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科用药状况的研究

王龙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精神科用药, 剂量,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科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以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精神科药物名称、使用方法、时间、精神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停药后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时,各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日常使用剂量.所有患者中,有15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于15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后,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会产生的各类精神行为症状,使用精神药物治疗时的剂量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够较安全地达到治疗目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急诊科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共入选106患者,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40/53),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的LVEF、LVEDVI、LVSAVI和E/A值等超声心电图指标均在同一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为7.55%(4/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9%(16/53);死亡率为1.8%(1/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15/53);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氯噻嗪可获得更加显著的疗效,不仅能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叶锦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妊高症产妇,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产妇产后24h内的子痫发病率、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42.22%)相比较,观察组产后24h内的子痫发病率(15.56%)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与对照组(44.44%)相比较,观察组24h内的产后出血率(13.33%)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另外,与对照组(40.00%)相比较,观察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护理满意度(77.78%)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减少子痫发病率和出血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陈光秀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观察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组患者30人.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67%)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0.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相比有显著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陈秀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的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对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观察90例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的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30例,观其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程度与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的关系,分析讨论.结果 经检测,单支病变、双支、三支病变的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相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在评估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变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汤兴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2例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按照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治疗原则给予吸氧、、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静脉泵注、口服阿司匹林等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Dd、LVSd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h和24h时的LVDd、LVSd和LV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illip分级情况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时的Killip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恶心、上腹灼烧感、稀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5.77%,但二者之间的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8%,(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伟军;董永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各项指标的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好,炎症因子的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在今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匡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卡前列甲酯栓对减少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对减少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8月到2017年6月90例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予以缩宫素肌肉注射,治疗组予以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h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血清中雌二醇、NO与NOS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出血量、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清中雌二醇、NO与NOS水平分别为(102.84±11.08)ml、97.78%、(21.85±3.06)nmol/L、(78.26±9.24)nmol/L与(17.34±2.26)nmol/L,对照组的出血量、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清中雌二醇、NO与NOS水平分别为(145.91±17.39)ml、71.11%、(14.73±2.07)nmol/L、(107.81±11.19)nmol/L与(26.31±3.07)nmol/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对减少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NO与NOS水平,并且能够提升雌二醇水平,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义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丹芪通络胶囊在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丹芪通络胶囊在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1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丹芪通络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值得推广.

    作者:白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本院近两年内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影响因素,确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 对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可知,其影响因素包括:采集准备、采集保存、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因素等.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确定切实可行的检验措施.

    作者:卢飞娅;李登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及血压控制报告分析

    目的 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微创组占51.65%(47/91),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开放组占48.35%(44/91),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开放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开放组,术后再出血率小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开放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达标率均大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血肿清除效果良好等优势,显著改善预后,可能与稳定控制患者的血压有关,对于减少术后再出血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邵增光;韩跃彬;韩开模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科用药状况的研究

    目的 探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科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以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精神科药物名称、使用方法、时间、精神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停药后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时,各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日常使用剂量.所有患者中,有15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于15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后,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会产生的各类精神行为症状,使用精神药物治疗时的剂量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够较安全地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研究对象均选择自2016年1月-12月我科室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的疾病类型、病情程度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以上基础上观察组额外实施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为(42.5±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1±3.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服药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作者:杨宝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照患者急诊就诊的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组为对照组,双号组为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后,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蔡一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接受ICU治疗的106例患者,将其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5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3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9.25%,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接受ICU治疗的患者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香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方法 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压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压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莲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12例以及观察组12例.在对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方案,在对1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时,在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经过本次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积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G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不仅安全性较高,而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尿失禁的改善作用

    目的 对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尿失禁对其改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开展盆底康复后到我院进行盆底筛查的9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筛查后82例患者患有尿失禁的症状,根据硬币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者给予盆底肌训练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7%比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2%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同时利于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梁素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8.12±2.12)天与(10.87±3.22)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为(4.92±1.12)万元,对照组住院费用为(57.32±1.56)万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8.0%,发生例数为7例,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仅为8.0%,发生例数为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1例患者十分满意,所占比例为44.0%,2例患者不满意,所占比例为4.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降低心率失常发生率,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洪小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对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34例,分别利用放射CT与X片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X线检查与放射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18%、100.00%,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但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31例为肺叶内型,占患者总数的91.18%,3例为肺叶外型,占患者总数的8.82%;病灶为实型的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23.53%,病灶为囊性的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41.18%;病灶为囊实性的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35.29%.有15例患者存在主动脉供血异常症状,占患者总数的44.12%,有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肺气肿症状,占患者总数的20.59%.结论 与X线检查相比,采用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明确显示患者病变的形态及特点,具有相当的有效性.

    作者:廖德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干预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干预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咯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更有助于快速缩短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丽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