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

李婧婧;霍丽丽;高文莉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1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着明显的恢复,其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提升,NIHSS评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NIH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恢复和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检查使用血管缝合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通过观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血管缝合器的使用,防止造影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录入,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或接受介入治疗的252例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采用Percloser血管缝合器装置)与对照组(未使用血管缝合器)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例数分别为6例、2例、2例、0例;对照组中发生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例数分别为16例、10例、10例、2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发生假性动脉瘤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Percloser血管缝合器装置处理股动脉穿刺点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赵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通络除淤液结合盆腔理疗治疗输卵管堵塞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通络除淤液结合盆腔理疗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效果并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00例输卵管堵塞不孕症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输卵管通液术、炒盐热敷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通络除淤液结合盆腔理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1%.实验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有效率.结论:中药结合盆腔理疗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可提高临床受孕率,安全系数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明哲;赵永红;郑巍巍;高坤;臧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方面的实践综述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运用在早产儿的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近来收治的80例早产儿,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的患儿在循证护理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从早产儿的体重情况、喂养情况、睡眠情况、体温情况、院感情况、住院时间、再次入院情况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下的早产儿,体重增长稳定,且进食睡眠较好,体表温度较为稳定,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同时住院时间缩短,再次入院的几率也明显较低,在临床护理中值得采纳使用.

    作者:徐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1月7日我院老年性阑尾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针刺麻醉.观察两组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术中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6.32±0.94)%、(78.29±1.87)次/min、(96.05±2.17)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术后疼痛(2.02±0.48)分、排气时间(21.05±3.16)h、住院天数(4.25±1.19)d,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张桂新;玄立强;裴洪友;安立乡;杨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方法 对14例保胆手术后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保胆手术患者,再次手术.结论 保胆取石及切除胆囊息肉手术创伤小,保留胆囊,保留胆囊功能,但复发问题无法避免.

    作者:牛延军;王玮璟;张慧;曾高云;谢期玲;王跃华;何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近年来被认为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对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势,发展迅速,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深受患者青睐.LC 腹壁切口由经典的四孔法逐步发展至三孔,甚至单孔法.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宋传健;李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黄苓桂枝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黄苓桂枝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只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治疗,治疗组患儿在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黄苓桂枝方,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苓桂枝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伟静;代永红;田芹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在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应用连续静脉输液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做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9例,实验组在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则在连续静脉输液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灯呼叫率(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红灯呼叫率(55.1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连续静脉输液管理过程中,加强无缝隙护理措施,有助于缩短患者输注液体更换时间,减少患者红灯呼叫次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摆青青;吕秀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应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手术的适应证明显扩大,加之人口老龄化,手术执行率显著上升,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执行手术超3亿例次.手术是一种应激事件,手术患者往往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术前心理应激达到高峰,手术患者术后往往反映在术中不受控感较强,明显感受到发冷等不适,如何满足手术患者的整体需求,值得深入研究.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思想,医院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尝试构建新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廉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析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系统组,各组5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系统组患者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予以统计分析.结果:系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的76.92%,两组差异明显(P<0.05).系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系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施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推广.

    作者:胡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学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所以需要对科学依据遵循和应用来进行临床护理.因为手术都是创伤性治疗方式,再加上认识手术治疗和自身病情不全面,使的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产生.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本文就分析了探究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外用墨旱莲的护发功效观察

    目的:观察墨旱莲护发功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发、少发、头发枯黄患者各20例予以墨旱莲原汁外用治疗,均以一个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墨旱莲对促进头发生长及柔顺发质两方面的功效显著.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墨旱莲具有生发和柔顺发质的功效.

    作者:吴剑玲;冷玉容;王上福;乔鹭;苏定涛;蒋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有效了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苏建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在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PDCA在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主要诱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实施PDCA前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通过管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普遍增强,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40%.结论 PDCA可以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作者:成瑞琼;何惠霞;李丽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其心理状态及血糖水平控制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使用医护一体化的模式对病人心理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55例.对照组病人通过使用常规护理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病人接受医护一体化的护理与治疗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血糖值、SDS以及SAS评分.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治疗组病人在血糖值以及SDS、SAS评分方面均要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病人使用医护一体化的模式对病人心理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显著,可以推广.

    作者:徐钱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着重于探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夹伸腕位固定,实验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再移位率与腕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5%,再移位率为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不仅可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也可降低再移位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温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为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照组患者进行阴道下卵泡穿刺术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自然排卵率以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作者:廖媚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脂肪肝的危害和防治

    脂肪肝是由于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有两个发病高峰,即30-39岁和50岁以后.中、青年人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将从脂肪肝的危害和防治展开综述.

    作者:李钊;黎雨尘;童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机制,观察其用于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对照组则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2.2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实验组复发率为5.88%(2/34),对照组复发率为34.6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8.1241;P=0.004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胃溃疡方面,奥美拉唑的疗效较好,且患者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盼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