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王晓焱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39例,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73.17%).(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护理能有效地缩短患者预后恢复的时间,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危险,收缩压降低10-20mmHg或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35-40%,心肌梗塞发生率20-25%,心力衰竭发生率50%.

    作者:房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手术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69例患者行经脐单孔LA的临床资料,脐部做一切口,置入自制器械通道施术.结果:69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LA,手术时间30~130min,平均(75.0±13.5)min;术中出血量0~10ml,术后6h下床活动,排气时间6~36h,平均(21.5±6.8)h;住院3~7d,平均(5.0±0.8)d;无残端漏、出血、腹腔脓肿及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脐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瘢痕.结论:经脐单孔LA安全、可行,术后疼痛更轻微,美容效果更好,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利于技术的开展.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李成;姜长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分析与评定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1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A组采取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则进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B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高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时B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优于A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确切,可促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切口更小,出血更少,可减轻疼痛,加速出院.

    作者:陆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之间76例我院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继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90例在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更高[(98.96±2.54)%vs(81.35±3.71)%,P<0.05],依那普利日使用剂量更少[(6.13±0.47)mg/d vs(12.35±2.68)mg/d,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防治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另一方面可减少药物使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推荐使用.

    作者:邓国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学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所以需要对科学依据遵循和应用来进行临床护理.因为手术都是创伤性治疗方式,再加上认识手术治疗和自身病情不全面,使的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产生.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本文就分析了探究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意义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二甲双胍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2h PG和FP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永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应用意义评估

    目的:分析对于偏头痛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偏头痛者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病患接受针对性护理,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焦虑/抑郁分数、头痛发作时间以及次数较低,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在其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针对性护理.可取得满意成效,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安全性强,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1月7日我院老年性阑尾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针刺麻醉.观察两组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术中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6.32±0.94)%、(78.29±1.87)次/min、(96.05±2.17)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术后疼痛(2.02±0.48)分、排气时间(21.05±3.16)h、住院天数(4.25±1.19)d,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张桂新;玄立强;裴洪友;安立乡;杨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柴胡舒胆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探究

    目的 观察柴胡舒胆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为柴胡舒胆颗粒治疗组和消炎利胆片对照组,各6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炎症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胆囊面积、收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胆囊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舒胆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金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方法 对14例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保胆手术患者,再次手术.结论 保胆取石及切除胆囊息肉手术创伤小,保留胆囊,保留胆囊功能,但复发问题无法避免.

    作者:牛延军;王玮璟;张慧;曾高云;谢期玲;王跃华;何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毫火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毫火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希望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了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行毫火针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行火针结合拔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毫火针结合拔罐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体机能的免疫力,并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减少疼痛,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单同林;马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的选择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外周浅静脉采血困难患儿200例进行研究,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股静脉穿刺,观察组患儿接受颈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采血时间、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成功82例,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82.0%,采血时间为(73.0±15.2)s;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98例,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8.0%,采血时间为(44.0±11.2)s;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几率(3.0%)显著低于对照组(21.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静脉采血比较,婴幼儿颈静脉采血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木依拉·牙合甫;何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ICC置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37例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的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结果:评估所有进行置管的患者,发现所有患者PICC置管均成功,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出血4例,导管脱出1例,通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早期使用PICC置管为较好的化疗方法,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能提高对PICC化疗患者的护理水平,良好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能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减轻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郑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采用常规护理,该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风险管理,该组为观察组,后针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风险认知率、护理质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使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降低,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过程中,分析PCR检验法以及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16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8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阴道细菌检验方法的不同;观察组:PCR检验法;对照组:细菌培养法;通过对比检出率以及特异度等,以突出PCR检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检出率以及特异度方面,两组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阴道细菌检验的过程中,有效应用PCR检验法,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以及特异度,并且检验步骤较为便捷,终可以获得显著的阴道细菌检验效果.

    作者:魏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70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护理满意度为97.1%,同对照组患者的22.9%、80.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牛彦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4月16日~2017年4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给予关节镜下手术和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1.25天)、住院费用(4521.22±625.11元)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运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且对生活质量具有提高作用,从而促进预后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胜任力的护士长岗位评价体系构建

    目的 分析建立完善基于胜任力的护士长岗位评价体系构建对选用护士长的成效.方法 根据护士长岗位的胜任力特殊要求,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及理论知识研究与约谈,编订基于胜任力的护士长岗位评价体系,规定指标及相关顶岗要求.依据基于胜任力的护士长岗位评价体系为指导标准,实现护士长岗位人员的人用.结果 构建护士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后,护士长工作质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 基于胜任特征的护士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为考评护士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护士长临床管理实践指明需达到的工作目标.

    作者:汤翠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的患者(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地锻炼时间明显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关节功能等髋关节评分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更快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且近期疗效更为显著,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森淼;贺友生;张子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