缩短修养时间,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和永建;唐树珍;杨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和传统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将她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的是联合治疗的方法,即西药抗炎药物及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常规组则采用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98例患者中,治疗组中完全治愈的有42例,好转的有8例,无效的有1例;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1例,好转的有6例,无效的有12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一的抗生素治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治愈率和康复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郁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综述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ICU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并注重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实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林振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新形势下医院思政教育工作网络载体的构建

    本文基于当代中国的信息化特征,探讨了新形势下医院思政教育工作网络载体的构建策略.文章剖析了“网络载体”的基本内涵,并为医院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作者:刘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中医外科血管病证及活血化瘀法其临床应用

    为了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方法,文章主要对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分析了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主要临床特点,对活血化瘀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外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此让人们更加的了解这种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和科学的治愈中医外科血管病,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的方法.

    作者:黄智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达标.结论: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制订更为有效可行的方法,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使护理质量不断攀升.

    作者:杨洋;于方;靖素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01月至2013年6月胸下段食管癌手术并进行胸内吻合病例共526例,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17例,发生率3.2%.这17例吻合口瘘患者均进行开胸探查冲洗、重新置胸管充分引流、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结果:治愈16例,1例于术后42天因肺部霉菌感染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早中期,积极开胸冲洗并重新置管确保胸腔引流通畅,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场造瘘肠内营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银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