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琦
目的: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在医院的门诊中构建完善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机构,构建健全的静脉输液制度,并有效规范各个环节的管理,对于出现的静脉输液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质量改进与评价,并对全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预防静脉输液风险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结果: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实施之后,静脉炎、给药错误、药物渗出、针刺伤以及输液反应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将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到医院门诊管理中,有助于降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蔡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结果:通过综合治疗与护理后,好转24例,死亡2例,好转率达92.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且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谢珍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主要将通和法运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并阐述了通和法的运用原理,以及根据疾病的早、中、末期的特点,将通和法加以变通,运用于临床.
作者:梁艳;张葆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眠药中毒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行常规内科抢救治疗,重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快速而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联合综合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沟通实现.护理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实现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在患者康复及对医院的满意度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确保患者治疗状态达到佳,促进早期康复.
作者:丁弋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踝臂指数测量分析下肢动脉病与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之间接收诊治的3680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踝臂指数测量,计算肌酐清除率,下肢动脉病患者踝臂指数不大于0.9,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60ml·min-1·1.73m-2,分析踝臂指数异常与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68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1574例(42.8%)患者肾功能不全,1285例(34.9%)患者是下肢动脉病,踝臂指数与肌酐清除率呈现正相关,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的几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下肢动脉病与肾功能不全、踝臂指数与肌酐清除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踝臂指数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测量.
作者:欧光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对农村中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体系能够产生有效性的条件和农村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作者:李应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称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bral hemorrhage,ICH).临床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为常见,死亡率、致残率都相当高.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从而使动脉破裂而引发出血,形成血肿,引起占位效应.现在神经外科领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然而疗效不一,但是通过手术治疗脑出血已得到普遍认同.神经外科手术能迅速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报告如下.
作者:严书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角度下中药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泻下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痛、呕吐症状明显降低或快速消失,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泻下对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呕吐,和抑制局部并发症上效果明显,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钱正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提高社区对本病的认识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筛查并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65例患者病情及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结果:61例患者跟踪观察血压及临床症状有效改善,3例转诊,1例失去随访.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过早期预防及积极治疗,孕妇和胎儿多能保证健康安全,但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将危及母婴的生命,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朱彦葳;张莹;李金玉;栾卫红;黄淑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11年1月81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总结护理体会,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护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陈娅莉;黄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76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76例行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病人,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行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病人,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疾病的出现,促进机体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邹维;饶长秀;汪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药品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但从对我国药品标准管理相关法律体制分析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认证制度不够健全.本文通过对药品标准的基本情况的阐述,总结了管理不足,结合经验性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药品标准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作者:陈碧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生物的道德主体在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但是,在现实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即使遵循这些准则也仍然会碰到难以做出决策的情况,这无疑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将从医学生物道德难题的内涵出发,研究这些难题的成因,并且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相应跟踪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并发症、高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分阶段性的营养支持,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程度.
作者:王利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老年52例CHD患者中,全部病例A型病变19处,B型病变27处,C型病变16处.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PCI)治疗.结果:本组52例患者植入支架73个,即刻手术成功率95.9%,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100.0%,C型成功率为89.6%;发生室颤1例,动静脉瘘3例;治愈好转出院50例(96.15%),死亡2例(3.84%),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随访12个月,发生心绞痛2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老年CHD患者采用介入治疗(PCI)方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凤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医护后均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戒烟酒、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依从率为98%,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启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产生了明显差距,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生育率、生育质量上也产生了明显差距,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加强农村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邢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腰第十二肋切除第十二肋骨切口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6-2012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经腰第十二肋切除第十二肋骨切口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人,女性22人;年龄在17-68岁,平均47.6岁;左侧27人,右侧23人;复杂性肾结石15人,肾癌9人,脓肾7人,肾盂癌6人,上尿路畸形4人,肾上腺肿瘤2人.连续硬膜外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90 侧卧位,沿十二肋骨中线作切口并向腹壁延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再切开背阔肌及后下锯肌,切开骨膜,游离十二肋骨,在肋骨角内侧剪断肋骨.结果:5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胸膜损失气胸,发生率6%,经修补、抽气或放置闭式引流管后均在短期内痊愈.对患者未造成不良预后.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张力性气胸,脓胸等并发症,无1例死亡,均好转出院.结论:经第十二肋切除第十二肋切口是一种术野良好,并发症较少的安全可靠的手术路径,可在多种泌尿系统疾病中使用,尤其是肾脏、肾上腺手术[1].
作者:杨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手术患者逐渐增多,对老年人手术后的护理的需求和要求也相应增加.为此,需要更新、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得以完善.对老年患者术后常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旨在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姚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