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精神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方法

罗建慈

关键词:精神病, 用药依从性, 用药护理方法策略
摘要:精神性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精神疾病真正得到康复,不仅仅是接受医院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后期的药物治疗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在精神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药物治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巩固治疗效果和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病情再次复发的几率.由于精神病患者一般失去了认知能力,不能独立遵照医师要求服用药物,因此,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护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深入研究精神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并针对精神病用药护理提出相应的策略.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基层医疗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必要性

    政府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希望能规范其津贴补贴的发放,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稳定医疗队伍,提高其社会公益性,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但要使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达到初目的却需要更多努力,如果实施不恰当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政府及卫生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标及合理的分配制度,这样才可能达到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的.本文就浅谈基层医疗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何晓清;余红剑;张存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伟;黄碧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影像学方法在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50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且每组都有25例患者,试验组的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诊断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检出18例,检出率为72.0%;观察组中检出人数为11例,检出率为44.0%;试验组高于观察组两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CT影像学是辅助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良好手段,采用影像学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王绍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天.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52%(25/42),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指导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盛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佐治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杨文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常规组40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如吸氧和抗感染等,治疗组基于常规组治疗之上,加用匹多莫德.对两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7.5%,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采用匹多莫德,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再感染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2例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的32例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小者28岁、大者85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8.7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在1 min之内,慢连续用药3d后出现,其中用药30min内出现者21例(65.6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损害(7例),心血管系统损害少(1例).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毛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学影像学教学中PACS系统的应用初探

    PACS系统具有直观、吸引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联系实践的特点.在医学影像的教学中可将教学资源大程度集约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肩周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小针刀治疗研究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通常人们俗称为“五十肩”、“漏肩风”或“凝肩症”等,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性疾病.笔者从2011年3月-2012年6月运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45例,并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价(NRS)积分、肩关节功能积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卫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刍议骨科门诊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减轻骨科门诊患者疼痛感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这些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的作用.结果:这12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疼痛感有效得到减轻,但是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是提高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广泛调查,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积累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0例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滥用抗生素情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30-40岁患病率高,有妊振史患病率高于无妊振史,抗生素使用率越高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越差患病率越高.结论:掌握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患者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 3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吲哚美辛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庆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透、清、养三法在出疹性疾病中的运用

    出疹性疾病主要指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水痘,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都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范畴.它们都有共同的病理过程,即初期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出现肺卫表证;由于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中期出疹与肺脾二脏的关系为密切;后期由于温热时邪耗气伤阴,多表现为疹后阴伤之证.中医根据不同的病期,采用透、清、养三法治疗,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妊娠末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研究组孕妇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的孕妇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后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儿阿氏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末期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和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的改善能发挥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昌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究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30例,分析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后的6周和12周检测患者血糖水平,观察所有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法以及运动量有关.经护理治疗后,所有的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状况明显减少;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良好的评价.结论:在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神经症患者诊断标准,并且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10周.采用量表对两组的抑郁情绪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数据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可比性方面的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的抑郁情绪指标的评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神经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盛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阴经电针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7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来分析治疗病情,从我院这类病患者中进行病情分析,通过阴经电针疗法进行治疗中风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病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选择出5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以阴经电针疗法为主,其他基础治疗为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身体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通过肌张力降低程度显示,32位轻度患者有26人痊愈,轻度患者由治疗前32位到21位,这21位患者其中有15位曾是重度患者,只有6位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四肢完全受限的患者中,治疗前有18人由于肌张力增高活动完全受限,但治疗后只有3人四肢活动受限,在这18位患者中,有效有15人,根据治疗后数据统计,痊愈26例,所占比例是52%,有效15例,所占比例是30%,无效9例,所占比例是18%.总有效率为82%.通过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表现来看,治疗前,50位患者中仅有3位患者生活是可以自理的,治疗后,除去治疗前可以自理的3位患者,有25位患者是从需要辅助生活阶段到完全可以生活自理,这有效率高达83.33%,在治疗前,29位患者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辅助,目前只剩16位患者,其中有12位是治疗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只有4位患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无效率13.79%,治疗前,有18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目前只有6位患者生活还不能自理.结论:50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阴经电针疗法可以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细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护理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护理工作的改革与进步,医学模式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康复护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并在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指的是对医学、教育、社会及职业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运用与协调,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同时改善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终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并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作者:邓楠;廖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体会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瘢痕子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吸引术组80例、米索前列醇组80例、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组80例.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负压吸引术组、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2.1)min、(3.9±2.4)min、(2.5±2.0)min,出血量分别为:(20.1±3.2)mL、(16.8±2.9)mL、(12.7±3.2)mL;各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7.50%、3.75%.各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用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合并米非司酮均能有效的减少孕妇手术时间和出血时间,但后者效果更加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艾灸穴位在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研究进展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消化道副反应,影响化疗进程.故积极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艾灸穴位疗法在防治化疗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艾灸穴位在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作者:袁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