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目的:探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 5年6月-2015年10月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6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3例,对照组首先对病人给予生理盐水50ml,5min之后静注国外丙泊酚注射液;观察组静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对两组病人的丙泊酚使用剂量以及手术以后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和国外进口丙泊酚注射液治疗效果、使用剂量和手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国外进口丙泊酚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52例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各26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3例(88.5%),高于对照组的16例(61.5%);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深入分析对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4-2015年以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注射室的患者60例,并对其进行门诊注射室的护理方法的探讨,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结果 经过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提升了患者的康复水平以及康复速度结论对于门诊注射室的患者,采取物理治疗是重要的,但同时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以及出院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得以改善和得到恢复.
作者:张予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治疗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无痛胃镜治疗患者15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对无痛胃镜治疗患者采取的不同麻醉治疗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丙泊酚药物对对照组75例患者实施麻醉治疗;临床采用右美托咪定药物对观察组75例患者实施麻醉治疗;对临床麻醉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入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两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胃镜治疗患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胃镜治疗患者(P<0.05).结论:针对无痛胃镜治疗患者,临床麻醉治疗药物选择右美托咪定,可以获得显著的干预效果,终显著提高无痛胃镜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发光细菌法在是生物毒性测定中应用十分广泛,且操作方便,检测灵敏度较高.在应用中可以依据生物发光度进行水样发光度测定,并研究水体急性毒性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发光细菌法为主要方法,重点对某制药废水的急性毒性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体现在废水水质、进水水样与出水水样测试等领域,并研究了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的生化处理效果,为制药废水的急性毒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调脂药.观察组患者PCI术后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作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饮食习惯依从性高27例,服药依从性高33例,体育锻炼依从性高29例,日常生活习惯依从性高30例;对照组39例患者饮食习惯依从性高12例,服药依从性高18例,体育锻炼依从性高19例,日常生活习惯依从性高16例,观察组患者各项健康行为依从性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护理健康教育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可显着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修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测方式而分为两组,即无创颅内压监测组30例,有创颅内压监测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有创颅内压监测组和无创颅内压监测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颅内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可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而无创颅内压监测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监测差异不明显,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代替有创监测,推荐应用.
作者:王立江;王立勋;魏双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应用肛塞米索前列醇的预防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本院分娩的产妇中抽取40例,等分成各2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分娩后以肛塞的形式使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产妇分娩后以肌注的方式使用缩宫素,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产后2h、24h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产后出血以肛塞的方式使用米索前列醇,能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颜素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 5年6月期间90名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是否发生意外针刺伤,分析针刺伤的原因.结果:90名护理人员中有82名护理人员发生过意外针剌,发生率为91.1%.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工作中缺乏经验、工作不认真、注意力受到影响等.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从而避免针刺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患者性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施行一般常规的护理加性心理护理.对照组:施行一般常规的护理.结果 有效的融入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性生活的质量有所升高.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行一般常规的护理加性心理护理后,与一般常规护理相比,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丽;王立翠;杨娥;文子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3月至201 5年0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6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参照组30例,分析组3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分析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分析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分析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技术满意度明显低于分析组患者;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满意度度明显低于分析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护理效果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以及护理态度满意度.
作者:尚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两种方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某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 0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根据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诊断方法分别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比对其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儿经过不同诊断方法检测后,其阳性率经过计算分别为87.5%以及70.83%,组间经过比对后可知,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患儿在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其优势显著,但是为了提升总体的诊断率,应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
作者:段金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检测规范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及比对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 5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门诊、急诊及病房患者采集全血细胞分析样本2100例,分别应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测定.结果: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13%、RBC为0.8%、HGB为0.9%、HCT为0.65%、PLT为1.9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77%、RBC为0.85%、HGB为0.94%、HCT为1.37%、PLT为2.45%.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参数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全血细胞参数检测时存在性能差异,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性能优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为临床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田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尿微量白蛋白指高于正常,但常规方法无法检出的白蛋白尿,他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E-LASA法等.应用较多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法,但报告方式不一,有的以每升尿中白蛋白量表示,有的以24小时排泄量表示,常用的报告方式是以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我们以不同表示方法对正常人尿白蛋白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抗生素方案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药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对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抗生素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四个小组的治疗效果和平均用药花费情况.结果 四个小组治疗后在总显效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在治疗期间的用药花费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这两种抗生素方案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优于阿奇霉素和头孢唑肟钠这两种抗生素方案,而且治疗费用更低,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这两种抗生素方案.
作者:曹海澄;王令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造成急腹症临床误诊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找出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急诊外科收治的41例急腹症误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研究,详细了解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急腹症临床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的原因及类别.结果 溃疡病(7例)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肠系膜淋巴结炎(4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肾炎(4例)被误诊为尿路结石;盆腔炎(6例)被误诊为阑尾炎;嵌顿性疝(5例)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右侧输卵管脓肿(3例)被误诊为阑尾炎;卵巢囊肿(2例)被误诊为肠扭转;上消化道穿孔(7例)被误诊为阑尾炎;小儿肠套叠(3例)被误诊为中毒性菌痢.对参与本次研究的41例急腹症误诊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与急救处理,仅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全部好转、痊愈出院.结论 急腹症临床误诊原因主要为:未详细询问病史;体检时考虑不全面,将病史体征遗漏;未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诊断思路未打开;完全依从辅助检查所得结果;对较少见病例认识不够;未经证实完全相信上级医院的诊断结果.减少或避免急腹症误诊出现的关键是详细了解询问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全方位系统检查,随时密切留意患者病情改变,分析原因且结合必要辅助检查.
作者:安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为临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优化治疗提供依据,临床探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9~2015.10期间我院120例心肌缺血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12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 观察组疾病检查率为96.7%,对照组为83.3%,观察组较对照组疾病检出情况好,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缺血持续时间较有症状缺血者情况好,P<0.05,但患者在ST段压低幅度上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查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清楚显示患者心率、ST段压低幅度,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徐雯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2 0)和对照组(n=20),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以治疗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组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更能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故而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金宏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针对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趋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慢性病人带病生存时间的延长,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健康管理模式,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要考虑病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为病人的健康赋权,但慢性病人更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和疾病特殊规律.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使慢性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和家属、医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沟通方式,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健康教育收效良好,提高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王俊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对40例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 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有1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10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有8例,肝损害的有4例,出现血栓静脉炎的有6例.在旧品种与新品种方面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皮肤、肠胃及过敏性休克反应症状,而肝损害及血栓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而新品种所致的不良反应要低于旧品种.
作者:尹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