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流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ICU内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SAS情绪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S、SAS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LVEDd和LVESd心功能指标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蔡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分为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便于改善不良情绪与妊娠结局,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并推广.
作者:洪秀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诊断结果及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占比、高发时段,并观察对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机缺血患者ST段降幅和持续时间.结果 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7例,占比63.79%,有症状心肌缺血21例,占比36.2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521阵次,高发时段为6:00-12:00,此时段共计277阵次,占比53.17%;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降幅大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长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P<0.05.结论 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特征鲜明,在具体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荐推广.
作者:张连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句容医院和南医一附院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各30例,划分为经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与股动脉组8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组组短,P<0.05;桡动脉组患者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和动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3.33%、6.66%和3.33%,均低于股动脉组20.00%、26.67%和23.33%,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行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短,无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顾正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延伸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日常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出院后延伸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予以出院后延伸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对术后规范服药的认知水平,为相应的认知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腔内介入手术的185例PA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访调查统计患者近半年来的服药情况.结果 185例PAD患者中113例(61.08%)患者会有时忘记服药;109例患者会因其他原因不服药,占比58.92%,故多数患者未坚持服药,仅占74.60%(138/185);不记得服药频率是怎样的占比60.00%(111/185);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也明显降低,他汀类和阿司匹林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分别为80.4%和81.6%,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后服药率为78.3%,而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仅为73.7%.结论 腔内介入术后规范服药是进一步改善PAD临床症状,避免血管再狭窄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PAD患者术后规范服药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晓岺;黄梅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不同用药时间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尼莫地平用药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12h组(n=40)和>12h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体积、神经缺损、生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体积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2h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12h组(P<0.05),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12h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早期用药较晚期用药更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减轻患者的脑水肿.
作者:林开义;黄健;李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评分(MMSE);常识、记忆、注意力检测评分(IMCT);巴氏指数(BI)及活动能力评分(ADL)的对比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后,MMSE、IMCT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分组会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分组.静脉溶栓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结果 动脉溶栓组急性脑梗死治疗转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动脉溶栓组治疗后半年死亡率、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NSE表达水平、S100B表达水平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清学相关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俊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挑选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只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的对比组(患者共84例),和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共8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比只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对比组明显,且治疗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比组,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治疗后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比组低,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朱德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全身麻醉应用在对照组中,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的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麻醉方式后,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天、术后7天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的评分对照组均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苏志辉;董振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10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另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对比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两组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左室功能指标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LVESD和LVEDD)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组有效性分布及总有效率对比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功能,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从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名),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及心肌酶.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RP、血脂以及心肌酶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血脂以及心肌酶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以及心肌酶指标,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少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在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300例妊娠女性,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并在胎儿分娩后一周之内复查心脏超声,对结果进行比较,明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产前检查共有筛查出8例先天性心脏病者,产后检查共9例,准确率高达88.9%.其中心内膜缺损1例、单心室2例、三尖瓣下移1例、三房心1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并唇腭裂2例.产后检查近室间隔缺损者为2例.两组比较P>0.05.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有6例家属同意尸解.其超声检查与尸解结果相同,妊娠方式均为引产.结论 心脏超声能够对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准确率非常高.
作者:季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78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较多,占69.32%,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较高,在73.33%~86.67%之间;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在66.67%以上;糖尿病史、侵袭性操作、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糖尿病史、侵袭性操作、NYHA分级是CHF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谷倩倩;王斌;赵红英;王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实行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之前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12月医院实行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之后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描述准确率,以及患者、医生的等待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描述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88%(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等待时间为(9.85±5.45)min,医生等待时间为(14.29±8.84)min,分别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9.16±5.58)min,医生的(41.37±9.76)min(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使用远程心电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心电信息相关工作效率,对患者疾病诊疗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耀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由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及治疗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满意的3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6%,实施常规护理的50名患者,其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19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84%,两组满意率比较x2=4.0,P<0.05;优质护理的患者治疗有效28例、显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常规护理的患者中治疗有效19例、显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二者差异比较为x2=4.89,P<0.05.结论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期间开展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吕海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采用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14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5).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能提升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患者心理状态逐渐变好,说明舒适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尚秦;热西旦·胡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8%枸橼酸钠液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行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置管方法,观察组给予8%枸橼酸钠液封管,对照组给予肝素钠封管;比较枸橼酸钠和肝素钠封管后短期凝血指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使用8%枸橼酸钠封管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枸橼酸钠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封管对凝血相关指标影响小,出血风险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林宇芳;陈秀玲;乐道平;张天大;邓云;李潘孝;郑志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90例已签约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组,令选取同期内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90例未签约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190例,采用常规社区干预治疗措施,观察组190例,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检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适度运动与血压达标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服药、血压检测与饮食控制等方面依从性,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梅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