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李延红;金小菊

关键词:米非司酮, 妇产科疾病,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3月15日~2017年3月26日住院部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米非司酮),对照组---20例(米索前列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0.00%(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39例,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73.17%).(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护理能有效地缩短患者预后恢复的时间,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晓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局麻下进行手术,重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眼压得到控制,患者及家属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提供精心、细致、全面的综合护理在疾病康复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蔡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4月16日~2017年4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给予关节镜下手术和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1.25天)、住院费用(4521.22±625.11元)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运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且对生活质量具有提高作用,从而促进预后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采用常规护理,该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风险管理,该组为观察组,后针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风险认知率、护理质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使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降低,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刘玉洁教授治疗抑郁症的思辨特点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关系着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刘玉洁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总结其治疗抑郁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有其必要性的.

    作者:孙辰莹;郑美媛;王清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血管介入诊疗所致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本文探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中所导致的造影剂肾病的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予以患者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医学意义.

    作者:秦艳;施蓉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近些年妇科疾病的增加,对于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成为了术后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对目前妇科采用的腹部手术治疗方式对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为今后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胃肠道功能恢复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亚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再进行开颅手术,手术成功后入住ICU病房实行重症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特殊护理,研究组患者将特殊护理和颅内压监护联合实行;后将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为7.69%,一年死亡率为19.23%,植物生存率为26.92%;对照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为25%,一年死亡率为36.54%,植物生存率为46.15%;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一年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可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因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死亡和远期死亡情况,同时减少植物生存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金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气管切开患者展开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乙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带管时间、并发症与感染发生率、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甲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陈丽香;占志英;张美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3月15日~2017年3月26日住院部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米非司酮),对照组---20例(米索前列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0.00%(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延红;金小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血氧症、平均住院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将护理质量提高,减少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位护理对缓解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总结全位护理干预在缓解妇科患者术后疼痛方面的影响,为妇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参考.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妇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0例)以及采取全位护理的实验组(60例).对比两组妇科患者术后疼痛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轻疼占有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中痛发生率差异不明显,重痛占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位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妇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加速患者康复且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脂肪肝的危害和防治

    脂肪肝是由于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有两个发病高峰,即30-39岁和50岁以后.中、青年人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将从脂肪肝的危害和防治展开综述.

    作者:李钊;黎雨尘;童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刍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快速康复外科就是指的为了进一步使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减少,并且加快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从而在围手术期所进行的一系列以多个学科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作为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快速康复的实现需要依靠麻醉、微创术、围术期护理3个环节相互支持和配合.快速康复实施的主要场所就是手术室,手术室护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探讨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作者:张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84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研究选取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运用热毒宁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在10d内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和琥珀酸氢化考,而对照组患儿则在10d后使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对照组中3例因肺不张给予气管灌洗治疗,2例患儿因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进行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治愈率为88.09%,观察组肺部症状消失时间(11.54±2.97)h,对照组为(14.42±2.55)h,观察组退热时间(9.36±2.54)h,对照组为(11.84±2.43)h,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热时间较长,肺部CT表现雷击范围超过1/3肺叶,应用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鼻中隔多形性腺瘤2例

    虽然多形性腺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是其在生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恶变的风险,因此在处理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例时,应及时做出诊断,尽早实施手术切除.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两例鼻中隔多形性腺瘤的病例,进行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分析,终得出手术是鼻中隔多形性腺瘤的佳治疗方法,并且手术方法是治愈此项疾病的关键所在,一经确诊本病后,首先要进行手术切除,一定要将多形性肿瘤连同其周围组织一齐切除干净,才能保证术后不复发,提高治疗的质量.

    作者:袁世山;黄成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避孕药不同给药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因分析,结合临床避孕药不同给药方法对患者卵泡生长发育的研究,讨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佳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陈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匹伐他汀钙分散片的处方筛选及制备

    目的:筛选匹伐他汀钙分散片的处方及辅料用量.方法:利用L-HPC作为崩解剂,以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分散均匀性、混悬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作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优选处方压制片剂外观光洁,在40s内完全崩解,药物溶出快,符合分散片分散均匀性要求.结论:分散片质量主要与L-HPC的用量有关.

    作者:于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刘樱;刘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在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应用连续静脉输液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做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9例,实验组在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则在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灯呼叫率(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红灯呼叫率(55.1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过程中,加强无缝隙护理措施,有助于缩短患者输注液体更换时间,减少患者红灯呼叫次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摆青青;吕秀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