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席婧

关键词:中医, 偏瘫, 药物治疗,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偏瘫临床措施,及临床效果如何。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偏瘫患者,观察组偏瘫患者用清开灵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配合中医辨治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的西医方式治疗,对两组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有一定的疗效,经过治疗可以有效减小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探讨

    目的: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办法加以探讨。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2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SCL90因子评分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45%,也显著高于甲组的72.7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合情况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作用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邓兆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1]。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耀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加行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手法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护理组则进行多项人性化护理护理干预,对比临床症状,分析结果。结果护理组的住院天数及心理状况评析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行人性化护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病情、调整心理状况,为医院护理方式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谢亚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改炉改灶对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好处

    我镇位于威信县县城西部约37公里,东与林凤镇毗邻,南与庙沟镇接壤,西连镇雄县罗坎镇、彝良县洛旺乡,北和四川省筠连县解放乡洛木柔镇相接。总面积75.5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9人/k㎡,北高南低,高海拔1777M,低海拔800M,年平均气温14°C,年降雨量1150㎜,日照时间900小时左右,常年温差小,俗有“小昆明之称”。矿产资源以煤为主。辖5个村民委会,110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全镇总人口数31714人,农户7238户,人均耕地0.8亩,人均纯收入2000元。

    作者:陈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职业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通过探讨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从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等几个方面建立一套适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方案,使护理人员的防护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改进,自身素质明显提高,职业伤害明显减少。

    作者:杜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液流变的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 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丹参主要通过“养血”的作用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丹参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主要中药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丹参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等方面有药理活性。现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PTCD的护理

    目的:引导护士更好的掌握PTCD的护理常规方法通过阐述我科室的PTCD一般护理手法,护理常规结果绝大部分护士能够更好的掌握PTCD的护理常识,增强了我科室PTCD的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PTCD是一个常规的小手术,通过谈论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周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哮喘病全科护理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本文中探讨了哮喘病全科护理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哮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患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病患采取的是全科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的比较差已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结论:全科护理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了治疗哮喘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雁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糖尿病的研究及进展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程。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进展等方面对糖尿病做一综述。结果:辨证是施治的前提,只有正确的辨证,才能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积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证型研究,对于有效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疗效,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海生;魏中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措施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等额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于试验组患者采取一系列舒适护理的方法,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程度。结果:经过一系列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雪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简化护理书写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探讨

    目的:讨论简化简化护理书写记录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某个病区以护士站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护理示范单元,护理一单元选取20个床位为观察组,护理二单元选取20个床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书写规范,观察组采取简写的护理书写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护理,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并认为简化护理书写的一些不必要的繁琐流程有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论简化护理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书写内容,有利于减轻护士的负担,有充分的时间把书写的时间放到护理病人身上,从而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刘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疝气患儿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疝气,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中的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两千年来,作为重要的治未病思想原则,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指导正确养生、治疗起着积极作用,浅析如下。

    作者:袁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造口袋在伤口渗液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通过造口袋的应用来减少伤口渗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方法通过造口袋收集渗出液,观察患者刺激性皮炎发生情况及造口袋收集效果。结果通过造口袋的运用,患者发生刺激性皮炎的机率降低,促进了伤口的愈合。结论使用造口袋收集腹部渗漏液,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渗液浸渍皮肤,有效地预防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更换敷料的次数,降低了换药成本,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体现伤口护理效果及护士的专业价值。

    作者:代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脉经》对脉学的贡献

    1《脉经》的渊源《脉经》全书共十卷,97篇,“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著,是公元3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正如王叔和在《脉经·自序》言:“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侯,糜不赅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沈炎南《脉经校注》云:“《脉经》学术主要本于《内经》、《难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并择取魏晋以前历代名医的脉学精华而成。”由此可见,《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魏晋以前的历代名医,为中医脉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王叔和将魏晋以前有关脉学的论述结合自己毕生的临床体验,总结并完成了脉学巨著《脉经》。

    作者:廖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CPAP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NCPAP对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的治疗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4例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NCPAP治疗。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46例治愈,治愈率85.2%。结论 NCPAP操作简便,疗效好,且能降低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林剑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论运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

    目的:通过运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的具体方法,提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样本案例进行治疗症状观察并分为两组,一种是采用运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的实验组,一种是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结果:采用运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有着疗效佳。结论:通过运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有着佳的临床效果,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新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偏瘫临床措施,及临床效果如何。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偏瘫患者,观察组偏瘫患者用清开灵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配合中医辨治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的西医方式治疗,对两组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有一定的疗效,经过治疗可以有效减小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席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文关怀在先天性复拇畸形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总结

    通过对人文关怀理念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到先天性复拇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目的:为先天性复拇畸形围手术期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