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穴位在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研究进展

袁溪

关键词:化疗, 消化道副反应, 艾灸穴位
摘要: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消化道副反应,影响化疗进程.故积极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艾灸穴位疗法在防治化疗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艾灸穴位在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当前城市流动儿童数量在不断上升,由于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成为整个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相关部门要从经费、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使其与城市管理儿童享有同样的免疫接种待遇.文章对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吴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伤性肝破裂7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5例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20例,无1例死亡;手术治疗55例,死亡5例.总治愈率93.3%.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耿铁山;赵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6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出血复发的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改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与艾麦舒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7.67%,临床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2.09%,临床总有效率60.46%.观察组在疗效及左心射血分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单纯艾麦舒注射液疗法,在此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管理组的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价值

    目的:针对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1].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诊断结果发现,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的观察组,根据其所得的资料与数据,在进行手术前能够准确的对骨折类型进行评价,其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维重建影像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诊断,其能够非常立体的对患者关节内的骨折进行诊断,从而帮助手术治疗,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诊断检查方式.

    作者:刘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伟;黄碧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的6月份到2012年的12月份收治的70名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临床上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回顾,并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病例数上明显比较多,中转开腹率比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来治疗急性的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使用治疗宫外孕的两种方法即将开腹治疗与腹腔镜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做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宫外孕的患者,将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宫外孕患者中的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且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进行比较.必然的,实施腹腔镜组的患者除了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外还要进行切除术;然而开腹组患者则只需要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除了在手术时间方面存在差距外,其他各项指标明显的比开腹腔存在优势.结论;创伤小、恢复快是腹腔镜手术具有的优点,所以,只要是患者能够接受,医生人员会建议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并且保证在对患者造成小伤害的同时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

    目的: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Ⅰ组和Ⅱ组,每个组别各50例,Ⅰ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Ⅱ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治疗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桡骨收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优于Ⅱ组,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明显优于Ⅱ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器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谢毅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临床随访两年并对其进行详细随访记录.结果:50例患者经胆道观察损伤分类治疗,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术中发现胆道损伤患者4例,46例术后发现.经术后随访的2年间,出现胆道感染33例和胆管炎6例,黄疸7例,经直接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实施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胆道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消除胆道隐患,在临床上高效、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周本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短刺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短刺的临床应用.方法:从《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了短刺的理论基础、适应症、发展及注意事项.结论:短刺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疗效肯定,灵活的发展创新疗效更佳.

    作者:张霖欣;余铃;张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0例前不均倾位临床分析

    目的:对前不均倾位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产科医生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50例前不均倾位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再同期选择枕前位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产次数、诊治处理方法、发病原因、产程异常及对胎儿的影响等.结果:50例枕前位分娩的产程异常、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明显优于50例前不均倾位分娩,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不均倾位产妇产时与产后的并发症多,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会造成严重的母婴损伤,因此需要尽早进行诊断,确诊后应立即行剖腹产手术结束妊娠.

    作者:罗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64例.试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并加用阿奇霉素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显效55例(85.94%),有效5例(7.81%),无效4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60/64).对照组患儿县效38例(59.38%),有效14例(21.88%),无效12例(18.75%),总有效率为81.25%(52/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传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然多糖类药物检验及临床应用现状

    目的:研究天然多糖类药物的检验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天然多糖的主要临床应用,本文以人参多糖对胸腔积液治疗临床效果为例探讨.方法:纯化得到多糖纯品,采用人参多糖注射,针对200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人参多糖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果,尤其是对肺癌、胃癌和乳腺癌有明显疗效.结论:人参多糖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力,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邹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22例脑梗死患者及12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28.05±19.67)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5.33±7.32)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作者:杜雨;赵大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胚胎停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胚胎停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就诊的226例胚胎停育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胚胎停育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及其它因素(包括子宫病变、全身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结论:母体相关因素是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胚胎停育的发生.

    作者:唐最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初探中晚期肿瘤癌症疼痛的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恶性疾病,在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很高,其病死率位居疾病死亡率的第2位.做好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转移注意力,立解疼痛等方面阐述了其护理心得和体会.

    作者:王卫红;甘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密观察所有患者的病情,做好引流管护理与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44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没有再次胆瘘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患者术后的护理与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情况,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钱永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急诊患者110例,可通过观察、交谈和调查问卷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19-25岁患者紧张焦虑、害羞自卑发生率明显高于26岁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及以下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消极、害羞自卑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消极、害羞自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调查各类心理问题多发人群,对心理干预的实施有极大帮助.

    作者: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