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1温通心阳,化气行水。《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太阳病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则水停下焦,复有上逆之势,故脐下筑筑然跳动,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且能宁心,以防水邪下逆;大枣健脾,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并能助茯苓化气行水;心阳复,水饮去,则悸动可止。
作者:罗铭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鉴别中药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其中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该法具有方便、简单、快速、灵验和不受实验场所、试剂、仪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且检验成本低等优点。下面就常用的中药材水试火试法鉴别举隅如下。
作者:陶德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在患者之中,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所应用的有关效果展开探讨,并且探讨骨科患者所进行临床护理的有关效果,方法:依照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有关骨科的六种病种临床路径,以及通过医护人员参与制定的有关路径表,医疗护理服务的路线图是通过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应的医疗护理路径表,得到疾病方面的康复效果。结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可以让护士在进行临床路径的时候,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进行遵循,而且可以进行具体计划的实施,让病人对于疾病的认知状况大大增加,并且促进患者进行治疗,使护理效果大大提升。
作者:黄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据2008年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以22.45%的死亡率位列我国疾病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4到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复发率超过30%,5年内再次发生率达54%;脑卒中患者幸存者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据估算,我国县以上医院每年脑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20亿元,间接费用高达400亿元以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卒中大国,脑血管疾病已对国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作者:魏丽;窦继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丹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丹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8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2.79%.结论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复杂组分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定性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总结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护理。目的:积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特级护理,记录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所对应的护理工作。
作者:丁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造口袋的应用来减少伤口渗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方法通过造口袋收集渗出液,观察患者刺激性皮炎发生情况及造口袋收集效果。结果通过造口袋的运用,患者发生刺激性皮炎的机率降低,促进了伤口的愈合。结论使用造口袋收集腹部渗漏液,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渗液浸渍皮肤,有效地预防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了换药成本,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体现伤口护理效果及护士的专业价值。
作者:代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引导护士更好的掌握PTCD的护理常规方法通过阐述我科室的PTCD一般护理手法,护理常规结果绝大部分护士能够更好的掌握PTCD的护理常识,增强了我科室PTCD的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PTCD是一个常规的小手术,通过谈论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周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首重养神,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特别强调了养神,即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养神重于守形,这是由于“神”在整个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如何养神,《内经》则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恬淡虚无、顺物合道、节制情欲。
作者:何明志;乔宝得;关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中探讨了哮喘病全科护理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哮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患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病患采取的是全科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的比较差已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结论:全科护理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了治疗哮喘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雁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脑血管病变或者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且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但是如果在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瑞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性教学设计。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手段来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本研究旨在设计出护理专业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案,探讨其可行性及教学效果。
作者:张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一“、仁”是儒家饮食养生观的内核(一)重视饮食卫生与健康儒家“仁爱”、“以人为本”的思想延伸到现代饮食文化中,就注重强调人们“食之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儒家更注重饮食的卫生与健康,并提出了健康饮食的一系列标准,多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为后世饮食健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关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1]。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耀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概述我科人文关怀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成效,探讨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作者:任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高龄病人,排黑便就诊,同时伴有胸闷症状,入院后查肌钙蛋白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变,确诊为心梗,经治疗后出院。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措施实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院,社会及其家庭的负担,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泰素联合双氟脱氧胞苷在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对患者进行静滴3小时的规格为60mg/m2泰素注射液。在治疗期中,在第1天和第8天使用注射用盐酸双氟脱氧胞苷800-1000mg/m2少于1个小时的静脉滴注。进行21天治疗之后,重复进行。通过WHO标准为衡量依据来对治疗效果和毒性进行判定。结果:CR为3.125%,RR为46.875%,DCR为84.375%,PR为43.75%,PD为15.625%, SD为37.5%,中位没有进展生存期5.6个月。结论:不难看出,泰素联合双氟脱氧胞苷对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作者:宋书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实习护生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对本科室36名实习护生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培训。结果:实习护生全部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75%,较之前有所提升。患者对实习护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满意度提高,服务态度满意度为10分,操作技能满意度为7分,总体满意度为8.5分。结论:PDCA循环法在实习护生静脉留置针输液技能培训中起到良好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及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效果显著,术中出血少,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杨存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的护理要点予以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且在我院临终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时段入院在我院临终的其它疾病68例老人作为对照组,分析统计其死亡原因。结果:观察组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是由全身衰竭和肺部感染造成的死亡;对照组非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是由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慢支肺部感染造成的死亡。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情况比较得出,观察组中有57例患者为重度认知功能减退,11例患者为中度认知功能减退;自理能力情况调查得出,68例患者中48例患者为重度自理能力下降,20例患者为中度自理能力下降。结论:为了减轻临终前各种并发症以及细菌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与非老年痴呆症患者相比,其更易感染细菌、发生并发症,因此其临终关怀除了做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加强营养护理和预防细菌感染以及减少老年痴呆症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临终护理的主要任务。
作者:刘恩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