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李健

关键词:高血压, 硝苯地平, 酒石酸美托洛尔, 血压达标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法分组,治疗组(n=39)应用硝苯地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方案,对照组(n=39)应用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达标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达标率是94.87%,治疗总有效率是97.4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达标率是79.49%,治疗总有效率是84.62%;两组指标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提升其血压达标率,解除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索研究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总共480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观察并且记录患者在检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记录患者在检查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调查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指标与检查前相比变化不大,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的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与检查前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胃镜能够减少患者受到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丽波;赵芸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结合直径对缺血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IMT结合直径对缺血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测量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757例)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直径.取颈动脉直径中位数,按照IMT≥或<1.0mm和直径≥或<中位数来进行分类.结果(1)观察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6例(26/757,3.4%);对照组无缺血性脑病发生.(2)脑卒中组IMT及直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的IMT和直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当双侧颈动脉IMT及直径均增大时,脑卒中发生率高(7.1%);其次是单侧颈动脉IMT及直径均增大时,其脑卒中发生率也较高(6.1%),它们的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双侧颈动脉IMT和直径增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用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合直径来开展脑卒中筛查,有助于识别高风险及低风险缺血性脑病患者.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及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观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70例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血气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122例我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并且分别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60例,治疗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55例,治疗有效率为90.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4例,发生率为6.5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25例,发生率为40.9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雪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计64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40mg/d,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的血脂、血压进行检查,并检查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且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分级.

    作者:黄忠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用于社区高血压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研究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中心全科门诊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其中150例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作为研究组,另150例患者采取尼群地平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患者各阶段的血压情况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阶段血压水平均比对照组水平低(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比对照组发生率17.33%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研究对象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我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A组(n=58)和B组(n=5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6.55%和94.83%,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治疗前的TC、TG、HDL-C、LDL-C及hs-CR均在同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治疗后的TC、hs-CR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治疗后的TG、HDL-C及LDL-C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改善程度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便秘、 腹胀、 腹痛及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为15.52%和2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均能改发挥相当的治疗疗效,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也相当,但是相较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药物进行考虑应用.

    作者:曾国彬;杨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区域化双向转诊及联合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双向转诊及联合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冠心病拟通过双向转诊模式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及PCI术的患者22例,均在我科完成术前相关准备,然后由我院转送至上级医院导管室行CAG检查后再与当日转回我院,选择同一时期在上级医院常规行冠脉造影及PCI检查的22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总费用及转归.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住院期间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的单纯冠脉造影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转诊组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诊组前后转运时间分别为45min,42min.对转诊病人进行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7.2分(满分100),较病区常规住院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双向转诊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诊疗中是安全可靠的,而且能为患者提供实惠及便利,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娴;闻加升;刘庆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本次研究观察,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时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晓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收取例数为8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氯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治疗后Scr(70.22±1.33)μmol/L;UAER(0.54±0.02)μg/min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BG水平均下降,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研究.

    作者:邱岚岚;丘毅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叶酸与VitB6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 讨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6(VitB6)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叶酸+VitB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VitB6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颈动脉硬化现象,推广价值高.

    作者:陈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候特点及中医干预实验研究

    目的 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证候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124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统计,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证候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发生的症状为眩晕、眼花、头昏、健忘、耳鸣、口干等,出现频数均在50%以上,主要体征为口唇紫绀、目框发暗、手掌暗红等,出现频数均在50%以上;可将患者分为四类,40-50岁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仅为11例,表示年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51-60岁的患者多为痰浊证,70岁以上患者多为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患者数量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为61例,占比98.38%,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55例,占比88.7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的64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小时、12小时血管再通率、血管未通率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小时、12个小时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对降低个体患者死亡率、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云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皮肤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2月-2017年2月120例重症皮肤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皮肤病治疗总有效率;皮肤黏膜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重症皮肤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有2例面部潮红,2例轻微头痛;治疗组有2例腹痛,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皮肤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高,可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嘉虹;徐达维;胡羽添;李诚;程子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免疫检验前质量控制,控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标本保存质量控制和仪器选择质量控制.结果 控制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免疫检验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加强其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仪器选择等各个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显著降低检验标本的变异指数.

    作者:许兴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14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疾病组和健康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Lp-PLA2水平,并对疾病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冠状动脉进行Gensini积分.对比疾病组和健康组血浆Lp-PLA2水平,并对比Gensini积分≤19分、20-39分和≥40分3个亚组血浆Lp-PLA2水平.结果 疾病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Gensini积分≤19分、20-39分和≥40分3个亚组血浆Lp-PLA2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Gensini积分≥40分者血浆Lp-PLA2水平均远高于Gensini积分≤19分、20-39分者(P<0.05),且Gensini积分20-39分者血浆LP-PLA2水平远高于Gensini积分≤19分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该因子水平越高,可用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周瑞红;谭秋波;张胜高;倪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研究常规血脂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乙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作为甲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血脂检验,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TC、HDL-C、LDL-C、ApoAL、TG、ApoB等系数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HDL-C明显低于甲组,TC、LDL-C、ApoAL、TG、ApoB等数值明显高于乙组.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血脂检验,其预测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登锐;卢飞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 就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激光美容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岩基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个组别各有35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护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跟踪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评估,观察组的SA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更佳;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中分别有1例患者发生水疱、色素沉着,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水疱,4例患者发生色素沉着,同时有1例患者发出现了色素减退,发生率为20.00%(7/3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获得患者的认可与满意,为此在皮肤治疗结束后应当及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胡丽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1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抢救,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施抢救.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使患者更快恢复.

    作者:刘丽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对心电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心电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心电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4.0%、78.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早搏数、短阵室速数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短阵室速数明显低于对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更好地降低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数,改善患者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可靠.

    作者:方鑫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