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玲;曹爱红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1],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者:张长富;郭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丹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丹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8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2.79%.结论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复杂组分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定性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力,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增加对病人疾病的危机意识方法通过学习讨论一例脾切除病人的护理讨论共同探讨,分析原因结果大部分护士在学习中认识到了脾切除术后病人需要观察和总结的要点,有利于提高护士对病人并发症的危机感,结论护士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专科业务水平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谈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养生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养生保健的认识被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形神合一的养生思想,其认为形与神是统一体,形与神俱,互相影响,不可分离。因此养生保健需关注神气的摄取和形体的锻炼,以达到形神共养的目的。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晓明;夏娜娜;陈岩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极为重视唾液的功用。历代医家对于咽唾养生术的功效有着丰富的、多角度的认识。1.保健强身养生延寿东晋名医葛洪晚年隐居广东罗浮山中养生,因其常以咽津代食,而被时人尊为“葛仙”。唐代名医孙思邈极力推崇咽唾术,“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常年”,并称此为他尽享天年的妙法之一;他还在《养生铭》中提到“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著名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所引的《黄庭经》也载:“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作者:张劲松;黄仁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疝气患儿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疝气,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红霉素,对比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不良反应率8%低于对照组40%,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译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妇科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6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引起重视,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通过临床早期护理和实施健康教育,防止血栓再发和促进后期再通。
作者:辛夷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日本书道起源于中国百济(公元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其第十三任君主近肖古王曾派阿直岐、王仁等人到日本传播儒教和汉字,此时正值日本的大和时代,百济国成为传递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等文化至日本的友好媒介。
作者:陈岩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100例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都使用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实施治疗,所有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在对比组中加入综合性康复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给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慎晓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泰素联合双氟脱氧胞苷在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对患者进行静滴3小时的规格为60mg/m2泰素注射液。在治疗期中,在第1天和第8天使用注射用盐酸双氟脱氧胞苷800-1000mg/m2少于1个小时的静脉滴注。进行21天治疗之后,重复进行。通过WHO标准为衡量依据来对治疗效果和毒性进行判定。结果:CR为3.125%,RR为46.875%,DCR为84.375%,PR为43.75%,PD为15.625%, SD为37.5%,中位没有进展生存期5.6个月。结论:不难看出,泰素联合双氟脱氧胞苷对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作者:宋书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总结。结果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5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并与10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限制活动时间及精索阴囊肿胀等有关并发症方面微创手术组分别为:(1.0±0.5)cm,(25±5)min,(2.5±2.5)mL,(9±3)h,(4±1)d,9例(3.57%);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8±1.3)cm,(40±10)min,(20±10)mL,(60±12)h,(6±1)d,17例(16.19%),两组相比微创手术组较传统手术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龙;孙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仰卧位手术术中压疮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0例仰卧位手术病例,采用多种护理用具和综合措施对术中压疮防护流程、时间、方法予以改进和干预,观察患者皮肤受损情况及术中压疮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2.5-4h的300例患者无术中压疮发生,手术时间大于4h的300例患者术中出现红斑3例,术后1天恢复正常,急性I期压疮发生率为0.005%。结论减少体位引起的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提升患者皮肤本身受力能力、改善受压点局部血液循环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登会;杨晓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总结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护理。目的:积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特级护理,记录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所对应的护理工作。
作者:丁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首重养神,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特别强调了养神,即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养神重于守形,这是由于“神”在整个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如何养神,《内经》则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恬淡虚无、顺物合道、节制情欲。
作者:何明志;乔宝得;关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一“、仁”是儒家饮食养生观的内核(一)重视饮食卫生与健康儒家“仁爱”、“以人为本”的思想延伸到现代饮食文化中,就注重强调人们“食之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儒家更注重饮食的卫生与健康,并提出了健康饮食的一系列标准,多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为后世饮食健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关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偏瘫临床措施,及临床效果如何。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偏瘫患者,观察组偏瘫患者用清开灵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配合中医辨治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的西医方式治疗,对两组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有一定的疗效,经过治疗可以有效减小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席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丹参酮(tanshinone)是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其中含有10种成分,总称丹参酮。丹参酮类都含有邻醌或对醌的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转化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变为醌而起到电子传导样作用。加之,它是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可促进或干扰生物的某些生化反应,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有关丹参酮抗炎,抗心血管病及抗肿瘤作用的近识。
作者:曹国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的特质[1]。其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自然因素有嘎麻(先天因素)、底沙档三(地域环境)、稳雅档三(年龄)、出生日期、性格特征、形体特征、饮食、生活条件等,社会因素有职业、教育、家庭等。傣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质的认识独具特色,其认为影响傣族体质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具体如下。
作者:任艳利;张维;尚天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