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水清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选取8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将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实施比较,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5%明显比对照组的18.6%低,统计学意义比较显著(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给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护理中,使得患者的血压状况得到改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康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并阐述护理的有效对策.方法 于本院2017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所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抽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研究样本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 患者的年龄、饮酒、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结论 在护理老年心血管病并发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应基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作者:高观瑞;林晓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共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共2866例,对孕妇做产前超声诊断.结果 年龄超过35岁,存有异常妊娠史的孕妇,胎儿患有心血管畸形的概率较高.对2866例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共检测出32例心血管畸形胎儿,检出率为1.1%.后经随访,有6例胎儿引产后经尸检确诊,有16例胎儿经超声确诊,可知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8.75%.检测出来的32例心血管畸形胎儿,其中,有13例合并心外畸形,占总概率的40.63%.其中,十二指肠1例,四肢短小1例,内脏转位1例,多囊肾2例,腹腔积液2例,肾积水2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唇裂1例,单脐动脉1例,脉络丛囊肿1例.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一项安全性高、无创、重复性好的产前检查方式,检测准确率高,实现了对孕妇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了婴儿出生的缺陷率.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2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n=56)以及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n=56).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结果 (1)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4.6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临床推广.
作者:朱德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并探究该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科室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80名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对护理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引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心梗患者的手术成功抢救比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成功抢救率90%和护理满意率92.5%与对照组相比80%和85%,明显提高(P<0.05),组间差异显著.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7.5%比对照组17.5%明显减少(P<0.0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2.5±5.2)分比对照组(79.0±4.8)分明显提高(P<0.05).讨论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用循证护理,总体效果较理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还改善了心梗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我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1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25-(OH)D3水平及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25-(OH)D3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3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负相关(P<0.05);而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25-(OH)D3与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相关性,血清25-(OH)D3可能与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有关.
作者:南红敏;吕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美西律治疗,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2~3个月后,观察两组室性早搏减少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为62.5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比单用比索洛尔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选择使用.
作者:陈世柱;高航;翁秀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8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各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化痰、抗感染治疗,将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对照组中,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应用于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指标、血气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相应的通气治疗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了患者的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颜文美;林素琴;黄建龙;白旭纯;郑玉叶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围生期心肌病属于妊娠相关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健康孕产妇妇女于妊娠晚期-产后5个月出现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在妊娠晚期-产后5个月有心力衰竭体征出现时,应考虑围生期心肌病,需要做好早期防治工作.在围生期心肌病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可采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防治.本文对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新研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群;陈志军;王谦;胡石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本文主要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 本次探究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心血管病治疗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能够自己掌握用药时间、了解用药知识、用药方法、饮食合理等方面问题,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能够自己掌握用药时间、了解用药知识、用药方法、饮食合理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该种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广发应用.
作者:蒋琼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实习的100名实习护生纳入研究,在计算机中采取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将实习护生分为两组,50名/组,对照组实习护生接受传统教学法护理教学,观察组实习护生接受目标教学法护理教学,比较两组的综合能力考核情况、教学质量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 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技能、专业护理技能、综合护理技能等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P<0.05).在教学质量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实习护生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老师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实习护生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更加显著的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掌握度,使其对教学质量和带教老师更加满意.
作者:郭彩铃;雷华冰;郑燕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利于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作者:龚林燕;宋玲;孔令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硝酸异山梨脂片不良反应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记录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且护理质量评分均值为(94.13±3.43)分,住院时间均值为(19.23±2.41)d.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与护理前数值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硝酸异山梨脂片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且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保持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
作者:何建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观察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生理领域、社会心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环境领域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自我效能更高,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
作者:邹蓉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S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菁;林敏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4例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行常规药物治疗者设作对照组(57例),于此基础上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者设作研究组(57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小板活化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3.98±0.22)min/次、(0.97±0.13)次/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以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以研究组CD42b等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冠心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可推广.
作者:邱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2017年期间阶段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40例患儿.80例患儿均接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常规临床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患儿85.0%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92.5%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护理前的体温和心率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体温和心率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心力衰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患儿家长75.0%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的90.0%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体温、心率等指标,同时可促进患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更快的恢复,从而提升患儿的总体疗效,缩短其治疗时间,提高其家长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琴;曾倩容;董敏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A组包含56例患者,和B组包含64例患者.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用药治疗情况等基本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测定患者的血清HbAlc水平,并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据此来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复杂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史、吸烟史、基本用药治疗情况均相当,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水平与其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1).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其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其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患者的病情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水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内科患者运用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关系、生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心理领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心内科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谢月红;俞洋洋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围术期护理针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66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33例)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33例),观察并总结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发生率为24.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心理护理、手术管理等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针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