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刘惠林;张春菊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栓塞,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栓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的182例高血压脑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91例,参照组应用基础性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82例,总有效率为90.11%,参照组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78.02%,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χ2=4.9633,P<0.05),观察组中生活质量评分在80以上的有45例,61-80分之间有28例,及格率为80.22%,参照组中生活质量评分在80以上的有29例,61-80分之间有31例,及格率为67.03%,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7197,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栓塞患者中体现为突显的效果,这是由于其在客观上提升了现存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予以深入探究[1].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98例围手术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分析围手术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护理方法和注意问题.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对围术期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血压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分析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室护理之后,有5例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送回病房.结论 对于围术期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实施血压护理的同时需要加强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孙丽珍;张翠萍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采用超声技术评估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5月,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入组,常规心脏超声,对斑块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外周动脉的动脉检查,主要包括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检查,指标包括PI、RI.冠心病按照超声的量化指标进行分组,其中轻度狭窄(n=52)、中度狭窄(n=31)、重度狭窄(n=21).对比三组对象的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PI、RI以及EEMS、斑块负荷.同时将EEMS、斑块负荷与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轻度狭窄EEMS、斑块负荷低于中度狭窄,中度狭窄低于重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对象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P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MS、斑块负荷与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PI、RI都存在相关性(P<0.05),都呈中低度相关性,其中相关系数r从高到低前2位分别为股动脉PI与EEMS、股动脉PI与EEMS.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超声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时,需要重视系统性的分析,同时对外周动脉、冠脉进行检查,特别是那些检出严重病变的对象.

    作者:熊超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且对干预后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 观察15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进行不同方案护理的疗效,以常规护理为对照.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满意高较对照组高,且SAS、SD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康复.

    作者:徐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共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从非手术(患者拒绝)患者中随机抽取30名患者为对照组;从采取介入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加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提示观察组更短,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斌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在高血压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稳定患者118例,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团队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随访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控制情况,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稳定期患者血压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作者:王崴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微信群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胸痛中心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医院建设、强化院前处理和优化院内流程,缩短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提高再灌注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区域协同救治工作中,笔者所在的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中逐步尝试采用微信群作为辅助信息传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合作,便于胸痛中心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深荣;张立松;王士敏;贾克武;杜晓光;汪雁博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效果

    目的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02例,分为常规组(n=51)与舒适组(n=51),对两组分别给予护理后进行探讨.结果 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舒适组好于常规组;护理有效率方面,舒适组(94.12%)高于常规组(78.43%);护理满意度方面,舒适组(96.08%)显著高于常规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齐恒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评价

    目的 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治疗对象选自研究时间段内在本医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130例患者.其中,采取随机选择对象的方式,将65例冠心病患者列为对照组,通过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另外65例冠心病患者列为实验组,通过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对比依据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后的出血情况、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出血情况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其他不良反应(腹部不适、反酸、恶心)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利用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阿司匹林更容易造成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相比较而言去,氯吡格雷能够减少患者的出血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在老年冠心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但两种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仍然需要做好充足的预后和预防工作.

    作者:邓建东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有创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 46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72h,心功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好转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重症心力衰竭疾病临床治疗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取得了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张玲梅;许钦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栓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的182例高血压脑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91例,参照组应用基础性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82例,总有效率为90.11%,参照组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78.02%,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χ2=4.9633,P<0.05),观察组中生活质量评分在80以上的有45例,61-80分之间有28例,及格率为80.22%,参照组中生活质量评分在80以上的有29例,61-80分之间有31例,及格率为67.03%,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7197,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栓塞患者中体现为突显的效果,这是由于其在客观上提升了现存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予以深入探究[1].

    作者:刘惠林;张春菊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产前优质护理对妊高症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探讨产前优质护理对妊高症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妊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以产前优质护理为观察组,分析产前优质护理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情绪变化情况、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情绪评分较对照组的要低,孕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等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少,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P<0.05.结论 产前优质护理对于妊高症患者来说,可以帮助其消除负性情绪,改善母婴分娩结局,效果显著,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春儿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探究慢阻肺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慢阻肺(COPD)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COPD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动脉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41/44)较对照组77.27%(34/44)高(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PaCO2较对照组低,PaO2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COPD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心率,还可改善血压及动脉血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9例,其中展开常规护理的对象,定义为常规组,展开人细化护理管理的对象,定义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获得明显降低,且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护理价值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美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开展本次研究,在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产妇均采用相同的镇静、解痉、利尿以及降压等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以临床疗效、妊娠结局作为对比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数据差异较大,实验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88.00%,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多项结局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有效的控制产妇的血压指标,提高护理效益,降低妊娠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作者:庄世红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对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左西孟旦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94例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47例,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62%)较对照组(72.34%)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和对照组(10.6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左西孟旦治疗十分可行,有助于缓解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黄鸣恋;陈伟文;林天来;李焕根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肺炎性心脏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9月阶段内入院治疗的37例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分为参照组18例(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19例(采取延续性护理),护理4周后,观察两组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 经研究,护理组患者能够主动参与护理并具有较好依从性,并保持心态乐观和健康饮食习惯,规律服药的护理有效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为94.7%,高于参照组患者61.1%,P<0.05.结论 采取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吕黎松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术的全程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行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0例,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70例,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现象,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安全出院;两组患者起搏器留置时间对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对床边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我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研究组(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措施)各35例,评估两组急救效果(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并发症率、致残率、急救成功率与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急救效果显著,研究组并发症率(8.57%)、致残率(2.85%)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28.57%、17.14%与11.42%,研究组(97.14%)较对照组(71.42%)急救成功率高,P<0.05.结论 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就诊时间,避免其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郭美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7年1月~8月,出院高血压脑卒中患者94例入组,每入选1名对象便随机分组,直至对照组神经内科、观察组各完成40名以上对象.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电话随访,出院后2周,第2、4、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组42例,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有有不依从用药行为、几乎无康复运动、低盐饮食落实不到位、未能定期复查率低于对照组,观察患者评价家庭支持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高血压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玉萍;黄秀治 刊期: 2018年第3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