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峰
目的 探讨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肺复苏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并依据收治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英;张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在手术室建立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护士长、组长及护士护理系统,并对各自区域进行负责,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医生对护理工作评价.结果 实施分组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能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手术室推广使用.
作者:赖丽君;叶芸;张燕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年来使用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方法在16例急性肝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儿16例.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两均数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 6例患儿均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时间(7.25±2.25)h,连续血液滤过(+透析)时间(120.75±33.45)h.其中治愈出院1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2 d ALT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3 dPT明显改善,Cr、TBIL水平明显下降,5 d 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周红;李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阑尾炎疼痛一般无绞痛、放射痛.一般恶心多于呕吐,便秘多于腹泻,且多发生在腹痛之后,需与妇产科疾病、消化道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回盲部肿瘤、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疾病鉴别.临床病理分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炎常见的辅助影像检查是超声(US)和CT.超声具有简便,费用低廉、可重复等优点,能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现对我院近二年的35例临床怀疑阑尾炎患者用低频探头及高频探结合检查,超声诊断阑尾炎及术后病理证实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作者:厉小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A组和B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对12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A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A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较大,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宋红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采用急救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0脑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安玉;刘远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由于手术体位的安置护理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针对仰卧位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上肢输液手术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的护理措施.通过掌握肢体外展的限度,掌握体位摆放原则,固定好手托架.手托架上垫好能返折的软布,以便摆好体位折回保护肢体温度.将手托架摆成与躯体尾侧成120度,将患者上臂外展调成与躯体尾侧成60-70度,前臂摆成大于100度,再用固定带固定好肢体,避开选肘关节为静脉穿刺点.这样既不影响手术,又利于静脉和动脉的观察护理.这符合肢体功能位,清晰、患者安全舒适,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同时还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个环节,把工作做精细,善于总结思考,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护理质量而不断努力.
作者:蔡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集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检验,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人工溶血;一组为对照组,没有发生溶血现象,对比两组生化检验项目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TP、LDH、CK、GGT、ALP、ALT、AST等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两组的TG、TC、DBIL、ALB、TBA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生化检验时,要严格采血,禁止剧烈摇晃等动作,才能有效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结果:60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12例出现并发症,占20%,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5%),包括十二指肠损伤2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轻度并发症9例(15%),包括皮下气肿6例,腹膜撕裂3例.结论:通过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训练,有助于医师熟悉腹腔镜及其后腹腔镜手术操作,有助于掌握临床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在临床上,乙肝、丙肝、酒精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的肝硬化经常会合并有腹水的症状,人们习惯性地将其叫做“肝腹水”.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彻底将其搞清.但在腹水形成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内压的增高可将血液中的水分被动地“挤压”出来;而低白蛋白血症会使血管内的水分主动地向外渗出.在这两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肝硬化患者终会形成腹水.
作者:杨同伟;杨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组.一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对照组),一组增加延续护理服务(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导管留置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12.26±12.59)分,出院后六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38.54±6.94)分,导管留置时间为(195.58±4.26)天,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十分有效.
作者:李素丽;石翠;杨艺;刘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特征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
作者:杨文翠;王江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肾衰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24h尿蛋白、FB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有效改善肾功能,抑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安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老年性骨折的内分泌基础与临床心身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66%,对照组为36.67%,数据对比P<0.05.结论:结合老年性骨折患者内分泌基础,对患者行临床护理手段,可以降低焦虑、抑郁评分,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评价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手术后7d,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值为(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价值,可短期内降低VAS疼痛评分,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症,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导致大量的脂肪分解,酮体产生过多,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但大部分DKA是可以预防的也可以治疗的,该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史摘要,体征,住院经过患者,男,孟祥杰,22岁,住院号:1517993,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恶心呕吐1天”于2016-01-18 15:20入院.
作者:李贤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APP-A、GSH-PX与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发检测血浆PAPP-A水平及GSH-PX活性.结果①PAPP-A水平A组、B组、C组明显高于D组(P<0.01).②GSH-PX活性在A组、B组、C组明显低于D组(P<0.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APP-A与GSH-PX、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氧化应激程度的增加可促进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李博;刘秋梅;张英;张爱文;侯瑞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在应用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前来接受中治疗的10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护理1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2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手段后,护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其他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2组患者优于护理1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白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贯彻执行麻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确保麻醉药品安全有效流通.方法:加强麻醉药品的采购、领用、保管、站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医药人员培训.结果:目前我院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基本达标,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使麻醉药品管理更加完善合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谭兴晖;努尔艾力·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