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王晓伟;王善夫;欧阳海燕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术后切Ⅵ内出血3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旁腺损伤导致低钙血症3例.结论:加强对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探析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对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后,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能够形成对自己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结论: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加速其康复的进程.

    作者:郭亚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探讨

    目的:探究与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10例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按照麻醉平面的高度分为:Ⅰ组、Ⅱ组、Ⅲ组.观察并对比各组麻醉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经麻醉后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较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Ⅰ组出现寒颤及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Ⅲ组出现恶心呕吐及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需将麻醉平面调整在T6-8的水平,以确保达到佳的麻醉效果,且保证麻醉作用时间较少,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李应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天.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52%(25/42),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指导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盛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平卧位分娩,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按照产妇的意愿采取半卧位、蹲位以及侧卧位等自由体位,接生时才采用平卧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长度、新生儿窒息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1.20±12.39)min,显著小于观察组[(59.89±21.37)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0.00%,观察组为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后下肢酸麻率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显著,且下肢酸麻率较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钱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出院后治疗的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出院以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高血压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没有对病人出院以后采取任何护理,实验组对病人出院以后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出院的时候以及出院以后的血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院的时候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血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以后实验组病人血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出院以后采取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刺加中频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法,分析针刺加中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针刺加中频治疗)和B组(仅给予针刺治疗),各45例.A组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B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方法同A组.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患者治愈40例(治愈率88.89%),好转5例;仅给予针刺治疗的B组治愈28例(治愈率62.22%),好转17例.采用针刺联合中频治疗的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针灸治疗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频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可靠.

    作者:陈国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运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医护规范,是对特定的病种或病例的标准化医护计划,即对某一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有效及有效率之照顾流程之共识[1].它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及修正循环过程[2],是提供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我院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科疾病所致急腹症的诊断要点及误诊分析

    急腹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能引起急性腹症的疾病有很多,内科、外科、妇产科以及神经科疾病等等都可能引起该症状的发生.其中,在对由内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进行诊断时比较容易出现误诊.因此,本文中将对由内科疾病引起的急腹症进行重点介绍,主要分析其诊断要点以及在诊疗过程中不慎造成的误诊.

    作者:苏龙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血钾症的临床急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急症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78例低血钾症患者,对其病例资料和临床急诊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24小时内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血钾血液、肌力等均恢复正常,其余26例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治疗低血钾症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钾是治疗的关键,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髓涂片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了解淋巴瘤患者骨髓像特点,为淋巴瘤的确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近两年头64例确诊为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片以及13例淋巴结肿大查因的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观察,结合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64例恶性淋巴瘤中有骨髓侵犯者占18.75%(12/ 64).8例HL中有2例骨髓像可见瘤细胞浸润,占3.1%(2/64);56例NHL中有骨髓侵犯者占17.9%(10/56),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者占12.5%(7/56).正常骨髓像的NHL患者在治疗期间骨髓像有相应的变化.13例淋巴结肿大查因的骨髓涂片,可见瘤细胞浸润有2例.通过骨髓涂片检查确诊淋巴瘤1例.结论:NHL骨髓侵犯较HL常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把骨髓穿刺涂片当作一种常规检查.

    作者:张丽娟;欧阳敏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并就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所诊断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平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普通骨科预后护理,对全部人员的骨折预后进行评价,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共60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人数为2,对照组60人发生人数为11,实验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5例患者均采用心脏辩膜置换手术,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2例二尖辨病变患者进行二尖辩替换术;2例主动脉辩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辩替换术,1例二尖辩与主动脉辩病变患者进行双辩替换术.结果:经过心脏辩膜置换手术以及术后护理,5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肺不张的并发症现象,在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后,症状消失.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何欢;胡悦;肖祥;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7.14%)及总有效率(92.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和(85.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临床疗效优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不良反应较低,价格较为便宜,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梁耀权;陈莲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各计30例.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麻醉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痛症状,2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干预,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岳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足转筋患者采用中医验方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足转筋患者采用中医验方进行治疗的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治疗的12例足转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确诊后采用我院自制中药验方来进行治疗,对其中1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科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举例分析.结果:对该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后,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再以同功效药酒巩固治疗一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余11例的治疗情况与改例典型患者大致相同.结论:在对足转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本研究所提到的中医验方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在治疗1年后未出现复发的情况.因此,在对足转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中所提高的中医验方进行在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究手术室出现创伤性休克的情况,并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20例,对急救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急救配合护理,全部抢救成功,抢救率为100%.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增加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正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07,P<0.05).结论: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口腔症状和面部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从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措施,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准,促使护理管理不断向规范化发展.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了我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准,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者:韩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56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经CTX冲击疗法治疗后,随访2-3年,43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总有效率94.64%.治疗过程中,10例患者轻度脱发,3例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下降,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CTX冲击疗法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增强患者依从性,强化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念,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秋俊;杨冰;马勤;赵雪勤;温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的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6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治愈率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