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改善其康复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曾晓红

关键词: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 家庭跟进式护理, 康复依从性, 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于患者的效果.方法 针对40例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改善其康复依从性的效果观察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相应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注意事项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8例,回顾分析术中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所需注意事项.结果 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默契配合,所选取患者手术时间区间为45~175min,平均为(106.22±38.29)min手术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主要的原因为在处理方式及病变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所选取患者中,因为体位原因出现2例皮肤压红情况,而于手术完成2h后,经复查,均得以恢复,其余均未发生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 手术护士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严格依据标准开展无菌操作,此乃实现术中医护默契配合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急诊收治的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行康复运动护理,观察AMI患者身心状态及整体舒适感,采用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运动并完全配合护理干预,整体感觉舒适良好,康复运动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AMI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入院时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有助于改善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李远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6例,时间<6h,B组患者37例,时间在6-12h,比较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的TIMI3血流率、TMP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高于B组,CK-MB峰值和cTnI峰值低于B组,术后1周BNP低于B组,术后1周LVEF高于B组,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缩短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然而,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其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张进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妊娠高血压病的患者一共有102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分析研究.另外,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硫酸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流产史、体质指数、家族史、生产次数以及高血压史存在相关性(P<0.05);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4.31%,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病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肥胖以及家族病史等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同时采取硫酸镁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作者:杨红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并且诊断,同时根据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将40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以及高危组,每组各10例.另外,随机选取统计本院收治的1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脂联合进行检测,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结果 SA组、UA组、AMI组以及高危组的Hs-CRP数值、TG数值、TC数值、LDL-C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而HDL-C数值低于对照组检测结果.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时,可以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法,检测过程安全,检测结果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子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科心肌梗死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治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经急救护理后,本研究26例患者中,治愈20例,治疗显效4例,治疗后出现后遗症2例,死亡0例,治疗有效率为92.31%;本研究26例患者平均住院(31.9±4.6)d,胸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7±0.5)h,ST段下降超过50%的平均时间为(1.6±0.7)h.另外,经满意度调查发现,26例患者中23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一般,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8.46%.结论 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家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痫率、子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8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时使用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院接诊治疗的128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经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96.875%)远远高于对照组(78.125%);且实验组患者LVDD与LVEF水平变化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能够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家族性抑郁症患者临床肾脏B超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家族性抑郁症患者临床肾脏B超检查结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为期,共选择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59例,所得数据记研究组.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入院身体检查的健康人群共59例,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肾脏B超检查,记录患者肾脏异常病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肾脏B超异常率为74.58%(44/59),明显高于对比组10.17%(6/59),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年龄越大肾脏B超异常率越高、病程越长肾脏B超异常率越高.结论 慢性家族性抑郁症患者肾脏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且随着病程延长影响增加.

    作者:刘海波;董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生活方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限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确切,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伍三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小儿心律失常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维持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心律失常80例患儿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普罗帕酮片的治疗,而观察组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变化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状况.结果 经治疗之后,对患儿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无影响.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经统计学的分析,存在P<0.05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结论 对心律失常的患儿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了产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的概率,故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推广性应用.

    作者:赵万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强调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66.7%,观察组为88.9%;对照组完全依从率为33.3%,观察组为6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郑春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程序化护理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程序化护理下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经程序化护理干预,观察组的SDS、SAS评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心绞痛的发生率为62.85%,要明显大于观察组发生率的2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程序化护理下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析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进行诊断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0例,由于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诊断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值(LA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Dd)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该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文巧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方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分析中药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方法的应用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具体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中荮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的原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加工处理方式.针对干燥方式的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对材料属性分析,做好加工处理方式.针对药材加工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对残留物质进行检测.如何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保证我国中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毛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莉;肖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目的 探析天麻钩藤饮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52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天麻钩藤饮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天麻钩藤饮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可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使用对控制ICU院内感染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的过程中,使用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的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ICU病房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归为对照组;按照分析结果并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并归为观察组;探究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对于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 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5.0%明显较低(对照组为25.5%),同时观察组三管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24.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5.0%),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使用对控制ICU院内感染效果分析发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利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良好完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原芳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