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琴
目的 探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相对于对照组的61.67%有显著上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QOL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衰弱患者采取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做好儿童预防免疫护理工作,保证儿童健康.方法:对8月龄~14岁的600例需要强化免疫麻疹疫苗的儿童,取麻疹疫苗0.5ml,部位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皮下注射.结果:本组600例儿童,成功率100%.注射部位无感染、无化脓等并发症,达到了强化接种的预期目的.结论:有效地强化接种麻疹疫苗才能有效地预防麻疹,终消除麻疹.
作者:郭巨涛;王玉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结果:老年下呼吸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在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糖菌多,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及沙门菌属占比多.革兰氏阴性菌药敏实验表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其敏感性达到了100%.结论:针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做好病原菌的检测及药敏实验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凌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吞咽治疗仪器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28天后综合康复组较功能训练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综合康复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苗冬云;高素芳;魏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1例吞咽苦难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观察和护理,总结PEG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室1例重症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行PEG并与肠内营养的病例,总结术后观察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1次置管成功,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术后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尤为重要.
作者:胡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门诊小儿输液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门诊小儿输液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方法前提下,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基于不同护理措施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扎针一次性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处理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家属满意度,优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
作者:刘媚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n=24)与非手术组(n=24),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治愈、好转或死亡)、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治疗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和胃肠营养开始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不多,并发症少或无.结论:通过采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地提高生存率,胃肠营养开始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重点探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是从199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统计,排除病例数少于30例的文献,共计42篇相关的文献.结论 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微创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LS、LSED手术的风险是较大的、复杂的,所以,外科医师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的经验,使用完善的腔镜设备在大型的医疗中心中进行.
作者:蒋童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患者共160例进行观察,分别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水肿也显著减低(P<0.05),但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痛苦小、美观、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而传统手术费用低廉、适应症广、技术成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临床上究竟选择何种术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的需要.
作者:周庆琴;安宗利;秦声庆;赵长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方法: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 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在体检抽血中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体检中心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3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性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抽血体检,观察组在抽血体检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对两组体检者的.结果:在体检抽血过程发生晕针率以及抽血的疼痛度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体检中抽血过程中开展心理干预可降低晕针的发生率,消除部分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体检抽血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体检效率.
作者:方虹;李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液体保温护理对其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到2015年11月收治行宫腔镜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并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常规组性行宫腔镜手术中对灌注液不采取措施;研究组行宫腔镜手术给予灌注液持续加温37℃.观察记录58例患者术中低温寒战、体温变化、出血量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低温寒战率为00.00%优于常规组00.00%,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中体温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00.00%)均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灌注液保温护理可降低宫腔镜手术术中低温寒战发生机率,降低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极大提升手术治疗质量以及患者术后生活.
作者:马小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从1975年被发现至今,其结构的面纱已被揭开,但有关作用机制及治疗策略仍在发展中.本文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具体综述阿尔茨海默病中的tau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宁;马世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在超声刀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创伤水肿、感染、肺部并发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超声刀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手术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手术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40例脑出血极性中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处于脑出血极性中期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控制和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凤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虽然可以丰富临床诊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新技术缺少实际运用机会,而且技术使用者经验欠缺,会盲目提高技术应用的费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产生医疗安全隐患和社会伦理不适应等一系列消极作用.因此,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之间,技术准入与监督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本文中将对目前国际技术准入与监督管理制度的概况与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王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食管癌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参与本次临床实践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的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常规性的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当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胸腔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更少,而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手术之后的肺功能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式来进行食管癌的治疗近期的疗效明显的好于常规的开胸手术.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视眼成为损害学生视力的主要眼病,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对于近视眼的发病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形成的,因此学校对于学生近视眼的预防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未病先治的干预措施是非常正确的,本文中笔者针对学生近视眼的危害和形成原因,提出学校在学生近视眼预防方面的干预措施.
作者:和梅;薛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以及特殊部位处的病灶,给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病灶得到缩小.使得手术的难度和患者的损伤程度得到减轻.如果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术后就不需要再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能够完全治愈,而且不易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的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确诊,惠者不仅可以得到治愈,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避免产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刘福玲;贾靖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前体的羧基肽部分,检测方法便捷,且稳定性好.和肽素在评估脑血管疾病预后及严重程度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李斌;许光霞;刘啸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