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

朱剑;崔岱;刘超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移植, 凋亡
摘要:近年来,胰岛移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宽胰岛、β细胞来源,优化胰岛分离、纯化及保存方法,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制实用型免疫隔离物;晚近,转基因胰岛移植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国际内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MI)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的病变过程.激活的MI普遍存在于中枢系统退变性疾病过程中,发病率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生都与MI的激活有关,激活的MI可形成活性氧中间代谢产物、一氧化氮、促炎因子等细胞毒性物质.本文综述MI在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中的神经破坏作用.

    作者:杨海华;徐评议;刘焯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24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24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24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经白细胞清除术后化疗,缓解率达63.3%,早期死亡率4.5%.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焯文;李精明;叶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胰岛移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宽胰岛、β细胞来源,优化胰岛分离、纯化及保存方法,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制实用型免疫隔离物;晚近,转基因胰岛移植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作者:朱剑;崔岱;刘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到基因转录、翻译水平.DNA甲基化修饰是影响转录翻译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AS发病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张媛;凌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研究进展

    血液凝固时,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被凝血酶激活,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TAFI还参与炎症与创伤修复.动物实验中,抑制TAFI可以缩短血凝块溶解时间,增强溶栓药物的作用,开发特异性TAFI抑制物有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新的药物.

    作者:张子彦;张宏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然杀伤细胞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及其配体的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识别的功能一直备受关注.近期研究表明,NK细胞的功能表达与它的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平衡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黎毓光;王春燕;谭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免疫作用及临床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在支持骨髓造血功能上起重要作用.近研究结果显示,不论在体内、体外,MSC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预示其在移植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景昌;吴涛;白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现状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作为近年来医学各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其各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潜能及机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原理作一综述.

    作者:彭亮;高志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黏液调节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祛痰剂可分为反射性祛痰剂、刺激性祛痰剂、黏液调节剂、黏液溶解剂和黏液促排剂.传统的黏液调节剂主要有溴已新和羧甲司坦等,肺内感觉神经肽释放抑制剂、速激肽拮抗剂、介质合酶抑制剂和MUC基因抑制剂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新型黏液调节剂,本文主要讨论上述新型黏液调节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祛痰作用.

    作者:何晓烨;蔡映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ASH饮食在高血压控制中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DASH饮食是近年来极为推崇的一种饮食模式,本文就DASH饮食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川;傅祖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重因素,其中,细胞因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人们在应用传统方法处理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求新的治疗手段,以期早期阻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新近发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病理生理作用和肾脏保护效应,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靶点.

    作者:袁庆新;刘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重症肝病特别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差.早期诊断、治疗SBP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近年研究表明,腹水促炎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趋化因子IL-8等对SBP早期诊断意义较大,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SBP诊断亦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多项指标为早期诊断SBP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作者:华晔;杨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长Q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

    长QT综合征为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为年轻人猝死的常见原因.紧急治疗通过去除诱因、抑制早期后除极、提高基础心律防止尖端扭转性室速反复发作.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经诊断,需终生治疗,通过口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或心脏除颤起搏器,防止尖端扭转性室速出现,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汪明慧;梁文同;沐贤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国际内科学杂志

国际内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