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肿瘤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研究

高晓茹

关键词:血液肿瘤, 化疗期间, 静脉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接受联合化疗治疗,以阿霉素、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应用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药物,疗程5-7d.全体患者均以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法进行化疗.并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静脉留置针相关护理、生活基础护理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护理,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药物外协,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其中,1例Ⅰ级,1例Ⅱ级,经对症干预后静脉炎症状均已消失.结论:在血液肿瘤化疗期间,务必要做好静脉护理工作,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儿童护理中的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对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儿童护理中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6.0%,观察组为9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儿童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丽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明显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患者家属对该种护理模式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运用

    舒适化护理是对患者护理的追求目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巨大,内心紧张焦虑,悲观失望情绪严重.通过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同阶段舒适护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祝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控制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评级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心绞痛控制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评级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心功能评级和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心绞痛,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欣;廖欢;李成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整体设计与实施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关键的环节,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整体设计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医学手术要求,必须构建无菌环境、高精度仪器设备、数据共享、智能化管理体系为一体的数字化手术室.

    作者:杨琨;蔡亚欣;樊沛澍;赵玉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疗法在汗疱疹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 针对汗疱疹患者采用中医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汗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42例患者均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西药外用治疗,A组患者予以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泻黄散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A组(74.6%),且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汗疱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实施中医泻黄散加减疗法可以取得更为显著治疗效果,且中医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单洪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外科病房的实施与体会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外科病房实施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结核外科病房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病房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为83.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了全程、连续、优质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作者: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口服300mg阿司匹林的41例患者作为大剂量组,口服100mg阿司匹林42例患者作为小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35例,85.37%)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患者(28例,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例,12.20%)与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例,9.52%)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小剂量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苗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甲泼尼龙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甲泼尼龙联合鞘内注射激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共有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临床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联合鞘内注射激素临床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恢复时间、免疫活性细胞降低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鞘内注射激素临床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进行缓解,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78例临床总结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经验.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银翘散、中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西医治疗方法:抗病毒、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结果:显效52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观察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恢复等产生的影响;阐明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就患者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及费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患者满意程度看,观察组患者(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从住院时间和费用看,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任一一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患者满意程度的提高、疾病的迅速恢复及经济负担的减轻均得益于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干预,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疾病预后均具有良好的正向促进意义,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马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李成;宋传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综合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某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该院综合ICU、心脏ICU、神经外科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共观察手卫生指征541次,实施手卫生283次,依从率为52.3%,干手正确率为97.97%,手套替代洗手率26.9%.神外ICU手卫生依从率(62.9%)高于综合ICU和心脏ICU(分别为51.0%和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不同人员类别中,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护士和助理护士,助理护士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 该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手套替代洗手率较高,亟待提高手卫生执行力和有效性.

    作者:郑燕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数字均分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例治疗显效,对照组有例治疗显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v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取穴,定期对患者进行穴位针灸和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检查后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陶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58例护理观查

    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5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穴位自血疗法,每隔4-7天注射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穴位自血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35例,占60%,显效22例,占38%;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方法简单.

    作者:吕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炎症与神经发生在抑郁症中相关性研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神经发生和炎症在抑郁症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炎症和神经发生这两个抑郁症常见的发病假说及两者联系作如下综述.

    作者:曾敏婕;李鸿雁;瞿融;马世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 分析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根据2012年本院中心血站体检的3900名大学生的相关资料为参考,结果 学生出现静脉采血晕针问题由不同因素引起,进过证实采血晕针与年龄、心理、采血工作人员的言行及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晕针症程度不同的学生应进行及时处理.结论 不同因素导致学生在静脉采血中出现晕针现象,对不同因素要及制定有效预防方法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作者:邓健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随机分组.所有患者用吉非替尼治疗,A组用常规护理;B组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比A组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比A组好,P<0.05;B组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较多,通过优质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金宝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呢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12,P=0.02);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2,P=0.04).结论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邓先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