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小时标准护理计划在乳腺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根平

关键词:
摘要:24小时标准护理计划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利用该计划可满足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需求,我科自实施24小时标准护理计划以来,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医疗费用减少,病人与家属可预知本科护理常规、检查项目、冶疗项目.护理手段的规范化,使护理质量大为改进,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与护理要点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未婚异位妊娠要求保留输卵管功能的病人越来越多.伴随着阴道超声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技术的提高,异位妊娠基本上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为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总结62例开腹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要点,摸索出一些有益的护理经验,提高这类病人的护理质量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景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心身调节治疗和护理,达到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克服对疾病的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者:韩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门诊静脉滴注磷霉素的观察护理

    总结了89例静脉滴注磷霉素的护理:①严格控制滴速;②了解病情,加强巡视.目的:了解此药的特性及不良反应,保证患儿安全用药.

    作者:陈继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拒药心理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在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由于病人自知力的丧失,治疗依从性极差,处理拒药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分析病人的拒药心理的产生与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错误认知及错误的用药指导等因素有关,从而产生拒药行为、拒药言论、甚而产生敌对情绪和敌对行为,在护理中应重视药物知识宣教,疾病知识教育,加强心理护理及服药时的观察,使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提高服药主动性.

    作者:徐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单盲对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黄芪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1静滴,每日一次,共15天.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疗效确切.

    作者:罗雪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危重胸外伤急诊手术配合体会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由120急救绿色通道直送手术室进行急救的危重胸外伤患者76例,由于能在短的时间内紧急开胸抢救,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7.4%.取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现将绿色通道救治危重胸外伤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少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350例临床观察

    婴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因大多数婴儿都较肥胖,不适宜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为探讨婴儿血液标本采集的佳方法,从2003年1月开始,我院门诊对前来采血的婴儿使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桂芝;李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寻求相应防范对策.方法:设计表格随机抽样方法.对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不安全原因主要5种:责任心,制度执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护理文件书写.结论:护士责任心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是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建议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罗小霞;胡柳霞;张凤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引导护生如何提高实习质量的完成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这一社会化过程,锻炼了技能、巩固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角色转换能力,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作者:安厚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诊,其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细心、周到、全面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袁萍;李凤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刺五加注射液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之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则罕见,不易引起人们重视,现将我院1例输注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焦丽;王寿珍;张士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聚维酮碘外敷治疗老年人股骨胫骨折合并自带褥疮的疗效观察

    褥疮是局部组织处于持续的压迫下而产生的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坏死.

    作者:吴德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合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观察

    2003年以来我们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姬春;李晓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及护理宣教,预防糖尿病足部坏疽并发症,经本方法护理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足部坏疽,糖尿病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作者:韩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如何提高优质服务把好护理质量关

    护理工作是医院直接为病人服务的重要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能否及时得到护理和医院的声誉.我院是一所疗养院.收治的对象都是离退休的中、高级干部,而且年龄普遍偏大,老年病多,心理问题多,工作量大.根据以上特点,如何把好护理工作质量关,使病人在短的时间,得到有效的疗养和治疗,终获得有效的康复,现提出以下初浅看法.

    作者:董保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2000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了32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护理中,我们总结出作好心理护理,积极处理皮肤粘膜的损害,减轻胃肠道反应,预防感染和出血,作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患儿顺利完成化疗的重要环节.

    作者:粟亚丽;赵秀芳;雷素华;梁红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开胸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改善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知识水平,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方法: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105例开胸手术病人针对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从入院、术前、术后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宣教.结果:105例病人中有85%以上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了充分认识,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疾病的整个康复中.结论:本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不仅使病人减轻了因手术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对于增加病人满意度和提高了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丽平;张超英;李淑华;赵晓冰;关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与胰高血糖素、血糖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与胰高血糖素、血糖的相互关系.方法:本文观察60例2型糖尿病(NIDDM)病人,其中NIDDM合并脂肪肝30例,对照组NIDDM无脂肪肝30例.进行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胰高血糖.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检查肝B超.结果:糖尿病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2.0983,P<0.05.空腹血糖脂肪肝组与对照组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t=0.6023,p=0.5493.结论:提示糖尿病性脂肪肝是导致胰高血糖素代谢紊乱的因素之一.

    作者:周华珍;冼苏;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肝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肝病患者的健众教育需求及护理一体化模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问卷、面谈、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健康教育前后的66例老年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宣教前患者多欠缺较高层次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不够,知行未统一,对能解决实际问题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较大;宣教后老年肝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较健教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加强了老年肝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

    作者:徐彬;周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性成熟到性机能衰退的生理过渡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的一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于45-55岁之间,其症状有轻有重,病情严重需要就医者只占1/4强,病人痛苦的症状有:潮热、盗汗、急噪易怒、头痛失眠、焦虑抑郁、心神不安等,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是对症处理,治标不治本.而中医理论认为更年期妇女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二脉功能减退,机体处于阴阳暂时失去平衡状态而引起的.治疗此证有不少方法,如补肾,疏肝,潜阳,活血化瘀,理气健脾等,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此病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型、肾虚肝旺型、阴阳俱虚型等,现就其治疗简述如下:

    作者:刘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