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琼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吐,恶心,延迟性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现象.结果: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VAS评分观察,B组C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各组的镇痛效果均符合临床手术后质控标准.各组的镇痛医疗费比较,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联合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明显,医疗费用比较合理,性价比和医疗质量中较高,所以推荐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进行镇痛时使用该种用药方法.
作者:谢端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替硝唑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替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对治疗滴虫性的阴道炎具有显著的效果,它的副作用小、作用强、起效快的特点,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病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处理措施,若效果不佳,则给予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法或子宫切除术等.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2例行综合处理后出血得到了控制、13例行宫腔纱条填塞、1例因胎盘早剥纱条填塞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行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术前、术中预防及处理,对降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旺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80例儿童,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照组未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发育不良或患病的几率为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发育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且观察组儿童的MDI评分、PDI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社区干预保健计划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医师的专业技能,增强了父母对亥子的保健意识,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的发展.
作者:杨同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手术,占外科手术比例很大.围手术期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围手术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国手术期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很多,其中静脉血栓(veint hrombosis,VT)形成是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表现,其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临床医生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不断予以重视.为此,本研究以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全麻+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前后对手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手术病人合理选用麻醉方法,改善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石立君;史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保守治疗7天内,症状有所缓解,64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痊愈;治愈的时间:第1周内治愈为14例,第2周内治愈16例,第3周内治愈20例,第4周治愈14例,平均的治愈时间为15.0天.结论:对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生;杨志红;王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造影病灶增强的强度分为高-等-低回声,分析胆固醇性息肉增强的特点,证实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45例胆固醇性息肉中,41例(41/45,91.1%)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例(4/45,8.9%)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其中38例(38/45,84.4%)胆固醇性息肉多表现为蜂窝样增强,7例(7/45,15.6%)为整体增强;减退方式上,21例(Z1/45,46.7%)减退慢于肝实质,22例(22/45,49.7%)与肝实质同时减退.结论:①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②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对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艳;赵大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定采用祖国医学与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进行治疗与护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经一个月治疗后,采用Lequesne指数对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一个月后,两组Lequesne指数分值与基础值相比均可见大幅下降,前后对比,可见膝关节功能有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6例.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丁玉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种新型宫内节育器(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临床放置使用一年后的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3个月内临床放置300例无宫环,200例爱母环和100例吉妮环,临床随访一年,观察三种环的副反应、脱落率及带器妊娠率结果:元宫环副反应较大,下移脱落率高,但带器妊娠率低;爱母环副反应小,下移及脱落率后中,但带器妊娠率偏高;吉妮环脱落率小,副反应和但带器妊娠率居中.三种环各有优势,续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庄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减轻骨科门诊患者疼痛感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这些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的作用.结果:这12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疼痛感有效得到减轻,但是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是提高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药物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后2h、24h QT间期离散度及24h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①溶栓2h、24h后,两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30例,为78.9%;治疗组患者发生22例,为57.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以减小QT间期离散度,起到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张孟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深化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践价值,为更好的服务病人做出理论论证.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接受外科手术的500例患者,并进行是否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结果比对.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比实现常规化护理服务的患者能有效的缓解术前焦虑,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较为安心,并更快的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治疗及康复.
作者:王玉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00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全面、精心、细致护理,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加强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龚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天智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天智颗粒应用于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快速恢复,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琼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6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出血复发的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改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临床医院以及社区怎样建立长效干预机制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协助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知晓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行为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计划性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及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治疗依从性、遵医生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王恺;高鹏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6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的换药方式都相同,对照组在操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与其交谈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研究组在操作时配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换药时的疼痛、换药所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换药时疼痛较轻,换药所用时间较少,切口愈合较早,且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将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应用到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中能有效的减轻疼痛,促进切口的恢复,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换药效率和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一征;邓得平;刘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荣膜腔积液细胞计数中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对80例浆膜腔积液分别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比较两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64份无异物标本,显围镜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52-97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49-9819×106/L,二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16份有异物的标本,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52份非血性标本,显微镜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43-335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399-35000×106/L,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28份血性标本,两种计数法测量的结果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荣膜腔积液细胞数目较多时,可以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做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检查,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法.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精神性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精神疾病真正得到康复,不仅仅是接受医院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后期的药物治疗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在精神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药物治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巩固治疗效果和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病情再次复发的几率.由于精神病患者一般失去了认知能力,不能独立遵照医师要求服用药物,因此,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护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深入研究精神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并针对精神病用药护理提出相应的策略.
作者:罗建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神经症患者诊断标准,并且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10周.采用量表对两组的抑郁情绪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数据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可比性方面的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的抑郁情绪指标的评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神经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盛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