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生;周金花;黄瑜芳;陈莹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治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经急救护理后,本研究26例患者中,治愈20例,治疗显效4例,治疗后出现后遗症2例,死亡0例,治疗有效率为92.31%;本研究26例患者平均住院(31.9±4.6)d,胸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7±0.5)h,ST段下降超过50%的平均时间为(1.6±0.7)h.另外,经满意度调查发现,26例患者中23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一般,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8.46%.结论 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家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院外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院外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欣然乐意接受护士的建议,积极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
作者:余蓉生;周金花;黄瑜芳;陈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基于本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和观察组(实施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1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总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总评分上升幅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全面的提升预后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程序化护理下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经程序化护理干预,观察组的SDS、SAS评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心绞痛的发生率为62.85%,要明显大于观察组发生率的2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程序化护理下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桩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强度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颗于我院进行近期拔除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30颗对照组牙齿实施铸造镍铬桩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对30颗观察组牙齿实施玻璃纤维桩ParaPost Fiber White、复合树脂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牙断裂强度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可修复性断裂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桩系统对治疗后牙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其中玻璃纤维桩术弹性模型与牙本质近似,可修复的破坏效果好.
作者:何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强调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66.7%,观察组为88.9%;对照组完全依从率为33.3%,观察组为6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郑春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取12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75%)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9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程焕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然而,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其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张进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心绞痛患者分成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32例.护理B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A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A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6.87%,与护理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A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且下降后的频率低于护理B组.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提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8例,回顾分析术中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所需注意事项.结果 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默契配合,所选取患者手术时间区间为45~175min,平均为(106.22±38.29)min手术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主要的原因为在处理方式及病变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所选取患者中,因为体位原因出现2例皮肤压红情况,而于手术完成2h后,经复查,均得以恢复,其余均未发生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 手术护士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严格依据标准开展无菌操作,此乃实现术中医护默契配合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详细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所有患者在学历、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镇痛和吸氧治疗,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尽量使用高蛋白和低脂肪食物.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结论 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以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干预形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满意率为68.5%,乙组的满意率为88.6%,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自然分娩率85.7%,甲组的自然分娩率57.1%,乙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甲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能有效降低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方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探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管术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2组患者穿刺效果.结果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置管成功率(97.06%)、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2%)均明显优于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对照组(79.41%)、(70.59%),且观察组置管失败率(2.94%)、置管所需时间(13.5±2.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21.4±1.2)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显著,置管成功高,置管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少,可作为抢救及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吴小君;王琼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划分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n=47),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血糖浓度异常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以及血糖浓度异常发生率均有所好转,但是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吴永雪;沈栩;唐强;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时使用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6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通过入院前、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1.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以及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治疗一个疗程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情况: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通过采取电针结合穴位敷贴的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析中药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方法的应用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具体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中荮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的原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加工处理方式.针对干燥方式的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对材料属性分析,做好加工处理方式.针对药材加工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对残留物质进行检测.如何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保证我国中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毛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6例,时间<6h,B组患者37例,时间在6-12h,比较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的TIMI3血流率、TMP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高于B组,CK-MB峰值和cTnI峰值低于B组,术后1周BNP低于B组,术后1周LVEF高于B组,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缩短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的过程中,使用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的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ICU病房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归为对照组;按照分析结果并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并归为观察组;探究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对于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 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5.0%明显较低(对照组为25.5%),同时观察组三管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24.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5.0%),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使用对控制ICU院内感染效果分析发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利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良好完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原芳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