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金宝娣

关键词: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随机分组.所有患者用吉非替尼治疗,A组用常规护理;B组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比A组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比A组好,P<0.05;B组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较多,通过优质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门诊接治的74例疑诊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采用双盲数字均分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非综合治疗,实验组37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抑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得分降低幅度明显,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8%vs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4例抑郁症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后,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认知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重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一年内收治的40例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后患者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回复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36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1800例与观察组1800例,为常规组产妇提供一般产后护理流程,产后第2日由护士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干预,总结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及泌乳量,干预后3个月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常规组产妇首次泌乳用时高于观察组,常规组首次泌乳量少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产妇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例为63.61%,适中为2.5%,不足为33.89%;观察组产妇上述指标所占比例分别为79.78%、7.56%、12.67%.结论 产后2h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首次泌乳时间,提高首次泌乳量,且泌乳量充足.

    作者:张涛;马萍;候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LT、AST以及ASTALT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血清中ALT、AS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0例,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3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ALT、AS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BV-DNA阴转、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意义重大.

    作者:武芳芳;张建华;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并在其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及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_1药物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功能、肺部病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选用.

    作者:崔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文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调查

    目的 了解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分析文化水平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社区已建档的全部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学历进行归类,将其中主动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88例患者按学历进行分类,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1)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程度愈高.(2)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文化程度较高.结论 学历较高者相对较易接受糖化血红蛋白知识,更具控制血糖的自觉性.

    作者:赖喆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十君子方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十君子方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十君子方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远远高于对照组72.5%总有效率.结论:临床应用十君子方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效果突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建新;孙明明;陈美玲;陈青;闫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较对照组的78.72%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等炎性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全身炎症状况,促进梗阻的解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云博;孙辉;王国胜;张伟利;李兰山;杜凤华;赵文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管理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峻[1].2010年我国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指出高血压可能造成心脏、血管、肾脏、眼底和脑等器官损害,提倡实现高血压的早期治疗,全程管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本文通过解析健康管理的定义、基本步骤和服务流程,以探讨健康管理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曾星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配合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在对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探讨救治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88例患者中,成功脱险患者85例,死亡患者共3例,死亡原因包括送治较晚、伤情过重等,抢救成功率为96.59%;治疗结束后,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5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满意,33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基本满意,2例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治疗表示不满意,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7.93%.结论:在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士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疗法在汗疱疹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 针对汗疱疹患者采用中医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汗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42例患者均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西药外用治疗,A组患者予以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泻黄散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A组(74.6%),且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汗疱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实施中医泻黄散加减疗法可以取得更为显著治疗效果,且中医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单洪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66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导管标识方法,研究组35例,采用改良导管标识方法,比较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以及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CU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导管标识的附加功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艳;秦明祎;李晓锋;冯叶;尹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与治疗1月后SAS评分.结果:两组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存在很多不良心理表现,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了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值得采用.

    作者:罗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成人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分析影响成人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各种因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有效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论:通过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克服影响穿刺成功与否的各种因素,可以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作者:田新峰;刘娟;杨静;吴够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等重要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如何提老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备受关注.本文着重介绍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钊;余艺璇;陈旭佳;徐驰;黎雨尘;黄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肿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

    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脑肿瘤具体的发病机制,近年来脑肿瘤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目的:分析脑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42例脑肿瘤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脑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青;程永佳;王玉玲;唐向飞;赵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进步与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空腹血糖升高,属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还会引发心、眼、肾以及神经体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中,还没有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给出一个准确的确定.人身体中大的为生态系统就是肠道菌群,而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能够正常运行都是受肠道菌群影响的.现阶段的糖尿病研究表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机制是如何的.本文通过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研究肠道菌群对于糖尿病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出参考意见.

    作者:伍杏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为小儿细菌性肠炎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2组,头孢克肟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或咀嚼片)治疗;阿莫西林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结果:头孢克肟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阿莫西林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全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出血的诊治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鼻腔血液供应丰富,儿童鼻出血常见于利特尔区,中老年人鼻出血多为动脉性出血,而非传统认为的鼻-鼻咽静脉丛.鼻出血的病因复杂,凡能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管壁异常的因素都能引起鼻出血,诊治中应尽量明确出血点,精确止血.

    作者:霍裕婧;刘晓婷;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