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近况

于文超;吴伟;刘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终末期肝病, 进展
摘要: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当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时,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同种异体肝移植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面临着肝源缺乏、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应用研究进展试进行综述.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药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尼美舒利,100mg/次,2次/天,4周为一个疗程,其中有40例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另40例患者连续使用两个疗程.观察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一个疗程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66/8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2/40),其中中度的不良反应4例,轻度的不良反应8例.使用两个疗程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8/4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5%(7/40),其中重度的不良反应1例,中度的不良反应1例,轻度的不良反应5例.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对COX-Ⅱ的活性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实现的.结论: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霞;买热木尼沙·白克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有效性探讨.方法:从医院收治的门诊输液病例中选取100例,按照数字表的形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查对制度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双向查对制度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双向查对制度实施后的满意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为7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将双向查对制度引入门诊输液护理中,有助于降低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蔡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996次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监测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排斥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关系,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共996次血药浓度,将术后患者分为正常组、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统计各组间血药浓度的差异,对比研究C0和C2的监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价值.结果: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C0和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多数时间内,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谷浓度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峰浓度C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2比C0浓度监测更能预测临床疗效.结论:环孢素A药物浓度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C2能有效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发生,在临床用药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对CSA的耐受性、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避免排斥反应和毒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辉;李付广;任伟宏;王光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手术当中,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并且术中对患者组织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速,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是比较理想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

    作者:哈斯也提·木沙;吐尔逊阿衣·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后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分析护理干预组的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主体,依据临床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常规与优质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06%的护理满意度(P<0.05);常规护理组中有43例(62.32%)出现误吸,护理干预组中有8例(11.43%)出现误吸,两组误吸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管理模式在的护理满意度和预防误吸方面,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手段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方面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玉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在当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夏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孟氏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孟氏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我院共收治53例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划分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积分情况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孟氏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易秋良;牛春洋;王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

    当今社会严重复杂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引起的高能量损伤所致有关.对于近关节处的复杂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的钢板固定或是克氏针固定等方法操作困难,往往使得手术后近邻关节功能恢复差,影响到往后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我科使用锁定加压借故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岩;王国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都经CT确诊,将它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60ml加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一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一日一次,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60例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P<0.1).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

    作者:哈斯也提·肉孜;黄彩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特点及疗效.方法:我们随机选取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19~71岁,平均41岁;股骨骨折28例,其中新鲜开放骨折10例,闭合骨折9例,股骨多段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重新固定1例;胫骨骨折42例,其中新鲜开放骨折8例,闭合骨折27例,胫骨多段骨折4例,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重新固定3例.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检查,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处理,其中伤口缝合2周后行手术者6例,其余64例均在入院后5小时-3天内进行手术,术后即开始进行邻近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为14.8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患者;无髓内针或锁钉折弯、折断现象;术后2个月,邻近关节活动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水平.2例发生伤口感染,表现为部分皮瓣坏死,进行皮瓣转移并植皮治疗后,术后2个月复查X线显示骨痂明显形成.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安全、断端对合坚固、整体骨干无旋转现象、对骨膜生长无影响、适用范围广、并发症少、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龙开均;龙治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架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8年3月,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年龄68-91岁,平均76.5岁.其中70%高龄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老年支气管炎5例,并存两种以上疾病9例.入院后治疗内科疾病平稳后均采用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类型包括顺转子间线骨折(Evan's分型):I型2例,II型8例,III型32例,IV型10例,逆转子间线骨折2例.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确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近一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情况(创伤性髋关节评分系统)优18例,良13例,差5例,优良率86.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钉道感染,本组出现4例,均于局部加强换药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全身状况差,手术风险高,为防止股骨转子间骨折所带来的卧床并发症,采用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效果好,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固定确切,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对伴有系统性内科疾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icro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以及与高危型HPV的关系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组短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宫颈癌中有许多miRNAs的表达,如miR-34a、miR-18、miR-21等,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挥功能,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其表达的病毒致癌蛋白E6/E7直接或间接导致了miRNAs的表达紊乱,进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因此,miRNA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振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26例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方法:做好VSD引流前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体位护理,重视VSD引流系统性观察,保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做好患肢的观察及护理,注重心理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结果:26例经1~5次VSD治疗,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适合植皮条件.

    作者:吴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强化农村三优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逐步深入,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产生了明显差距,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生育率、生育质量上也产生了明显差距,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加强农村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邢婉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中职护理技能实训改革

    目前大部分中职护理技能实训存在着实训条件简陋、实训内容陈旧、实训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护理技能实训效果差,使护生的各种护理能力得不到培养.本文对中职护理技能实训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护理技能实训效果.

    作者:孟留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该如何对肾脏病患进行护理

    肾脏是我们人体内部主要的排泄器官,对我们人体具有极大的作用.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三个器官组成了我们的泌尿系统,使我们人体内环境维持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加强对肾脏的护理,在生活中,假如我们不注意,肾脏会很容易引起疾病.比如身体的变态反应、感染代谢的异常等等,都能引发肾脏疾病.近年来,肾脏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我们必须按照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是病人早日摆脱肾脏疾病的烦恼.

    作者:曾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观察组肩部疼痛、呕吐、胆漏、切口渗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R重复摄影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发生CR重复摄影的主要原因与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发生CR重复摄影的患者共180例,对其重复拍片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80例CR重复摄影患者中,因所拍部位影响不全对诊断结果有影响而发生重拍共102例,患者拍摄过程中无法良好配合医师共50例,拍片位置不正确共18例,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共8例,机器故障共2例.结论:通过分析可得,本文中导致CR重复摄影的原因多为可避免因素,通过操作人员的努力与患者的配合,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CR重复摄影,减少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作者:帕孜来提·阿不都热合曼;阿依古力·热合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概况

    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殷雯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现代眼科手术修复严重眼球穿孔伤临床观察

    目的:采取措施探讨现代眼科手术修复严重眼球穿孔伤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40例,其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14例,他们的年龄在18-45岁之间.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结果进行有效性观察与分析,应用角巩膜修补、玻璃体手术以及眼内异物取出术等联合修复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经过现代眼科手术的修复治疗,患者术后视力不变的有7例,术后视力好于术前的有27例,视力下降的有6例.没有1例患者出现交感性眼炎症状.结论:利用现代眼科手术修复治疗严重眼球穿孔伤疾病,不仅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视力功能,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生理与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

    作者:陈安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