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李耀红

关键词: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 基层医院,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实行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之前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12月医院实行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之后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描述准确率,以及患者、医生的等待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描述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88%(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等待时间为(9.85±5.45)min,医生等待时间为(14.29±8.84)min,分别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9.16±5.58)min,医生的(41.37±9.76)min(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使用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心电信息相关工作效率,对患者疾病诊疗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按出院日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方式,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方式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在出院12个月,采用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表,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按时复诊率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抗凝依从性、按时复诊率及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林惠萍;罗梨芳;刘琪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依从性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90例已签约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组,令选取同期内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90例未签约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190例,采用常规社区干预治疗措施,观察组190例,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检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适度运动与血压达标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服药、血压检测与饮食控制等方面依从性,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梅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心脏彩超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心律失常患者91例,入院后均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DCG与心脏彩超检查,统计DCG与心脏彩超单独与联合诊断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准确率.结果 联合诊断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94.79%(182/192)高于DCG 84.90%(163/192)与心脏彩超83.85%(161/192)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对频发性心律失常94.74%(36/38)、偶发性心律失常92.45%(49/53)诊断准确率高于DCG[76.32%(29/38)、75.47%(40/53)]与心脏彩超[73.68%(28/38)、77.36%(41/53)]单独诊断(P<0.05).结论 联合采取DCG与心脏彩超对心律失常予以诊断,可显著提高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且利于诊断、鉴别频发性心律失常与偶发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及早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作者:王清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入院30min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较治疗前均延长(P<0.05)、PT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利于改善凝血指标,对再闭塞的预防效果极佳,且可减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性,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厚清;范志能;屠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枸橼酸钠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8%枸橼酸钠液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行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置管方法,观察组给予8%枸橼酸钠液封管,对照组给予肝素钠封管;比较枸橼酸钠和肝素钠封管后短期凝血指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使用8%枸橼酸钠封管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枸橼酸钠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对凝血相关指标影响小,出血风险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林宇芳;陈秀玲;乐道平;张天大;邓云;李潘孝;郑志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观察组实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银桂;王彩玲;陈娜芬;郭美玲;林清月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尼莫地平不同用药时间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不同用药时间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尼莫地平用药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12h组(n=40)和>12h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体积、神经缺损、生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体积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2h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12h组(P<0.05),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12h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早期用药较晚期用药更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减轻患者的脑水肿.

    作者:林开义;黄健;李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4%高于对照组71.1%,且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产后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后24h出血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严素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分析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每组患者45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6.04±8.88)mmHg以及舒张压(78.05±4.01)mmHg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140.74±10.99)mmHg以及舒张压(88.09±4.2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宾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诊断结果及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占比、高发时段,并观察对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机缺血患者ST段降幅和持续时间.结果 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7例,占比63.79%,有症状心肌缺血21例,占比36.2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521阵次,高发时段为6:00-12:00,此时段共计277阵次,占比53.17%;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降幅大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长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P<0.05.结论 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特征鲜明,在具体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荐推广.

    作者:张连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10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另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对比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两组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左室功能指标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LVESD和LVEDD)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组有效性分布及总有效率对比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功能,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评分(MMSE);常识、记忆、注意力检测评分(IMCT);巴氏指数(BI)及活动能力评分(ADL)的对比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后,MMSE、IMCT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分组会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急性左心衰患者66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予以观察组优化后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抢救成功情况、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概率(96.9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81±1.05)d,急救时间为(60.22±3.34)min,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为(85.26±3.39)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促使病情康复.

    作者:杨秀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孕产妇的临床护理

    目的 阐述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24.30±0.20)分、饮食(24.33±0.15)、生活(23.07±0.03)、并发症预防(23.59±0.18)分、产妇死亡率为0、剖宫产率64.52%、并发症发生率9.68%、新生儿死亡率3.23%、低体重儿16.13%、新生儿窘迫率3.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从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娩的安全性,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周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周围动脉病变患者对术后规范服药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对术后规范服药的认知水平,为相应的认知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腔内介入手术的185例PA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访调查统计患者近半年来的服药情况.结果 185例PAD患者中113例(61.08%)患者会有时忘记服药;109例患者会因其他原因不服药,占比58.92%,故多数患者未坚持服药,仅占74.60%(138/185);不记得服药频率是怎样的占比60.00%(111/185);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也明显降低,他汀类和阿司匹林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分别为80.4%和81.6%,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后服药率为78.3%,而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仅为73.7%.结论 腔内介入术后规范服药是进一步改善PAD临床症状,避免血管再狭窄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PAD患者术后规范服药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晓岺;黄梅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体检人群高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高血压情况,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体检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各65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饮食情况及运动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在上述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超重率95.38%、高脂饮食率70.77%、缺乏运动者占比81.54%、高钠饮食率89.23%、吸烟饮酒率92.31%、焦虑评分(52.36±1.58)、抑郁评分(53.16±2.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饮食与生活习惯不良,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体检中心应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

    作者:严闽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系统化护理对ICU内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ICU内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SAS情绪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S、SAS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LVEDd和LVESd心功能指标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蔡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采用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14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5).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能提升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患者心理状态逐渐变好,说明舒适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尚秦;热西旦·胡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分组.静脉溶栓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结果 动脉溶栓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动脉溶栓组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清学相关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俊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动态心电图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多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5例胃食管反流病胸痛为主的患者,先后行18导联心电图及多导联动态心电图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到更多胃食管反流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异常表现,能客观分析病情,对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结论 多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王素文;吴丽榕;施荣南;黄江瑞;黄田葵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